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中國插花沒有技法可言?

誰說中國插花沒有技法可言?

一枝一瓶,偷得半日閒雅;一花一木,唯求此生逍遙。

《瓶花六講》這本書以瓶花發展的歷史為線索,梳理了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歷代瓶花的文化、器具、風俗,是一部極為難得的中國傳統插花文化史。

什麼是“瓶花”

《瓶花六講》以“瓶花”為名,是因為作者徐文治覺得“瓶花”的內涵“要遠遠大於插花、花道、花藝”。他從唐代羅虯的《花九錫》入手,講到中國瓶花不同於其他插花的最根本的區別是在於文人對瓶花的賞玩和欣賞。

“花九錫”之中的後四錫是“畫圖、翻曲、美醑(賞)、新詩(詠)”。這四錫是文人對瓶花的賞玩和欣賞,它佔據了整個插花過程的最主要部分。當我們插完花,把它放在雕文臺座上,再放到重頂帷裡,然後,畫師需要為它畫畫,還要為它譜寫曲子,喝著美醑欣賞它,要寫新詩歌詠它。

“瓶花”之所以為“瓶花”,是因為中國人對它的欣賞,是因為詩人們和它的精神交流。

“在傳統瓶花的範疇裡面,對瓶花的最高的審美標準,就是它要像畫。”畫對於空間感和結構的要求,是作者徐文治與瓶花結緣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理想,是去還原一個他心目中設想的文人的空間。

誰說中國插花沒有技法可言?

徐文治是誰?

徐文治是國內知名瓶花藝術家,在插花界影響力巨大;常年從事瓶花教學,學生眾多。其代表作除《瓶花六講》之外,還有《瓶花之美》。

作為恭王府傳統中式生活研究所副主任,布里藝術文化中心創始人,資深藝術媒體人、策展人、空間藝術規劃師,徐文治近年來致力於傳統生活美學研究,主推整體空間的藝術規劃、設計和佈置,對文人茶事及瓶花藝術頗有心得。

近來,他更致力於探討瓶花在藝術展覽和當代生活空間中的運用實踐,常年為恭王府、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機構的相關藝術展覽和文化活動提供展陳設計服務。為蘇州博物館“梅景傳家——清代蘇州吳氏的收藏”展陳待花,作品入圍中國室內裝飾協會陳設藝委會第八屆陳設中國•晶麒麟空間陳設美學獎。

誰說中國插花沒有技法可言?

中國傳統插花沒有技法?

《瓶花六講》以瓶花發展的歷史為線索,不過正如副標題“中國傳統插花史略談”所補充,作者徐文治只是在每個朝代選取了一個細小的點深入進去,讓渴望瞭解中國插花史的讀者能一窺瓶花內在的豐富和深廣。

唐代,人們不希望絢麗綻放的花朵在室外被狂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所摧殘,為了保護花開得更長久,將它們移到了室內。當時的人們喜歡密插雜花,為了更好地讓花枝立起來,唐人郭江洲還發明瞭佔景盤——這就是“管束花枝”的概念。

誰說中國插花沒有技法可言?

宋代,插花已非常繁盛,不過人們依然還是喜歡滿插、亂插。只是人們關注的更多的,除了插花本身之外,還有各種花卉的保養方法,以期鮮花可以存活得長久一點。

明代,在前人的不斷積累和實踐之後,人們開始考慮插花的藝術性,因此確定了中國瓶花“三大主枝”的構型原則以及瓶花“如畫一般”的審美標準。

清代,留下了非常多關於瓶花的實用技法,我們現在都是依託清代流傳下來的瓶花技法講中國傳統插花。李漁的撤、沈復的劍山、清宮的內膽等等,都是我們中國人插花來管束花枝的非常重要的技法。

所以,中國的傳統插花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沒有技法可言。只是,技法都是為最後的藝術來服務的,是為造型,為表達藝術來服務的。正如瓶花的宗旨——插花最重要的要各具意志。在插出一枝花本身的生長姿態之後,再去進行藝術的追求。

誰說中國插花沒有技法可言?

瓶花的“三大主枝”到底是什麼?

日本的花道中,講究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所以“三大主枝”也代表家庭、代表陰陽合一,在發現自然界花草樹木“真正之美”的同時,也增加了好多附會的東西。

中華花藝的三大主枝,稱為“主、客、使”。其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了日本花道的影響之外,作者徐文治在這本《瓶花六講》之中,也提到了其出處。明代的時候,屠本畯藉著給袁宏道《瓶史》做索引,寫了《瓶史索引》。屠本畯提出了他對可以插瓶花的花的分類標準,就是花盟主、花使令、花客卿和花小友。

明代的時候,人們在思考插花的藝術性的同時,也開始關注節日、節氣與插花之間的關係。屠本畯所寫的《瓶史索引》中,有一篇《瓶花月表》。他將寧波地區能夠插瓶的一百二十種花,根據一年十二個月排列下來。在每一個月的所有花卉裡面,他又按照比附的標準來品評它的高低,將它分為四類:花盟主、花使令、花客卿和花小友。

所以在中國傳統插花的歷史中,中華花藝中的“三大主枝”的概念,其實是對屠本畯提出的一個品第觀念的誤解。屠本畯的說明並不是插花的構型原則,而是插花品第的原則。

誰說中國插花沒有技法可言?

除此之外,作者徐文治也在書中結合歷代典籍文獻和繪畫、瓶花作品,幫助我們解答了其他幾個信息的誤解。比如說:日本的池坊花道是否真的是小野妹子由中國的佛前供花發展而來的;比如說,劍山的創始人是否是清代的沈復;比如說,我們理解的中國傳統插花中的“撤”是否就是日本花道中的“花留”等等。

插花是為了迴歸生活

《瓶花六講》開始之初,徐文治就說,我們研究瓶花,它最終的目的是回到當下,為我們今天的生活服務。我們就是在探討中國傳統的審美,能不能融到當下的空間裡面迴歸到我們的生活空間中來。

所以如果你不想僅用當年的“亂插”、“ 滿插”的插花之法讓鮮花來點綴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想對中國的傳統瓶花插法有所認識和學習;如果你想更深地去了解中國傳統插花與日本花道等的異同,你不妨從這本通俗易懂的《瓶花六講》開始,用心去發現花木本身的自然之美,用心去探尋自己的內心之美,然後通過插花的形式,將這一份美寄予器物之上展現出來,將自己的體會、喜好與環境融合起來,變成當下的瓶花藝術。

誰說中國插花沒有技法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