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養廉銀「最高是工資的100倍,年入百萬,爲何卻還不夠用?

明朝朱元璋出身貧苦,落魄之時對當官的印象不怎麼好,認為”凡官皆貪“。因此他當上皇帝后,做官的就比較慘了,俸祿極低,勉強養家餬口。清朝承襲明制,官員俸祿雖然比明朝多一些,但仍然很少。官員畢竟也是人,你不讓我吃飽飯,那我只能用手中的權力去貪。雍正帝在位時,為了防止官員貪腐,發明了”養廉銀“。

清朝”養廉銀“最高是工資的100倍,年入百萬,為何卻還不夠用?

先說一說清朝官員工資到底有多低!知縣”每月支俸3兩“,還不夠全家一個星期的開支。我們常說的”七品芝麻官“,一年俸祿才45兩,每個月還不到4兩。有人說這都是小官,那麼大官又如何?清朝一品大員的俸祿也僅是200兩。舉個例子,雍正寵臣李衛,官居浙江巡撫,一個二品大員,一年俸祿155兩。如此低的工資,養家都困難,更何況還要各種孝敬上級,不貪都不行,於是”養廉銀“應運而生。

清朝”養廉銀“最高是工資的100倍,年入百萬,為何卻還不夠用?

”養廉銀“並不是俸祿,而是相當於今天的”工資補貼“,為了實現高薪養廉,清朝”養廉銀“最高是工資的100倍。臺灣巡撫劉銘傳和李衛級別一樣,都是二品官,年俸155兩,但是”養廉銀“卻高達一萬兩,最高時是一萬五千兩,正好是工資的100倍。最高的是總督,”養廉銀“可以達到2萬兩。清中期一兩白銀摺合現在人民幣,大約在300-600之間,取中間值400,總督年收入最高能達到800萬。

清朝”養廉銀“最高是工資的100倍,年入百萬,為何卻還不夠用?

儘管年入百萬,為何卻還不夠用?以至於實現了”高薪“,但沒有”養廉“,反而加重了貪腐呢?第一,”養廉銀“既是工資補貼,又是辦公經費,當官的一般都會有很多僕從、師爺、幕僚,僱傭這些人的錢就出自”養廉銀“,只有不到四成的”養廉銀“可以用於官員自己生活。第二,下級官員要給上級各種”冰敬“、”碳敬“。第三,”高薪“助長了官員的豪奢之風。所以,即使”養廉銀“是工資的100倍,仍然不夠用。

清朝”養廉銀“最高是工資的100倍,年入百萬,為何卻還不夠用?

”養廉銀“的實行還是收到不少成效,從雍正到乾隆中期,貪腐大案明顯減少,廣東巡撫年羹堯、廣西巡撫孔毓珣等前往赴任,都一概拒絕下屬例行節禮。可以說,這項制度是清朝反腐的一大成就。

清朝”養廉銀“最高是工資的100倍,年入百萬,為何卻還不夠用?

但是乾隆時期,清朝財政困難,經常打”養廉銀“的主意。到了嘉慶年間,”養廉銀“已經不多,再七扣八扣到手也沒多少了,更何況白銀貶值,物價飛漲。所以官員貪腐再度猖獗,”養廉銀“不僅背離了建立的初衷,反倒加重了民間負擔。值得一提的是,”養廉銀“大部分只發給高級官員,低級官員很少能拿到手,至於胥吏這種沒有正式編制的,工資都沒有,更別提”養廉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