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占太:搬出穷山沟 迎来新生活

对于西峰区什社乡文安村65岁的村民魏占太来说,今年6月11日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这一天,一家人搬出了居住近40年的破旧窑洞,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楼房,开启了幸福的新生活。“新房子各方面条件都好,过去没法比,没想到我们真的走出了山区,还住这么好的楼房……”提起生活的变化,魏占太感慨万分。

魏占太:搬出穷山沟 迎来新生活

未搬迁前,魏占太一家居住在岘川组的山腰上。那里地处偏远,距离村部有5公里远,土地多为贫瘠的山台地,村民靠种庄稼、外出务工维持生活,收入微薄,生活困难,大都依山修建窑洞居住。魏占太一家6口居住的土窑是1979年修建的,由于年代久远,窑顶、四面墙都有裂缝,时不时掉土渣。“窑洞窄小、光线不好,也不安全。”魏占太说,以前不仅居住条件差,还面临吃水难题,每天要到1公里以外的河沟里挑水吃,单趟步行需要20分钟,挑水爬坡经常摔跤,到了雨天就没水吃。

魏占太:搬出穷山沟 迎来新生活

出行更让魏占太头疼。“最早的时候,通到村里的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路面很窄,出门上山只能步行,自行车都没法骑上。”魏占太回忆起了当初出行的诸多困难:早上送孩子上学,天不亮就起床,手里提着手电筒,推着自行车,到了塬上平路再骑;老人行动不便,生病只能请村医上门,遇到雨雪天气或晚上,有的人不愿上门,只能硬抗着;最麻烦的是卖粮食或磨面,要先把架子车拉上,再一袋一袋往上背,回去的时候,一个在前面稳住车身,一个在后面拉,一不小心车子就往前倒,不仅费劲,还危险。“直到2015年,村里才通上自来水,这条土路变成砂石路,比原来宽了,但冬天出门还是不方便。我们一直想搬出大山,但没有条件。”

魏占太:搬出穷山沟 迎来新生活

扶贫工作启动后,西峰区积极整合资金,改善贫困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针对贫困群众的住房难题,陆续实施了一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通过整体搬迁、集中安置、插花互补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集中安置点,让贫困群众挪出穷窝。

2015年以来,文安村抢抓扶贫政策机遇,争取各项资金,硬化村组道路24.2公里,修建5间医疗室、小游园等公共服务场所,完成了12个组农网改造项目,全村778户自来水全部入户,网络达到了全覆盖。同时,为解决魏占太等岘川、岘塬组的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难题,争取易地搬迁项目,修建住宅楼一栋,去年10月份,工程竣工达到入住条件,目前已搬迁入户9户。

魏占太:搬出穷山沟 迎来新生活

魏占太的新居在安置楼的二层,建筑面积116平方米,三室两厅,房间宽敞明亮,窗明几净,电视机、冰箱等家具一应俱全,院子里配备有水塔、锅炉房等设施。“买新房子花了不到21万元,政府补贴了3万元,村上统一帮我们贷了5万元,这就是精准扶贫的好处,要不然我们还在山里住着,住进新房,再也不用过苦日子了。”

如今,魏占太把老家的地都栽上了油松等苗木,多年后可以间伐,赚生态钱,他和老伴靠在周边村子务工、打扫卫生,每年收入1万多元,每月还有200元养老金。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一年收入3-4万元,女儿今年也开始上班,月工资2000多元。“现在出门就能坐上班车进城,门口是幼儿园、文化广场,离村部就几百米,有闲时间,就到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下棋、打牌、聊天……”说起现在的生活,魏占太脸上溢满幸福。(盘小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