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張一鳴:算法可以沒有價值觀,但人得有

致張一鳴:算法可以沒有價值觀,但人得有

繼張一鳴、馬化騰隔空“互懟”之後,頭條與騰訊的戰局逐步升級。

5月30日,今日頭條通過修改標題、篡改文章來源的方式,在其控制的平臺上,向億級用戶推送了文章《新華社:要多少文件騰訊才肯收手》。

6月1日,騰訊就此起訴,並要求索賠1元錢。對此,頭條系的抖音回應稱:“這可能是二十歲的騰訊,送給不到兩歲抖音的兒童節禮物吧。”

這個估值近4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試圖將自己標榜為年幼的寶寶,通過輿論的高點給騰訊施壓。

創立頭條這個龐大的輿論帝國之前,張一鳴曾經歷4次創業失敗。他得出的經驗是:創業如果不順利,早死早昇天,往前看就行了。

我對很多事情的理解都是‘錯不在我’,以前業務沒做好,我就覺得責任在我身上,但其實有時機問題也有行業問題等等很多。”

此前如是,當下依然。遭詬病不斷的張一鳴與今日頭條,似乎仍堅持“錯不在我”。

致張一鳴:算法可以沒有價值觀,但人得有

爭議

過去半年,今日頭條過得很艱難。

元旦前一天,國家網信辦約談今日頭條,商談其持續傳播低俗信息、違規轉載新聞信息等問題;

3月29日,央視播出《“今日頭條”廣告裡的“二跳”玄機》,揭露其涉嫌違規發佈虛假廣告。隨後,工商部門對其罰沒共計94萬餘元;

4月,國家廣電總局約談今日頭條,責令其下線有害節目、封停違規賬號、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等一系列整改措施。

同月,頭條旗下“內涵段子”客戶端及公眾號被永久關停。這個曾號稱有2億受眾的APP,一夜間煙消雲散,只留下忠實的擁躉們,在網絡各個角落刷著“段友出征、寸草不生”……

今日頭條的成長從不缺乏爭議,其成名,也源於爭議。

當初設計商業模式時,今日頭條從未將版權問題當做成本考慮進去。如果不是屢屢鬧上法庭,張一鳴始終沒覺得版權問題會給公司帶來危機。

在張一鳴看來,版權風波反而讓他獲得更多關注、更多影響力、更多用戶以及更多合作者。他甚至在風波過後傲嬌強調:版權訴訟沒有一起敗訴。

他更願意認為,今日頭條之所以成為“群攻對象”,是因為對媒體行業的顛覆性創新過於超前,在當時超出了眾人的理解範圍。

在多個有關版權問題的採訪中,他都引用過創建谷歌的故事,“早期搜索引擎也被斥為盜版,今天大家肯定不會這麼看。”

致張一鳴:算法可以沒有價值觀,但人得有

原則

輿論對頭條的爭議由來已久,背後所指,是其創始人張一鳴所信奉那句“算法沒有價值觀”。

標榜頭條為技術、科技公司的張一鳴,一直極力撇清與“媒體”的關係。

他曾解釋過兩者的區別,“媒體是要有價值觀的,它要教育人、輸出主張,這個我們不提倡。因為我們不是媒體,我們更關注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

與之相對,他所認同的“價值觀”是:提高分發效率、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

換言之,當技術與價值觀出現衝突時,公司主張的是“技術先行”。

不可否認,今日頭條崛起的優勢確實是技術與算法。按照張一鳴的描述,“今日頭條用算法理解人性”,根據用戶的閱讀習慣,篩選出用戶喜好的內容。

這種投其所好的信息分發模式,確實給今日頭條帶來“量的成功”——2016年就有數據顯示,有7000多萬人每天花76分鐘在今日頭條上。用戶日均時長遠超Facebook的60分鐘和微信的66分鐘。

平臺越大,越要有原則,越要懂得剋制。在5年時間內實現爆炸式成長的張一鳴,似乎還沒有理清自己的原則與價值觀。他奉行“信息的多元”,但實際上,今日頭條一直在用成功的技術,為用戶們創造狹窄的視野。

今日頭條的推送機制,決定了呈現在用戶面前的信息絕大多數是重複且沒有價值的。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是用戶的本能,但讓用戶沉溺於此,不應成為平臺的本能。

用戶的需求是盲目且階段性的,當用戶點開幾條八卦新聞後,他今後所有的推送都是八卦新聞,他點開遊戲,今後鋪天蓋地全是遊戲。

這樣的機制,決定了用戶的信息獲取與選擇遭到了大幅度閹割,看到的世界越來越小,思維愈發極端,在某些領域,這種推送機制,甚至已經引發了反智的風潮。

看似信息爆炸的背景下,今日頭條給大部分獨立用戶呈現的是,是一個個自我且支離破碎的世界。

致張一鳴:算法可以沒有價值觀,但人得有

恐慌

今年,危機頻發之下,張一鳴“心態崩了”。

一向低調少言的他幾次懟起了馬化騰,他擔心剛剛崛起的抖音會被巨頭扼殺。

這是張一鳴長久以來的擔憂。他曾設想,如果某天被對手全面超越,原因會是競爭、政策環境變化和他自己的問題。騰訊是他一直以來的忌憚對象,“我們仍沒有逃出重力。”

相較而言,2014年頭條還沒有如此規模之時,張一鳴的心態最好。他要求自己“認準方向,腳步不停”,不去關心不能控制的因素——比如別人會以何種手段與自己競爭。

“很多時候,恐慌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說明自己的步伐決策亂了。”2014年時張一鳴還無畏表示,如果對方真的有很有競爭力的產品起來,那起來就起來,我們還有先發優勢。

也有人在2016年時問過他,當被“龐然大物”圍剿時,該怎麼辦。

張一鳴回答的很誠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加速前進,向前跑。“不用想著去絆人家一腳,沒用。”

但如今,這些話好像都不再適用於此刻的張一鳴了。

時過境遷,2015年時今日頭條的估值是5億美元,2018年其估值預計達到400億美元,翻了80倍。

如今的今日頭條不再是屬於張一鳴一人的,壓力之大,一旦差池,萬劫不復。

當一個平臺遭遇各方責難、千夫所指時,它必然出現了大問題。頭條仍試圖用規避問題、混淆視聽的方式來解決,這條路很難走通。

深陷輿論漩渦的今日頭條只能自救,這個人只能是張一鳴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