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药物是如何准确的作用到患处的?

首先,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能直接准确的作用于患处,药物进入人体后仅有极少一部分能够真正作用于病变部位。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句俗语的解读意思之一就是说大部分的药物是不能准确的作用于患处的。所以使药物精准的到达患处,药物开发人员的梦想。所以靶向药一直都是研发的重点。一般而言,靶向性越高,相对而言对其他器官的副作用越小一些。

「科普」药物是如何准确的作用到患处的?

一些可以靶向的药物机理总结

当然,有一些药物是可以较为准确的作用于患处的,与给药途径、靶点特异性等诸多因素有关,小编总结一下:

第一类,最简单容易理解的,就是外用药,比如跌打损伤外用云南白药效果不错,经皮肤给药,局部吸收,快速作用于患处,达到活血止疼的功效。

第二类,局部注射的药物剂型,也可直接作用于患处。比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使用的依那西普,原理是这类药能够和关节炎中高表达的肿瘤坏死因子TNFa特异性结合,这样TNFa就不能发挥促炎作用。当然这类的生物靶向药还有不少,目前也是研发的热点。

以上两类都是局部给药的,局部给药药物浓度较高,一般较能发挥作用。

「科普」药物是如何准确的作用到患处的?

下面几类多数针对于口服给药、静脉给药等方式:

第三类,作用谱较窄的药物也能实现准确的作用于患处。像奥美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的分泌,用于十二指肠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等。这类药物若口服几乎只能在胃中发挥作用。

第四类,利于患处局部的特点而进行药物治疗。比如一些肺癌病人,通常较高的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静脉注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就可以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比如化学药吉非替尼、生物药西妥昔单抗等。

还有一类,物理靶向药,用力纳米技术、超声波技术等可以人为的调控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及分布位置,实现对病变部位的准确定位。

上面只是浅浅的归了几类,药物发挥作用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肝肾代谢、血药浓度等等问题。药物能准确的只作用于患处,是药物研发的终极目标,目前能做的是尽可能的提高患处局部的药物浓度,并尽可能的减少对其他器官组织细胞的毒性。

「科普」药物是如何准确的作用到患处的?

【不药不药】简介

清华大学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