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人物史话(之十一)——尊信圣道王斗星

尊信圣道王斗星

王斗星,字拱北,敕封儒林郎,诰赠通议大夫,静升王氏第十四世。

查清乾隆版《王氏族谱》,阅嘉庆版《灵石县志》,考静升村碑石可知:王斗星生于儒商之家,得祖父王大纪教诲,少年时便“事诗书能识大义,尊信圣道,恶绝谣祠。”在经商归里之时,曾为村人之安全有护,为合村生员求学有依,重修村内“左文右武”“圣道”之庙。

静升古镇的五里长街之“左文”为天下少有的乡村庙学之设——文庙,供奉文圣孔丘;而“右武”则是驱邪镇恶伏魔天尊的棲所——关帝庙,供奉武圣关羽。这“左文右武”两庙就是王斗星心中尊信的圣道之庙,绝非“期获福远祸,然福未来,而祸即随之者”的“精刹名蓝”之“谣祠。”

康熙八年(

1669),为保家乡村社之安全,村人共议重修村西关帝庙,族叔王兴旺主持,王斗星以“盘主”的身份参加,盘点建筑工料,盘查工程修建,盘诘昏夜过往,并捐银助善。今庙中仍有碣石嵌于殿壁可考。

关帝庙在村西之端,庙东连着五里长街与居民住宅之区,村人“枕善而居”;庙西出村,过社神坛、茶房、义冢、五道庙,便是尹方村界;庙北恒泰堡层层梯升,背靠凤凰台,山高沟深,防护有依;庙前山门连着戏台,戏台下“丁”字瓮门砖碹而成,这座瓮门,东西出村入境,北为进庙甬道,南侧封闭,因这“丁”字瓮门悬于出村入汾的小水河畔峭壁之上。故《补修演浴关帝庙碑记》云:“是庙也,门临孔道,在村之兑方(即西方),一方之保障系焉。”

关帝庙在王斗星、王兴旺等村人、族人的全力经营下,工竣庙新。庙中有“三界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夜读春秋,还有关平捧印,周仓执刀,千里驹赤兔马立于槽头,哪路邪神恶鬼敢入境?庙周堡前更有家丁武士持刀舞棍来盘查过往细问讯,还有硝磺檑木已备足,一声令下就行动,哪路匪盗贼寇敢进村?在那兵匪战火刚刚平息之时,作如此之修建防护守卫,安全得以保证,正是王斗星等村人重修关帝庙,瓮门封锁严的目的。

康熙十四年(1675),静升文庙虽在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王斗星的祖父王大纪进行过“增庑”修葺,但因“时久物坏,栋折楹摧。”是时,庙学中有志者曾“聚众议修”,却“因费大而止。”当经商于外“慷慨有节”的王斗星闻听得知后,立即决定:“继祖纪志”,“以修复为己任”,“捐金二百”,“独力重修”合村生员攻读的家乡文庙。

说到做到,王斗星请当地木匠王心悦、泥匠范俊、铁匠张显俊、画匠李养林、张佩绅和石匠韩淑长修建、彩饰、丹青;请族中村中生员王攸宁、王守礼、程士魁等九人督工。很快“其材良,其器备,工善督勤,仅三个月的时间,文庙内的明伦堂、大成殿、东西廊庑、杏坛、大成门、状元桥、棂星门及街南午壁全都黝垩丹漆,举以就新。”

静升文庙位于五里长街中心,且庙前新建的魁星楼侧设“铺厦一十二间”以“安裕客商”,其“地铺钱”永为庙中收入。然庙前街路“经于午壁之内,颇见促隘。”王斗星是儒商精英,对于商贸路段之设自有高见。于是又买小水河畔水地四分,改路于“鲤鱼跃龙门”午壁之外,使路人行走和商贸经营全都“阔舒称制。”更兼如此一改,魁星楼与午壁一起倒映小水河溪流之中,壁中鱼,河中鱼齐跃龙门,齐夺魁斗,正是美景一处。无论是学子生员在此诵读,还是商者业贾于此,就是农夫耕作近处,全都会心旷神怡,尽职尽责。诚信之念,忠孝之思,犹然而生。

工竣于这一年的“端阳后五日”,即五月初十。这一天,合村正在静升文庙攻读的陈辉、王开泰、蔺继如、王守成等24名生员将新刻的《静升村重修文庙碑记》树立文庙东廊殿前。同时又请:离任的、现任的灵石县知县燕山李广生、王屋侯荣圭、天中任枫,灵石县儒学训导孙进修、关其生,县丞马文元,典吏乔延祚,在城生员田福,还有撰书碑文的邑庠生员张尊美、生员王攸宁,齐赴静升文庙,参加工竣庆典,祭拜“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圣。

也就在这一天,知县侯荣圭与训导孙进修挥毫泼墨为王斗星题匾:“义举可嘉”、“功在尼山”,给以旌扬。

之后,王斗星的子孙也都“尊信圣道”,各有进取,因之朝廷敕赠王斗星儒林郎、诰赠通议大夫。

王斗星重修文庙,又一次为静升学子生员刻苦攻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直至

21世纪之初,学校方从静升文庙迁于新址。





王家大院人物史话(之十一)——尊信圣道王斗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