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智能家居行業的零和遊戲: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最近,小米的日子很不好過。

彷彿只在一瞬之間,小米手機的陣線就全盤失守了。根據國際調查機構GFK的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的銷量榜上,小米現已跌至國內第四。

曾幾何時,小米是中國互聯網手機廠商的NO.1,萬人空巷搶小米的盛景依舊曆歷在目。短短兩三年時間,小米手機的銷量就逐漸被華為、榮耀、oppo、vivo等品牌後發先至,甩在了後面。更值得擔憂的是,目前小米主打的生態鏈智能家居領域,也遭到了來自行業的巨大壓力,市場佔有率岌岌可危。

一場智能家居行業的零和遊戲: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來源:騰訊科技 2017年中國手機銷量

一個家庭之中,所能擺放的智能產品是有限的。如何征服用戶把自己留下來,成為了一場零和遊戲。

留給小米未來的想象空間,不多了。

01

絕地求生的小米模式

眾所周知,618是京東每年最大的促銷節日。進入6月後,各大手機廠商都會為了搶佔銷量而絞盡腦汁,尤其是彼時正籌備IPO上市的小米,非常需要一個完美的618戰報來鼓舞人心,抬高自身的估值。

因此,小米對於今年618大促的投入力度,可謂是盛況空前。

遺憾的是,即便是投入了巨大的營銷力度,小米的手機銷量似乎仍顯得不盡如人意。在京東618這部《榮耀VS小米決戰618》的國產商業大片中,劇情更是跌宕起伏。一再反轉,最終,京東手機通訊6月19日官方微博發聲,

宣佈榮耀獲得了6月18日單日銷量冠軍與6月1日-18日累計銷量冠軍,而小米僅僅只是獲得6月18日單日銷售額冠軍。

一場智能家居行業的零和遊戲: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同時,京東手機通訊還披露,6月1日-6月18日手機累計銷量冠軍是榮耀,而小米和蘋果分別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

一場智能家居行業的零和遊戲: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歷經了證監會CDR84問的字字誅心後,雖然最終在香港IPO成功上市了,可是小米在互聯網陣地上的形式已是岌岌可危。尤其是最近一週,小米還因為P2P平臺的“暴雷”而遭到了無數媒體與米粉們的口誅筆伐。

一場智能家居行業的零和遊戲: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小米推薦給用戶、但已經明確出現問題的平臺)

不同於單純的打個廣告,小米還把P2P理財產品融入到了“小米運動”App和小米VIP的每日任務之中,以“發福利”的名義向廣大米粉們大力推廣。很多都寫著“米粉專享”的返現金返產品類P2P平臺,在圈走小米用戶的家底後,幾乎清一色跑路暴雷。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米粉們通過小米買了28家P2P產品,出問題的竟有18家之多。

許多P2P平臺完全沒有合理合法的資質,而小米在整個過程中毫無監管的放任行為,也遭到了無數網友們的批判。

一場智能家居行業的零和遊戲: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這張紅底灰字的小米P2P宣傳圖裡,如果不是白線標註出了風險提示的文字:“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非

手機行業的紅海已成定局,無奈上演了一出絕地求生的小米,又在互聯網金融的領域碰的頭破血流。無奈之下,小米還只剩下一張牌了:智能家居。

02

4年200億的神話,覆盤小米生態鏈

智能家居的風口到了,誰都擋不住。

2017年,小米生態鏈2017年銷售額突破200億。從2013年開始,小米就在嘗試著打造一個生態鏈佈局IoT(物聯網)。三年後,小米生態鏈上已有了77家智能硬件生態鏈公司,其中30家已發佈產品,16家年收入過億,3家年收入過10億,4家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

誰都不能否認,雷軍在小米手機銷量陷入困境的艱難時刻,找出了一條別開生面的突圍之道。

顯然,對於一個才創業起步沒幾年的公司來說,倘若親力親為的去組件77個部門來生產產品,那效率無疑會是災難性的。比如說,2011年小米曾經嘗試過自己組建團隊來做移動電源,可一個月只賣了2萬個,沒過多久就被迅速叫停。

2013年蘋果iPad推出,市場本來十分看好,結果iPad並沒有如預期般爆紅,導致了大量的iPad電芯剩餘。通過採購蘋果iPad庫存的尾貨電芯,讓小米生態鏈的負責人劉德意識到了“如何在一票山寨移動電源中脫穎而出”的道理。於是,促成了小米生態鏈的第一個企業——紫米的誕生。

所謂的小米生態鏈,其實就是用“實業+金融”的雙輪驅動方式,來孵化一個個創業公司。小米對生態鏈公司投資不控股的方式,鼓勵其團隊的獨立性,保證產品能夠始終佔據性價比優勢。與此同時,小米再以自身的品牌形象背書,在自己的電商渠道展開銷售,幫助擴展品牌的關注度。通過這些策略,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小米系的“朋友圈”輻射半徑,在手機銷量不盡如人意後,以生態鏈的大大彌補了小米的短板。

一場智能家居行業的零和遊戲: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如今在小米的銷售平臺上,手機的比重不斷降低,而手環、移動電源、PC筆記本、路由器、空氣淨化器、掃地機器人等周邊產品,支撐起了一個個小米之家的門店業績。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人們不僅僅只是要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更有對於品質和體驗的追求。當前,消費升級的習慣逐漸普及,科技帶來的智能化生活理念變得廣為人知。

全面擁抱智能家居的大時代裡,誰能進駐用戶的家庭,貼近他們的生活,帶來與傳統習慣迥異的科技體驗,誰就能把握住未來。憑藉著過人的商機嗅覺,小米搶先一步衝出賽道,率先選擇了生態鏈佈局IoT(物聯網)的突破口。

剛想著歇口氣,才發現老對手榮耀又一次追了上來。

03

以用戶為中心,後發先至的榮耀智慧生活

作為互聯網品牌,同樣擁有高效率優勢的榮耀,在線上的影響力毋容置疑。而自從榮耀總裁趙明宣佈全面進軍IoT領域後,我們家居生活中也看到了非常多榮耀系列的智能產品。

一場智能家居行業的零和遊戲: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曾經小米發佈的筆記本,被視為對傳統PC行業的一大致命挑戰。誠然,小米筆記本依靠高性價比和外觀設計,在一票不思進取故步自封的傳統PC廠商裡,可謂是一覽眾山小。遺憾的是,伴隨著榮耀MagicBook的大舉進駐,價格更有優勢、外觀更加纖薄、配置更加強悍的榮耀筆記本很快就完成了反殺,Intel與AMD雙平臺的選擇,更是將市場覆蓋的非常全面。

手環曾經也是小米生態鏈的拳頭產品,上市第二年華米就做到了銷售額超過10億元,長時間霸佔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榜單冠軍。結果好景不長,又遇到了榮耀手環的趕超,更是率先擁有了可以免去乘車刷卡的NFC功能。在前不久的京東智能日可穿戴設備榜單,榮耀手環3更是狂攬銷量、銷售額雙料冠軍,小米只能屈居第三。

一場智能家居行業的零和遊戲: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對於進軍IoT生態鏈和新零售領域,榮耀的思考方式與小米有著巨大的分歧。在深耕“互聯網+”基因的榮耀看來,新零售的核心是徹底打消門檻,以技術為驅動,與多個行業領導品牌一起建立開放體系、制定行業內統一的連接標準與規範。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很多家電企業和互聯網公司都推出了不同的連接標準和協議,但由於過多強調自己的主導地位,終因難以被行業普遍認可而走向失敗。

如果說小米的生態鏈戰略,是以自己為中心、由近及遠的畫三大投資圈層(周邊、硬件、耗材)的話,那麼榮耀則是完全以用戶為中心,將最核心的能力、所有的接口、管理機制一併開放出來,通過HI—LINK把所有邊界打開,用聚沙為塔的方式吸納生態鏈的合夥夥伴。基於這一戰略,在很短的時間內,已有9000多種產品進入了榮耀IOT的領域,有150個頂級品牌與其合作。

與著重強調打性價比牌搶市場的小米不同,榮耀更加提倡搭建自身的開放平臺,並以技術研發為驅動導向,改善整個產業鏈的整體進步。換句話說,小米在選擇一個智能家居方向時,首先想到的是它能給與小米品牌哪些價值。而榮耀則是完全反過來,首先想的是它能給用戶帶來怎樣的體驗升級。

不同的思維角度,導致了彼此道路的不同。企業的商業戰略本身難以評判高下,不過在我看來,榮耀市場佔有率的後發先至,很大程度上源於它能更加貼近用戶的生活場景。

畢竟,人們在選購產品時,都會先考慮自己的實際需求。

04

未來,孰能走遠?

在智能家居領域,小米和榮耀這一對老冤家,恐怕又要重複一遍手機行業的競爭歷史了。

搶先衝刺的小米固然速度很快,可是後發先至的榮耀則堅持用產品為用戶服務,穩紮穩打的實現了追趕與超越。在榮耀AI潮生活的打造上,智慧類的科技產品已是大舉進軍,從最優家庭網絡的無縫覆蓋到智能家居的周邊設備,榮耀完成了一張包含了基礎設施與切身體驗的系統藍圖。基於網絡的暢快使用,年輕人可以接入榮耀平板、榮耀電腦等體驗更多的娛樂體驗和大屏家庭觀影體驗。多款產品的構建接入,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內容和更簡單、更愉快的使用體驗。

毫無疑問,這是對於喜歡愛玩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無從抗拒的大殺器。

一場智能家居行業的零和遊戲: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隨著618電商平臺的銷量戰報一一出爐,榮耀在PC筆記本、手環、平板等諸多領域都一一發力,把小米乾淨利索的甩在了身後。當然,一時一事的勝敗不能成為定論,不過在這個階段,榮耀確實展露出了足夠翻天覆地的勢頭。

一場智能家居行業的零和遊戲:留給小米的時間,不多了

關於智能家居的未來,誰也無法準確的進行預估,就我個人而言,還是更看好以技術研發為導向、以用戶為核心的榮耀。單純的看重性價比、推廣小米的理念,或許能擴展小米品牌與自家平臺的產品範圍,但是隻有練好了內功,才能在未來科技競爭中成為中流砥柱。

這一場智能家居的零和遊戲裡,已落入下風的小米,恐怕該找尋新的方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