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掃盲:多份保險就能多次理賠嗎?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銀行,二兒子叫證券,三兒子叫保險。銀行和證券我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可是保險呢?

同樣在CBD工作,同樣穿西裝打領帶,同樣研究經濟學的範疇,憑什麼保險從業人員在世人的眼光中就要低人一等。

真正可笑的是,一位“成功人士”,名下有2家公司、3處物業、10張銀行卡、10張信用卡、3個證券賬戶,卻沒有一份保額超過10萬的保單。在我眼裡,他無異於賭徒,因為他在和命運對賭,賭自己不會生大病,不會出意外,公司不會虧損,股票不會下跌。

我的父親是一名擁有將近30年駕齡的老司機,哪怕是在車險剛需的時代,他依舊抱有“僥倖心理”。2015年,他除了交強險,沒有購置任何商業車險。恰恰正在2015年某日,他駕車從深圳到增城,由於犯困,下高速的時候一頭撞向了前方排隊出收費站的車子。事故處理總共花費了將近2萬元,而他的商業車險全險也不過2千多元。

保險掃盲:多份保險就能多次理賠嗎?

我知道大陸保險業的春天還很遠,更知道絕大多數的保險從業人員素質並不高。但是我很慶幸,慶幸自己比絕大多數的人更早地意識到了保險的重要性,甚至有種撥雲見日的雀躍。因為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而我對抗未知的籌碼已經越來越多。

我更相信有一天,當男女談及婚姻,不僅僅是房子、車子、工作和家人,還有保險。因為婚姻才是人一輩子最大風險的投資,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法律和保險,再也沒有任何客觀物質可以降低其中的風險。

您覺得呢?


進入正題。

多份保險就能多次理賠?

多份保險不一定能多次理賠,具體得看你買的是什麼險種

保險掃盲:多份保險就能多次理賠嗎?

只有意外險、重疾險和壽險可以多次理賠。

1、意外險

1.1 住院津貼

包含住院津貼責任的意外險,在被保險人因意外事故需要住院治療時,提供N元/日的住院津貼補助。如:小明購買了2份意外險,第1份的住院津貼為100元/日,第2份的住院津貼為200元/日,那麼小明住院期間就可以獲得300元/日的住院津貼。

1.2 意外醫療

意外醫院醫療是不可以多次賠付的,它遵循損失補償原則。

損失補償原則有兩層含義。

一是“無損失,無補償”。

二是“損失多少,補償多少”。

置於意外住院醫療就是“花多少,賠多少”

的意思。小明購買了2份意外醫療險,第1份保額1萬,第二份保額2萬。

如果小明因意外傷害事故導致住院,產生了6千的醫療費用,可以向第1家公司全額索賠。如果產生了1.5萬的醫療費用,可以向第1家公司全額索賠,剩餘部分再向第2家公司補充索賠,或者按照比例責任制進行分攤:

保險掃盲:多份保險就能多次理賠嗎?

則第1家保險公司需要承擔5千,第2家保險公司需要承擔1萬,合計1.5萬。

1.3 人身保險金

被保險人因意外導致身故/傷殘可以獲得人身意外保險金,可以多次理賠。小明購買了2份意外險,第1份人身保險金為5萬,第二份人身保險金為10萬,小明因為意外身故,可以獲得15萬的賠付;小明因為意外傷殘,鑑定傷殘等級為5級,可以獲得5萬*50%+10萬*50%=7.5萬的賠付。

2、重疾險

重疾險是屬於以人的健康作為標的的定額給付型保險,只要被保險人發生合同約定的疾病,買了N家公司的N份重疾險就能獲得N*N的賠付

3、壽險

壽險是以人的生命作為標的的定額給付型保險,只要被保險人身故,不論因為意外還是疾病,買了N家公司的N份壽險就能獲得N*N的賠付

醫生拯救病人的生理生命,保險拯救病人的財務生命。醫學和保險學,都是專業性極強的學科,正視保險,不美化不醜化,它不過是一件工具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