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而至“逍遥”,从危机中走出,在痛苦中超越

白岩松说:“痛并快乐着”。

庄子“鼓盆而歌”,乐观而豁达。

其实,原生态的庄周我们已不得而知,因为先秦文献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仅《荀子》中有一句:“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今天我们了解庄子,主要通过后学所著的《庄子》。

《庄子》“齐物”而至“逍遥”,从危机中走出,在痛苦中超越

《庄子》即《南华经》,与《老子》合成“老庒”,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博大精深、内蕴深邃,其文汪洋恣肆、丰瞻华美,可谓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龚自珍说:

“名理孕异梦,秀句镌春心,《庄》《骚》两灵魂,盘踞肝肠深。”

鲁迅说: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人们之所以对《庄子》给予极高评价,它的魅力大抵在于:自由不羁的浪漫风格、诗性哲思的形象表达、艺术心灵的自然挥洒、高妙境界的神奇描绘。

《庄子》“齐物”而至“逍遥”,从危机中走出,在痛苦中超越

战国时代大部分处于混乱无序、残酷血腥状态,人们既要承受肉体的痛苦,更要面对心灵的绝望。庄子深刻地经历并智慧地思索着他所处的时代困境,进而从危机中走出了危机,在痛苦中超越了痛苦。

与《老子》一样,《庄子》也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道”的概念,《庄子》的“道”即宇宙万物的根源和人类精神的归宿,直指永恒和终极。正是因为这种对于永恒和终极的探索,人类将个人平等于自然万物,将个体置身于无限宇宙,进而才有了从现实危机与心灵羁绊中解脱和超越的可能性。

这便是《庄子》通过“齐物”(齐物论)而至“逍遥”(逍遥游)的极高境界。

《庄子》“齐物”而至“逍遥”,从危机中走出,在痛苦中超越

《庄子》也告诉我们,这种境界并非凭空而来,它需要顽强而乐观的生存、谨慎与理智的选择、淡泊而坚定的自守,以及与自然万物的亲和默契、对自我意志的砥砺磨炼等。

如果说《论语》从建功立业角度阐述了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庄子》则从困苦挫败层面构建了返璞归真的精神自由。二者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既是传统哲思的组成,更是人生境界周延。

《庄子》“齐物”而至“逍遥”,从危机中走出,在痛苦中超越

《庄子》不但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美学与艺术,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灵魂与生活。《庄子》告诉我们,不仅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去活着,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

以下剪辑《庄子》部分精彩语句共赏析:

扶摇直上九万里。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姑妄言之,如妄听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盗亦有道。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