相声水平到一定高度后是否可以不按词说?

木幽书


还真没见过完全不按词儿说相声的高手,这种场面似乎是返场的时候才能发生,就是说节目单上的已经全部表演完毕,经不住观众的高度热情,而临时加演的段子,这对演员的要求确实很高,一方面肚子要有货,而且是新货,另一方面要有随机应变,出口成章的本事,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样才能做到完美的谢幕,且余音绕梁,让观众有回味无穷感觉。

回到问题,如果表演传统段子的对口相声,那几乎没有发挥的余地,也不太可能与观众进行互动,否则就不是表演相声,而是脱口秀了!

以传统名段为例,很难想象表演者会不按词儿说而即兴发挥进行演绎,尤其是里面那几大段贯口活儿,老听众基本都知道个大概,表演者必须按照原词儿快而准的表述才能让听众有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优秀传统名段的魅力所在,个人认为这才是相声的本质。


海风116067626


相声除了那些基本的,本来也没严格的词,就看演员怎么发挥把观众带入,抖响包袱,段子大家基本都知道了,可说起来还是会笑,这就需要演员的表演功力了,好的相声演员就是这样,即使你知道他下一句或者下几句可能说啥,但到时候你还是会笑


饮水思源


就算可以不按照词儿说,也有一个大概的提纲,这个提纲是不能错的。郭德纲于谦就很多现挂,也有很多和原词不一样的地方,但是这些地方往往对于一个相声作品的主要故事走向是没有过多影响的。比如学电台,节目之间可以互相颠倒,但是一定是前面有铺垫,最后有结尾的。


不出名的陈导1


不按词说那是现挂,看的是演员的基本功和临场反应,返场也可能不按套路走,考验的演员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

我觉得再厉害的演员只要是到了场上都得有个基本的框架,即兴的东西有但不会很多,那个偏实验性质,这个和话剧有相似的地方,演员有时候得根据观众的反应来进行表演,这也仅限于小剧场或是人数不太多的演出,大型商演要是这么干属于不负责任


乡野杂谈


谢邀 这些演绎人员的目的就是为了逗乐观众,词语表情动作不过是一种手段。一段相声的创造直到演绎,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演绎的时候只是一个大纲,中间需要丰富所刻画的人事物,而且逗哏和捧哏也有套路,你说这一句了,我就知道下一句该怎么说 这是默契


落木在江湖


一段相声,就一个大纲类的东西,核心包袱不变即可,其他的都是随便的。而开始出现相声本子可能还是搬到荧屏上吧,像春晚要审查,最初就是本子,也就是所谓的台词要进行审查。

相声不是歌舞,一板一眼,一成不变。相声就是聊天的手艺,本身就有不确定性,词是固定不变的,也就造成许多从业的人不会现挂,或者是玩不好。


墨翊1


相声从有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服务与大众,娱乐与大众,一直遵循平民百姓能接受就是最大的成功,所谓的按词说,按套路讲,那都是搞官方的路子!相声要想发展壮大必须顺应老百姓的口味,完全服务与老百姓,和老百姓密切联系起来!


逆推9


传统相声讲究把点开活,演员上台后看观众的层面开始说垫话这部份是没有词的全靠演员的语言组织能力把观众带入正活,正活一般情况下都是死杠死口当然也有演员随机应变的现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