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兵仙韩信对战神白起什么态度

白起,也称公孙起,其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57年。白氏祖先为秦国公族,故与秦国王姓赢氏一脉相承。

白起是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 。他智勇双全,屡立战功,手段残忍,毫不留情,所过无不灰飞烟灭 。他号称身经百战却从无败绩,他的成功是用累累白骨托起的,因此他又被史家称作“人屠”、“杀神”。

白起被誉为军事天才 。他被史家捧为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后又一位横空出世的杰出军事家。 论战功,他和战国时期的著名统帅王翦、廉颇、李牧一起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赢稷驱逐芈氏外戚,夺回了本就属于自己的王权。他采纳魏人范雎”远交近攻“的献策,逐渐开始图谋分化、削弱六国,以成就秦国独霸天下的宏图大业。

就在此前,白起的军事天才引起了秦国权臣穰侯魏冉的注意与栽培 。平时沉默寡言,生性阴鸷果决的白起在穰侯的提携下逐渐走向成熟,后因战功官至左庶长。

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左庶长白起奉命领兵击韩,一举攻克韩之新城。

第二年,白起被攫升为左更(秦官名) 。并再次受命引兵攻打韩、魏二国。白起并非猛打蛮拼的悍勇匹夫,相反他心思缜密、善使巧劲,并首创了分割包围、一鼓聚歼的战法。史载,此役白起打得机智灵活,他采取避实击虚,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法,将韩、魏联军围困在伊阙(今洛阳龙门一带),然后一举聚歼之。伊阙之战,秦军俘获韩、魏联军统帅公孙禧,斩首24万级,并连陷韩、魏五城。白起因赫赫战功被晋升为国尉。随后,白起再次率兵渡过黄河进击韩国,占领了安邑以东至乾河的大片韩地。

秦昭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荣升为大良造 。随后他挥兵攻伐魏国 ,魏属大小城池六十一座尽归了秦。

秦昭王十六年(前291年),白起与另一员秦将司马错联手攻下赵之垣城。

秦昭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白起攻赵,并一举攻克赵之光狼城(今山西高平)。

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白起率大军击楚 。他接连攻取楚之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白起指挥秦军再接再厉,一举攻克楚之郢都(今湖北江陵以西),并纵火将楚国的另一战略要地夷陵(今湖北宜昌)烧作灰烬。秦军乘势大举东进,屯兵于竟陵。楚王仓皇而逃,避难于陈。白起夺得楚国大片土地,居功至伟,受封武安君。经数年浴血苦战,白起、司马错、王翦、王贲等秦将接连击楚,终于灭亡了南方强大的楚国。

白起、司马错等人再接再厉,又接连平定黔中、蜀、巫等西南小邦,并初设黔中郡。白起的威名早已震慑四方,成了令列国畏之如虎的“杀神”。

昭王三十四年(前273年),白起率军攻击赵、魏联军 。秦军在华阳 (今河南新郑)大破联军,联军总指挥芒卯落荒而逃,其他的将帅大多被秦军生擒 。三晋(韩、赵、魏统称)联军遭秦军斩首十三万余,损失十分惨重。

白起不依不饶,他率军对贾堰部赵军展开突然攻击,赵军猝不及防,惊慌失措,落水者甚众,溺毙者多达两万。

四十三年(前263年),秦、赵陉城之战爆发 。白起率军接连攻陷五座赵城,斩首五万余。接着他又将韩国的交通命脉太行道攻取,并发兵据守 。秦军一举断绝了赵、韩两国利用太行道进行经济、信息往来的企图。

昭王四十五年(前261年),白起攻取了韩国的野王城 。此战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漂橹,野王城眼见不保,守将被白起志在必得的气势唬得惊恐颤栗,只好献城降秦。58015易物传奇,开启物品交易新时代。

发生于周赧王五十三年(秦昭王44年前262年)的秦、赵长平之战空前惨烈,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杀戮战俘的先例 。此战可谓杀人盈城、盈野、血流成河,白起甚至公然违背“杀降不仁”的古训,悍然坑杀数十万赵军降卒。他的凶戾残暴、灭绝人性,堪称登峰造极。

白起坑杀数十万赵卒的消息传开后,崤山以东列国军民都惊呆了 。“杀神”白起之名让人不寒而栗,更让赵国人切齿痛恨。白起在长平之战的疯狂杀戮让赵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非如此而不能解其恨 。愤懑难平的赵人(今山西北部)一直把吃豆腐叫作吃“白起肉” 。

秦、赵长平之战,可以说是大规模杀戮战争的巅峰。此战结束后,赵国危在旦夕,若不是信陵君采纳候赢妙计“窃符救赵”,后率兵在邯郸大败秦军,方才避免了赵国的过早覆亡。

白起的赫赫武功与戾狠手段,让六国闻之胆寒,也让他成为众矢之的。史载他身历大小七十余战,从无败绩,秦军能横扫扫六合,白起功不可没 。他因此能凭战功由最低级的武官一路扶摇直上至武安君。然而白起杀戮太惨,杀孽太重,怨气冲天,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人屠“ 。有学者统计过,有一百余万条鲜活性命在白起的戈矛利剑下化为枯骨 。这或许只是他的一张并不完整的杀人账单。说他是“战神”似不为过,将他比喻为”杀神“、屠夫更为贴切。

之后,白起与秦昭王赢稷在是否再次攻赵一事上产生分歧 。或许愧疚身负杀孽太重,或许另有原因,白起不愿率兵攻赵。在范雎的挑拨下,昭王赢稷下令削去白起的所有封号爵位,贬为普通士兵,然后命他迁出咸阳去封地闲居。秦军在王齕的率领下再次攻赵,谁知在邯郸被信陵君击败,损兵折将甚多。

昭王迁怒白起,于是赐剑命其自裁。这一年是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

白起的历史定位很难明断,说他“杀神”也好,毁他“屠夫”也罢,他的军事才能不容置疑,他的冷酷无情、残忍嗜杀也是历史事实。正如西汉大儒杨雄所评:“秦将白起不仁,奚用为也。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死,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白起战功卓著,然而却日事屠戮、杀人无数 。说他“武功盖世,罪恶滔天”似也不是无的放矢。恩怨到头终有报,冥冥中一切因果自有定数。从他最后悲催的人生结局看,他也算为自己嗜杀如命、血债累累的暴行偿还了一笔笔孽债。

再说韩信。“忆淮阴年少,灭楚为帅,气昂昂汉坛三拜。”这里说的是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少年时家贫,曾到处寄食,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还曾受过恶少“胯下之辱、却不坠青云之志、终于被刘邦登坛拜将、鱼化为龙、实现人生逆袭的历史典故。

韩信生于乱世,出身低微,但并未自甘沉沦或自暴自弃。他昼夜研习兵书,胸藏韬略,从不坠青云之志。古人说“ 金鳞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果然,机会来了。秦末无道,天下大乱,烟尘四起。久静思动的韩信立即赶往江东之地去投奔项梁、项羽叔侄领导的反秦义军。项梁被章邯设计诛杀后,项羽任命他为郎中之职。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无奈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目中无人的项羽打心里瞧不起起于蓬蒿的他,拒不采纳他的善言。心知在项羽手下难有出头之日,韩信转而投奔势力稍逊一筹的刘邦 。 他被刘邦任命为管理粮草的治粟都尉 。管理钱粮,显然不是他的理想 。他的军事才华还是得不到施展,一直郁郁不得志。刘邦亲信萧何主动和韩信接近,两人经常在一起闲谈,他被韩信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深深折服。萧何认为,刘邦如果想得天下,必须有韩信这样的大才相帮。于是他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 。当时还没有立下宏图大志、肚里没有文化的刘邦拒绝了他的举荐。韩信认为自己不受重用,趁夜黑风高又一次偷偷溜走了。“萧何月下追韩信,” 的故事妇孺皆知 。追上韩信后萧何苦口婆心的劝他回来,又口干舌燥极力说服刘邦“登坛拜将”委以韩信大将军之职。

得到韩信的汉军从此一转颓势,一路高奏凯歌。刘邦兵败彭城后,韩信迅速派兵与刘邦残军会合,阻住了项军凌厉的攻势。后刘项在荥阳相持不下,韩信率偏师在楚军侧翼发动了一系列袭扰战,使项羽无法集中优势兵力进击刘邦,极大地掩护了汉军主力。后来,韩信的军事天才发挥的愈发淋漓尽致,他挥师奇袭破魏,施巧计灭赵,出敌不意征服燕国,一鼓作气荡平齐国,以风卷残云、摧枯拉朽之势将各诸侯势力一一瓦解,可谓“横扫三军如卷席 ”。最后他指挥汉军主力和项羽的楚军在垓下决战,一战定乾坤,彻底消灭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势力。

毫不夸张的说,刘邦的天下八分由韩信打就。

是人就有缺点,韩信也不例外。西汉建立后,有一次汉高祖刘邦和韩信聊天。刘邦问韩信,以自己的才能,能统帅多少兵力 ?韩信答道: “ 陛下不能将兵!”高祖闻之不悦。韩信再说,陛下虽不能将兵,但能将臣。高祖问韩信,以你的才能,能率多少兵马?韩信答道,多多益善!这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出处。由此可见韩信居功自傲、不会敛藏的个性。韩信文武兼备,又立下不世之功,因此心高气傲,瞧不起同僚。他评价那些同事:“公等碌碌,因人成事 ”。或许这话无意中得罪了一大帮人。后来, 韩信被吕后与萧何合谋以意欲谋反罪遭诛杀。他的临终哀叹“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已成为警醒后来者的千古名句。

韩信和白起,都是数百年一出的军事奇才。 两人都是智勇双全、能征惯战的大战略家、大战术家、大军事家。论功绩,两人都是功高盖世、能荡平天下的雄才。论军事指挥能力,他二人似乎也在伯仲之间。不同的是,白起喜欢以力服人,惯用屠戮殆尽的恐怖手段来恐吓敢于反抗者,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韩信是个”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的儒将,很少在史书里看见他滥杀无辜的记载。指挥作战时,他用的是智,是谋,是巧, 喜用怀柔之策来降伏人心,而非好勇斗狠、凶恶蛮横,嗜杀如命。两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兵仙“韩信瞧不起”杀神“白起?从未见过任何史书中提及此事。因没见过相关记载,所以不敢妄评。虽然两人都是名标青史的大军事家,但性格迥异,指挥作战的风格也有所不同,而且身处时代不同,面对的敌人也不尽相同,所以没有可比性。至于谁瞧不瞧得起谁,也属见仁见智之事。个人认为, 没有任何考证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