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经典·《大辫子》

聆听经典·《大辫子》

聆听经典,回味经典,记住经典!民歌,是人类最早的文学,是民族文化的本源。和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民歌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根脉,更是一个民族的鲜明标识。在祖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民歌以她鲜明的色彩、清新的格调、质朴的情感、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感动着天下听众,也向人们展示着她独特的风采和韵味。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辫子》这首经典之作。

回味经典

那片土地孕育了淳朴善良的儿女,他们为大地母亲而歌

提及陕北民歌,自然少不了朴素、自然、原生态这些关键词,而王二妮本人与她演绎的陕北民歌,就像这些词一样真实而纯粹。和很多陕北孩子一样,王二妮与陕北民歌结缘于孩提时代。拥有一副好嗓子的她唱起歌来分外动听,在山间,在田野,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没有规则也没有束缚,歌声中充满了原生态的魅力。2001年,王二妮代表安塞县去北京参加第一届农民歌手大赛并获得了第一名,这只“陕北的百灵鸟”飞出了大山,翻起生活新的一页。

歌曲《大辫子》讲述的是女孩还在陕北没走出山,与情哥哥相恋分别的爱情故事。2012年11月底,王二妮在北京昌平一个山区农村完成《大辫子》MV的拍摄。身着陕北特色服装的王二妮与剧组人员一同出现在拍摄现场。因为拍摄需要从太阳升起的时刻取景,所以拍摄当天,剧组人员凌晨三点从北京城区出发到昌平偏远山区农村。零下七八度的严寒天气下,王二妮在露天化妆,大辫子上带有红色的蝴蝶结给整个拍摄现场充满了温暖。为了保证拍摄质量她一整天穿衣单薄,直到晚上七点MV才顺利杀青。导演问她冷不冷、困不困、累不累,王二妮操着陕北口音说:“我已经习惯这种生活状态了,为了喜欢支持我的歌迷们付出些又算些什么呢”。

聆听经典·《大辫子》

记住经典

改变的是一方小小舞台,不变的是歌者的使命担当

大辫子的王二妮从艺十余年一直保持这样淳朴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她淳朴的穿着、嘹亮的嗓音,给大家带来了久违的清新感受。

“高高的辫子甩又甩,甩到情哥哥的梦里来,妹妹的所知哥哥来猜,等到山丹丹花儿又开。”她淳朴的穿着、嘹亮的嗓音,给大家带来了久违的清新感受。

聆听经典·《大辫子》

每次在舞台上王二妮身着一身花色大襟袄,梳起美美的的大辫子。灿烂的笑容,清亮的歌声,她的表演总能收获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从陕北到北京再到世界的舞台,虽然唱歌的环境不断变化,但她动听的歌声和对陕北民歌的热爱却从未改变。

多年来,二妮淳朴、清新的形象从未改变。她那条又黑又长的大辫子,早已成为二妮不可或缺的符号。而这一条又黑又长的大辫子,完全是由二妮自己的头发编织而成的。和用头饰妆扮而成的“假辫子”完全不同,二妮这条纯天然的大辫子每次演出前都需要很长时间来梳理编成。在广大观众心中,大辫子早已成为二妮独树一帜的舞台魅力符号,正如二妮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一样,不忘初心、努力进取是她永恒的追求!出道至今11年来,二妮一直以自己这条“纯天然,原生态”的大辫子形象唱响陕北民歌,用歌声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聆听经典·《大辫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