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联运、码头整治……湖州打造全省水运污染防治攻坚的鲜活样本

来源:中国水运报全媒体记者 陈俊杰 特约记者 周雨顺

江海联运、码头整治……湖州打造全省水运污染防治攻坚的鲜活样本

6月19日,在长湖申航道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浙江省首个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置示范工程正式启用,破解了多年来船舶生活污水直排的难题。

既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也是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近年来,坐落在长江支流“血脉”的城市——湖州,通过江海河空多式联运、码头整治、岸电覆盖、船舶油污水治理等一系列举措,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推进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成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鲜活样本。

借力“北斗”

打造“绿色大脑”

江海联运、码头整治……湖州打造全省水运污染防治攻坚的鲜活样本

2016年10月,湖州以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建成了集油污泄漏处置和油污水、生活污水收集于一体的多功能船舶,采用流动接收、集中处置的模式,将收集来的油污水集中到长湖申线杨家庄船舶油污水接收点进行上岸回收处理,截至2018年5月,共接收处理船舶油污水619吨。

与此同时,为深入推进船舶防污染工作,推广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和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着力破解船舶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难题,今年,湖州在辖区400总吨以上的湖州籍货船全部安装船舶生活污水储存柜的基础上,启动100总吨以上至400总吨以下货船生活污水储存柜加装,建成长湖申航道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置示范工程,20艘运输货船安装北斗智能污水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绿色水运先行示范,线上线下“盯”牢船舶生活污水上岸处置、达标排放。

据了解,该示范项目采用北斗物联传感和智能控制新技术,从在港船舶的污水监测到接收上岸到处理达标排放全闭环过程监控。船上的北斗智能污水储存柜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具有液位自动控制报警、远程数据监控和调度、高精度流量监测、排放管控等功能。岸上服务区污水接收点采用中科院先进水处理工艺与北斗物联相结合,其系统实行全自动PLC控制,生化系统菌种活性高,冲击力强,生物膜性能优越,易于管理。北斗物联水质在线监测安全可靠,污水处理高效稳定运行,处理能力可以达到每天50吨。

据介绍,湖州港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置设施建设,建立以码头单位配套建设生活污水接收点为主、公共接收站为辅的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置体系。到2020年底,将基本实现全市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置设施全覆盖,达到船舶生活污水100%无害接收处置的目标。

“空中走廊”

支撑生态水运

江海联运、码头整治……湖州打造全省水运污染防治攻坚的鲜活样本

6月20日,在湖州长兴,记者看到一条长22公里、运输能力达1050万吨的水泥熟料电动输送带,如盘龙腾空,飞舞在南方物流有限公司一号码头之上。这条国内首个最长的耐高温零排放“空中运输走廊”被交通运输部列入绿色示范项目,将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设备安装,预计7月中旬试运行。

南方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惠明告诉记者,该项目投用后,将实现码头“空”水联运无缝衔接,替代每天1500车次重型卡车运输水泥熟料,不仅大大缓解公路运输压力,降低物流成本,还实现货物的零排放、零污染运输。“算好‘经济账’与‘生态账’,坚持生态绿色发展,是公司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沈惠明说。

与“空中走廊”一样,支撑起湖州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的还有岸电建设。记者了解到,仅在湖州南方物流有限公司,就有10套智能共享岸电建成投运。数据显示,目前湖州已建成80套智能一体化岸电设施,并率先在大运河水上服务区实现岸电全覆盖,实现岸电应用互联互通。

湖州市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9月,湖州成功助推全国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现场推进会暨京杭运河岸电全覆盖启动仪式在湖州举行,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三方签署了“共同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打造京杭运河、东部沿海、长江沿线“两纵一横”绿色水运线。同时,湖州率先探索智能新能源船舶研发应用,去年全国首艘500吨纯电动货船研发试航,今年4月全国首艘“48TEU智能新能源集装箱船”项目启动,湖州成了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的标杆。

“腾笼换鸟”

转换“新旧动能”

江海联运、码头整治……湖州打造全省水运污染防治攻坚的鲜活样本

长湖申线源头长兴小浦镇曾是“建材港”重镇,短短5公里沿岸聚集51家小散码头,货物吞吐量占全市近三分之一。“小散乱”的内河港口码头曾见证了湖州水运的辉煌,但随着社会发展,也日益成为困扰湖州水运转型的一个阻碍。因此,“腾笼换鸟”成为了湖州调整产业布局的必然选择。

以湖州南方物流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利用原先拆除淘汰下来的众多个体小码头岸线资源,重新规划建成浙江内河最大散货环保型公用码头,年吞吐能力1200万吨,并启动长湖申线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工程建设,对小浦拆除码头岸线进行生态复绿,打造沿河景观绿道。去年12月底小浦最后一批过渡码头全部关闭,截至目前,湖州累计关闭小散码头650座,整改提升码头360座,规划建设了一批大型公用码头,创成61座星级美丽码头,实现了“腾笼换鸟”。

江海联运、码头整治……湖州打造全省水运污染防治攻坚的鲜活样本

港口码头整治彰显湖州“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向绿色水运转型的信心。近年来,湖州大力关停矿山企业码头,建造大型集装箱港口物流码头,推动“运石子”向“运箱子”转变,推进区港园一体化,形成装备制造、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等临港产业集群,实现水运供给从数量增长到品质提升。

新旧动能的成功转换,带动了临港经济快速发展。统计显示,湖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由2011年的1.2万标箱发展到2017年的35.36万标箱,位居全国同类型内河港口首位,今年1至5月集装箱吞吐量达15万标箱,同比增长29.4%。2017年,湖州港时隔三年重回亿吨大港,进出港占比由2012年的14%比86%调整到2017年的42%比58%,矿建材料占比由高峰期的83%下降到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