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话说

咱中原地区的非遗文化你了解多少?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汴绣、木版画、老粗布、泥咕咕、陈氏面人、剪纸、中国结、布老虎……

你可曾了解它们?

6月01日至20日,河南博物院东临展厅

一场非遗盛宴即将呈现!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匠·心——河南省传统工艺保护传承成果展”将于6月1日至20日在河南博物院东临展厅开展。据了解,本次展览主要分为:锦囊香风、泥土灵性、飞针走线、切磋琢磨、炉火神工、喜画祈福、天籁手成、匠心余韵、冰山来客九个部分,包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及传统医药炮制等诸多项目。

再过三天,展览就要正式和大家见面啦

目前还在布展中

那么,本次都有哪些非遗项目?

展览有哪些亮点?

跟随文博君一起看看(排名不分先后)——

1.互动体验类

老粗布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老粗布,又名老土布,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 by 纯朴老粗布

面人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面人也称面塑、年模、面花,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中国民间工艺品,2008年,面人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y 陈氏面人

泥咕咕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形体较小,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 by 浚县泥咕咕

剪纸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y 剪纸

中国结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

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中国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by 中国结

布老虎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自家财富。by 布老虎

钩织艺术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钩织,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又称钩花,属于抽纱手绣产品中的一类。钩织的花样比较自由,从头到尾仅有一支钩针与一根线,可钩出许多自由型、花型、圆型、立体织物等。 by 钩织艺术

陶笛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陶笛,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吹管乐器,现代陶笛的雏型曾在不同文化中出现。在中国有一种近似陶笛的古老乐器:埙。 by 陶笛

注意啦!

以上几个项目

可和孩子一起进行互动体验哦

当然

除了动手体验以外

这些你可以“带”回家——

2、展览展销类

汴绣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汴绣是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2006 年,汴绣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8年5月23日,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by汴绣(王素花)

香包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by 香包(卢氏)

木版画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2006年5月20日,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y 木板年画

方城石猴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方城石猴”起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在民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石猴是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谐音“时候”,中原民间自古就有“时候到门前,四季保平安”的说法。

by方城石猴

周口虎头鞋帽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民间认为“虎毒不食子”, 为了儿童的安全、健康成长,便绣虎头于儿童的鞋帽上,称虎头鞋、虎头帽,以讨吉利,驱邪避祸。by 周口虎头鞋帽

葫芦烙画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烙画葫芦艺术又称烫画,火笔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家用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艺术价值极高。 by 烙葫芦/烙画

麦杆画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麦杆画是汉族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麦秆画被称为“中华一绝”、“中国手工艺术精品”,所以具有极高收藏价值。by 麦杆画

扎染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是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by 扎染

孔家钧窑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孔家钧窑是“中国钧瓷名窑”,1987年成立于河南省神垕镇,2002年被省政府首批认定为“河南名牌”,2006年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作品“伟人尊”、“国泰鼎”、“丰尊”、“小口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by孔家钧窑

猴加官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猴加官,又被称为会动的“活泥猴”,起源于旧时戏曲开场或在演出中遇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跳加官”演变而成,具有突出的汉族文化特色,极具传统文化色彩。

……

……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最后,说了这么多

最重要的事情当然要留到最后!

那就是——

千万别忘记

6月01日,河南博物院东临展厅

文博君等你来参加!

- The End -

⊙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博河南】文博+文学+文史,一起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6.1有约|“非遗”遇上“儿童节”,这场展览一定看!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