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兩位老師入圍2018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爲她們點讚投票

2018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開始推選啦!本次活動投票時間自7月20日開始,將在公佈的64名候選人(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投票頁面)中選出10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湖南兩位老師入選。

如何進行投票?一起來看↓↓↓

投票規則

2.投票範圍為主辦單位公佈的候選人共64名。

3.報紙投票方式:參與投票者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進入投票系統,查看候選人事蹟,按提示投票選擇支持的候選人。 (下方為二維碼)

4.網絡投票方式:點擊教育部門戶網站、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青在線、央廣網、中國網、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新浪網、騰訊網、搜狐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專題”頁面鏈接,進入投票系統,按提示投票。

5.每個用戶全程限投10票,對同一候選人限投一票。在投票過程中,不顯示候選人得票結果。

6.本次投票一律免費。

7.本次推選活動堅持群眾自願投票原則,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包辦投票、指定投給特定候選人等弄虛作假行為。舉辦單位設立監督舉報電話:010-82296625,監督郵箱:[email protected]

山區孩子的“啟明星”

——記湖南石門蘇市完小校長

王懷軍

湖南两位老师入围2018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为她们点赞投票

從教30多年,她記不請為多少貧困學生擔保或者資助學雜費、生活費,甚至有些成績優秀但家境貧困的學生進了高中、上了大學,她還給他們寄去零用錢。 從教30多年,雖然她有幾次走出深山、進城工作的機會,但她都因山區交通不便、留守兒童離不開她為由,主動放棄了。她選擇了白天當老師、晚上當媽媽、放學後教孩子們洗澡、洗衣服甚至還要陪一二年級學生睡覺、蓋被子的生活。——題記

事蹟說明

(滑動查看完整內容)

自1984年參加教育工作以來,石門縣雁池鄉蘇市完小校長王懷軍紮根山區、甘守清貧,像母親一樣照料留守兒童,先後獲得湖南省師德標兵、湖南省首屆最可愛的鄉村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2018年,王懷軍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堅守深山35年,只為照顧好山裡娃

王懷軍的家鄉湖南省石門縣是典型的貧困山區縣。時至今日,還是一個省級貧困縣,境內的壺瓶山主峰是全省最高點,素有“湖南屋脊”之稱。而她35年的工作地,始終就在壺瓶山山麓的雁池鄉境內。

讓人有些不可理解的是,雖然她曾有幾次走出深山、進城工作的機會,但她都主動放棄了。

1984年,王懷軍高中畢業後,通過招聘考試,當上了家鄉雁池鄉蘇市片區三畝池教學點的一名小學民辦教師。3年後,在縣城工作的父親因病提前退休,當時政策允許子女頂職,父親決定由她頂班到縣城工作。經過一番痛苦抉擇後,她對父親說:“我教了幾年書,已經愛上了這份職業,也捨不得丟下這些孩子。”

那一年,她才23歲。如果說這次放棄進城的機會,是因為年輕氣盛,那麼接下來的一次次機會,就不是一個“年輕氣盛”可以成為理由的。

此後不久,她參加民師內招,被錄取到津市師範學校學習。畢業分配時,一位在城裡為官的親戚主動跟她說,可以將她分配到縣城學校。可她猶豫幾天後,她給出的回覆讓人無言以對。她說:“我去師範讀書那天答應過那裡的孩子們,畢業後一定回去的。”就這樣,她又回到了曾經工作了10年的三畝池教學點,直至山區學校佈局調整後,三畝池教學點撤銷。

2005年,她在一個個教學點工作了21年之後,調入蘇市完小並擔任校長。2008年,有位同學從市直機關調到石門當了“縣官”,主動提出願意幫幫她,讓她進城工作。她已經在山區工作了24年,符合進城條件。她當時的家庭環境也確實需要改善一下: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女兒正在城裡讀高三,再過半年就要參加高考,確實需要照顧;她的父親已因病去世多年,而母親早在1995年就患上嚴重的精神病,一發病就必須想法設法送進100餘公里之外的縣人民醫院治療,山高路險,可謂困難重重。而且,因為丈夫是上門女婿,按照山區農村的傳統習俗,照顧母親的重擔非她莫屬。

她那位好心的同學,就是知道她母親那些日子裡正在縣人民醫院住院,而守在身邊照顧老人的卻是王懷軍的丈夫之後,才主動打電話給王懷軍的。

同學打來電話的時候,王懷軍正在給學校的孩子們烤鞋子。

山區集中辦校後,孩子必須住校,最小的孩子才六歲,需要老師們從學習到生活一條龍的照顧。她哪怕已經是校長,但每天晚上孩子們睡覺後,她都會查遍所有寢室,自己才敢睡覺。那個同學打電話的時間是那年隆冬季節的深夜,因為一連下了幾天暴雪,孩子們小,許多孩子白天的課間堆雪人打雪仗。那天晚上查寢室的過程中,她發現許多孩子的鞋襪都溼透了。想起這些溼漉漉的鞋子,一個晚上之後肯定會結冰,孩子們明天怎麼穿嗎?她不忍心,也不好驚擾其他老師,便一個人一間間寢室、一雙雙鞋子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最後拎回來大大小小30多雙溼鞋,生了兩堆木炭火,一邊備課一邊烤鞋子。

電話那頭,是老同學句句溫暖的話語,電話這頭是鞋子裡冒出的陣陣熱氣,熱氣夾雜著的腳臭氣陣陣直衝腦門,她用餐巾紙塞著鼻孔,隨口說了句道謝的話:

“感謝老同學關心,可……”說話間,塞在鼻孔裡的紙巾掉了出來,一股燻人的臭氣乘虛而入,一抹鼻涕、以及一抹眼淚也被燻了出來。她接著說:“可這些孩子們……”

她沒有說完,繼續抹鼻涕,繼續擦眼淚。但這時的鼻涕眼淚,已經與陣陣臭氣無關。

事實上,就算她狠心離開孩子,而孩子們卻離不開她。哪怕孩子們是住校,但山區家庭居住分散,交通極其不便,而且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家長們把小小的孩子牽到她面前,就等於把孩子的一切交給了她。母親的本能讓她只能白天當老師,晚上當媽媽,放學後教他們洗澡,給他們洗衣服,甚至還要陪一二年級學生睡覺,為孩子們蓋被子,叫孩子們起來上廁所,孩子病了就帶他們看醫生。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她在水晶完小教書期間,曾在寢室裡睡了整整三年,直到學校請了保育員才搬出寢室。

這一切,就是她捨棄難捨的小家,一心撲在山區教育崗位的理由。直至今日,一干就是35年。

甘做“豬販子”,也要改善農村學校條件

2008年下半年,她調任該校校長。學校地處自然環境相對較好的集鎮上。走馬上任後的開學那天,她站在校門口,卻看到孩子們捨近求遠去了別的學校,原本有260多名在籍學生,那時候已經僅剩160多名。她心裡冒出陣陣說不出的沉重,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學校面貌。

決心下定後,她立馬向轄區7個村村支兩委彙報,並帶領教師家訪,村村走,家家到,戶戶落,隨後召開家長會,向家長鄭重表態:一定把學生當作自己子女來教育,一個學期的時間,一定讓大家看到一所不一樣的學校。一期結束,鄉中心校綜合評估,蘇市完小獲得3項第一、4項第二,家長放心了,現有學生穩定下來了。

但學校的硬件設施依然是塊心病。那年12月,新一輪合格學校創建工作全面啟動,她抓住機遇申報,併成功立項。

為了籌措資金,她一方面開源節流,勤工儉學,帶領師生利用課餘開闢菜園、種菜養豬,那幾年每年還養了40頭生豬。為了賣得好價錢,她利用週末,親自押車到百多公里外的石門縣城、近兩百公里外的澧縣津市賣肉豬,每年創純利潤4萬餘元,還因此得了一個“豬販子”的美名。

另一方面,她奔波於市、縣各有關部門,如實反映學校困難。為了節省開支,她坐班車,吃盒飯,住廉價旅館。在各級各部門的關懷支持下,學校最終獲得項目資金120多萬元,外援資金42萬元。

2009年8月底,學校的基建工程接近收尾了。這天,她的女兒要遠赴哈爾濱上大學讀書了,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女孩子,肯定希望父母送她一回。她原本也是準備送女兒上大學的。可這天早上,一家三口都已經坐上了去縣城的客班汽車,學校的自來水卻斷流了。原因其實也不復雜,水管是從一農戶的菜園經過的,由於這位戶主沒有與他在外打工的老婆商量,老婆回來後不同意,果斷把水管截斷了。

校道硬化工程隊的負責人啟動混凝土攪拌機,發現沒有水後,趕緊打電話給她。她有些急了,一邊給身邊的父女倆說:“我去去就來。”一邊風風火火下車跑回學校。

可惜這一去就沒法脫身了,她只得給女兒打了個電話。自己還沒開口,女兒卻先說話了:

“媽,你忙學校的事情去吧!”

她理解女兒掛掉電話時的心情,但她沒法彌補,那張已經預購的火車票,成了她一輩子的遺憾。

因為沒有去送女兒上大學,女兒冷冰冰地叫了四年“王校長”,直到自己後來也當了老師才說:“媽媽,我懂你了!”

就是憑這樣的執著,蘇市完小的面貌迅速改善,並被確定為石門縣同批次第一所農村合格學校創建迎接驗收的農村片完小。

學校舊貌換新顏,附近的學生們也不再捨近求遠了,連許多隨著父母到打工地求學的孩子們,也紛紛回了老家,享受著家鄉校園的幸福與快樂,老師們也幹勁十足。

面對這一切,她開心地笑了。

組建“媽媽聯盟”,只因教育事業需要

35年如一日,王懷軍為山區孩子的成長傾盡了一切。有許多困難家庭的孩子,因為家庭困難,免費讀完義務教育階段後,就因為經濟窘迫面臨失學危險。更有甚者,因為父母預想到孩子讀不起高中大學的可能,乾脆提前讓孩子退學。

早在三畝池教學點工作的時候,有位名叫吳遠明的學生,還在三年級讀書的時候,就因為家裡困難輟學了。她翻山越嶺上門勸學,孩子的父親卻說:“王老師啊,哪個做大人的不想孩子多讀幾句書?你看他媽媽還睡在床上,買藥的錢都沒有,哪來錢讓他讀書?”

回到學校的那個夜晚,她失眠了。

第二天天一亮,她又來到吳遠明家,承諾每月拿出20元錢幫助孩子,最後他父親終於同意孩子入學。那時她每月的工資只有86元。7年後,吳遠明考上了石門一中,她又陪他乘車百餘公里,送他到一中報名,並替他交清了一學期的費用。從那時起,她每月給孩子50元生活費,還聯繫廣東的朋友,讓孩子的父母出去打工,這個孩子節假日就住在她家,還在她家過了兩個春節。高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華南理工大學,現在已經是一名高級工程師了。

30多年來,她已記不請為多少貧困學生擔保或者資助學雜費、生活費。有些成績優秀但家境貧困的學生進了高中、上了大學,她平常還給他們零用錢。如今,他們走出了大山,只要回家總是要來看望她這個啟蒙老師。

為了更好地關愛山區孩子,擔任蘇市完小校長後,她深感個人的力量有限。她首先發起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為學校所有留守兒童建了完善的檔案和家庭成員聯繫卡。這張卡上,孩子父母的姓名、外出打工地址、聯繫電話,代理監護人姓名、聯繫方式等資料一應俱全。

在此基礎上,今年她又發起組建了“留守兒童愛心媽媽聯盟”。讓學校的女老師都扮演“愛心媽媽”角色,時時刻刻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聯盟”裡的“媽媽”們,有許多還是未婚女孩子。其中不少還是遠道而來的“特崗教師”。特崗教師大多不是本地人,或許苦於客觀的家庭困難,她們選擇了這一崗位,遠離家鄉奉獻山區教育,上崗伊始難免感到孤獨與失落。而走進這個“聯盟”之後,她們很快進入角色,在關愛山區留守兒童的同時,也找準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在這個聯盟裡,王懷軍始終以“盟主”的身份,甘當這幫年輕教師的“媽媽”。只要聽說有特崗教師要來工作,她就會放下手頭事情,請車去接。週末,學校食堂不開餐,她就請他們到自己家裡吃飯;哪個老師缺什麼生活用品,她總是想方設法為他們辦好;哪個老師戀愛了,總是先和“媽媽校長”說說悄悄話;哪個女老師懷孕了,她就宰了自家老母雞,熬好後送去。

日子一久,男老師們閒不住了,還說:王校長,你們有“愛心媽媽聯盟”,我們是不是也組建個“愛心爸爸聯盟”?

聽起來就是一句開心的玩笑,但實質上,沒有組建“愛心爸爸聯盟”的男老師們,早已緊密配合“愛心媽媽聯盟”,齊心協力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

如今的蘇市完小,已初步形成學校、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的留守兒童關護網絡,不僅培養了留守兒童們自理、自立、自強、自律的品格,更為山區教育事業發揮了較好示範作用。

該聯盟一成立,就引起了市縣婦聯等組織的高度重視。2018年5月3日,兩級婦聯組織還專門進校調研,並送來20個小恩機器人;當地群眾伍紅霞聽說“留守兒童愛心媽媽聯盟”成立後,專門到學校認領了特困生王依嵐,並送來一些學習生活用品。

王懷軍說,自己已經54歲了,按照現在的規定,再過一年就要退休了。她之所以牽頭組建這個聯盟,目的就是要激發年輕老師們關愛留守兒童的熱情,發動社會各界關注山區留守兒童的成長。她相信,自己的目的一定能達到!

35年堅守,王懷軍甘做山區兒童的“啟明星”,照亮了無數孩子的成長之路,自己卻已從一頭青絲到兩鬢斑白。她35年如一日的奉獻,得到了上級的認可、師生的愛戴、家長的好評、社會的讚譽。她詮釋的,是母愛的偉大,是人民教師的最美,是新時代教育扶貧的生動踐行。

37年用心溫暖整個寒冬

——記湖南省吉首大學教師

劉少英

湖南两位老师入围2018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为她们点赞投票

37年堅守,只為用最淳樸的心溫暖整個寒冬。過去37年,劉少英與癌症抗爭過,與病魔較量過,但她始終把事業與生命融為一體,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只為把“教師”這個職業豐碑擦得更亮。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澆灌和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愛崗敬業、戰鬥不息的青春之歌。——題記

生於斯,工作於此,愛於斯。

1959年出生在湘西的劉少英,父親便是援建湘西的老教育工作者。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使得她從小受父親的薰陶非常喜歡教師這個職業。童年時,劉少英就有一個願望,長大後也要成為一名教師。

1978年恢復高考後,劉少英考上了吉首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畢業後當了一名體育教師。

“把事業與生命融為一體,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只要活著就要拼命為黨的教育事業工作。”這是劉少英的真實寫照。

從教37年中,她以“拼命三郎”的工作作風,從“死神”中站立起來,曾5次放棄改行的機遇,以頑強的毅力戰勝病魔,始終堅守在體育教學崗位上。她是“特別能吃苦的模範”“特別能戰鬥的骨幹”“特別能奉獻的表率”。她對事業痴心不改,對人至真至純,她用“愛”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澆灌和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愛崗敬業、戰鬥不息之歌!

常和學生一起打球談心的“媽媽教授”

教師的天職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這些年,她全身心地耕耘著“責任田”,精心呵護著“責任田”中的“秧苗”。她矢志教學改革,求實創新,在課堂上她強調教與學相結合,實行民主教學,充分相信學生。她常向學生滲透“弟子不必不如師”的觀點,打破傳統,讓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平等討論。她從不擔心學生的專業基礎差,“面向全體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是她抱定的教學宗旨。她注重個性化培養和因材施教,注重時間能力的培養,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學生吳春梅是花垣縣農村來的一位苗族姑娘,從未摸過籃球。劉少英便課前課後手把手地教她,利用業餘時間給她補課,使她很快掌握和提高了籃球技術。

周文健是劉少英八十年代教過的學生,如今她自己已經是桃李滿天下了,可每談到當年劉老師給她的關愛,特別是在實習時給她的幫助時,總會感動得眼泛淚花。那時她由於生性膽小,實習時面對學生竟講不出一句話來。劉少英像好朋友像大姐姐一樣與她談心,開導她、鼓勵她,耐心地給她傳授教學經驗,幫助她克服心理上的障礙,並在每節實習課時都站在操場邊,用眼神給她鼓勵。

周文健說:“要是當時劉老師不是像好朋友般推心置腹地給我鼓勵,我想我很難在那麼短的時間裡逾越心裡上的障礙。在學校我們既把劉老師當作一位可敬重的老師,更當作一個知心朋友,我們的許多心裡話都願意講給她聽。”

劉少英的學生喜歡上她的課,用他們的話來說,上她的課雖然苦些累些,但卻“是一種享受”。他們也喜歡課後的她,因為她常常會像母親一般關愛他們。她課後常與學生一起打球談心,同學們既畏懼又敬佩她,尊稱她為“媽媽教授”。

劉少英在擔任副主任、主任、院長16年來,除了正常的教學,還有大量的管理工作。可她從未馬虎過,率領體育學院一班人在管理上朝著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她不僅想方設法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還帶頭搞科研,狠抓學科建設。體育學院多年來在她的帶領下,教學質量、師資隊伍、科學研究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從一個專科專業發展到兩個本科專業(體育教育、民族傳統體育)、三個碩士點(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人文學和專業碩士)、三個基地(“國家民族體育重點研究基地”“湖南省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湘西跆拳道柔道訓練基地”)、獲得湖南省“精品課程”“湖南省特色專業”“湖南省重點專業”“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2011年“體育學”獲“一級學科”授予權並獲“湖南省重點學科”;民族傳統體育學被遴選為吉首大學首批博士點建設學科單位;2002年—2014年學院獲國家體育總局課題31項;1999年—2014年學院獲國家社科基金24項(其中重大招標1項,重點1項)等等。

癌症面前,依然是幹一行愛一行

眾所周知,從事體育工作需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但是,如果一個人患上了令人談虎色變的癌症呢?他還會繼續從事體育工作嗎?相信這個問題會讓很多人難以作答。然而,劉少英卻用她這二十多年來的實際行動給出了響亮的回答。

不熟悉劉少英的人,僅看她那風風火火豪放灑脫的處事風格,和她在教學球場上英姿勃發的身影,誰也不會想到她是一位患有原發性血小板減少、多年的癌症患者。

那已是幾十年前的事了。一次,學校女教職工體檢,發現她子宮瘤又增大了,醫生說最好做切除手術,以防產生癌變。把工作視為生命的她,怕手術後不能上課,便選擇了保守治療。因為常年的超負荷工作,嚴重透支了健康,在一次籃球比賽中,她突然昏倒在地,經送到醫院檢查初診為Ca,醫生建議馬上去省城進一步檢查治療。她去了長沙腫瘤醫院複診,最後確定為浸潤性子宮癌,並做了子宮卵巢全切和盆腔清掃手術。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做完子宮切除手術後的第九天,刀口剛拆完線,她便不顧醫生的勸阻,硬是犟著出了院,出院時醫生再三叮囑,要注意休養,避免激烈活動,否則會引起病情惡化,甚至會第二次判“死刑”。身邊的親人、領導、同事多次勸她改行,做些輕鬆的工作,而只有她自己沒把自己當病人看,面對“死神”的威脅,謝絕了領導和同志們的好意,也耐心說服了家裡的親人,做出了病好後即重登體育教壇的又一次人生選擇。

記得一次上排球公開課,由於當時學校的教學條件較差,只能利用學生食堂上室內課,當她爬上近兩米高的窗架上去掛排球網時,百多斤重的舊窗架連同鋼筋一起垮下來,全部壓在身上,造成全身性外傷和第三、第四椎間盤脫出。經醫院牽引治療,雖然椎間盤復了位,但時常激烈疼痛使她連腰都直不起來,她藏起了醫院出具的假條,克服了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僅在寒假中休息了一個月,又重新登上了體育講臺。

三十多年如一日,她對體育教育事業那份痴心不改的愛,早已讓她將其當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僅堅守在教學崗位上,甚至做起事來比健康人還拼命。

雖是體育老師,但始終是學生心裡的靠山

劉少英平日裡要拖著病體上課,課後要思考學院的發展與建設,在家裡要相夫教子,晚上要熬夜做科研。就算時間再緊,她也一定會擠出時間接近學生,關心學生,及時瞭解學生們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生活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生活中和思想上出現的問題。

曾經有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沒有錢實習,竟張榜出售自己的棉被。劉少英得知此事後,悄悄給這個學生送去了實習期間所需的費用。

有一位女生在剛入校時被謠傳在中學時有偷竊行為,該生百口莫辯,非常痛苦。劉少英在與她談心中發現她為此事幾近崩潰,甚至有了尋短見的念頭。她心急如焚,一方面好言安慰,承諾一定還她一個清白;一方面專程驅車去了該生的母校——離吉首100多公里的沅陵一中進行調查,並查出了真正的偷盜者,平息了謠傳,還了這位女同學的清白。

多年來,面對畢業生就業新形勢,她四處奔波,千方百計為畢業生聯繫工作單位。她先後向各大、中、專、中學、公安局、工商局等五十多個單位推薦了100多名優秀畢業生。

一位被推薦到深圳市任教的農村學生感動地說:“人家說找工作要有靠山,我體會到,真才實學才是靠山,學校和老師才是靠山。”

劉少英從教三十七年來,像這樣關愛學生的事例不勝枚舉。她把對學生的愛已深深地融進了自己的血液中,在一件小事中,一句問候裡,甚至一個眼神中。只要生命不息,她對學生的愛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

她的奉獻與執著,讓身邊的每一個人感動

劉少英的愛是博愛,她不僅愛她的事業,她還愛她的學生,愛她的同事。然而,一直以來讓她感到內疚的是她給予自己家人的愛太少。在她看來,對事業對學生對同事對朋友的愛是“大愛”,對自己家人的愛是“小愛”,因此多年來每當二者相沖突時總是後者讓步。

為了把自己的青春獻給自己鍾愛的體育教育事業,她把自己的婚期一推再推,直到29歲才結婚。為了不影響參加重大比賽和帶學生外出實習,她3次放棄了當媽媽的機會,32歲那年才生下女兒。剛為人母不到3個月,她又帶著女兒和保姆一起,去懷化市參加了省籃球一級裁判的考試。孩子剛滿7個月,她又鐵著心腸將尚未斷奶的女兒丟給丈夫,毅然參加了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並以自己超強的實力得到省體委領導的認可而擔任了湖南省女子龍舟隊的運動員兼隊長。

她與隊友冒風雨、頂烈日在岳陽進行了7個月強化訓練,最終在廣西南寧力克群雄,奪得了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運動會龍舟賽金盃。凱旋時,當曬得黝黑的劉少英擁抱著女兒想親吻她時,女兒卻拼命推開她,哭喊著要爸爸。此情此景,令這位平時淌血流汗不皺眉頭的巾幗強人,眼中噙滿了辛酸的淚水。

確實,這些年來對事業、對學生,她付出過很多很多,而對家庭、對丈夫、對女兒,她給予的卻太少太少。她一直對家人懷有一份深深的愧疚,但性格好強的她平時是不向家人表白的。而他的丈夫也太瞭解她,長期以來無論是在她的病榻前還是在她平時的工作中,他總是默默地待候她、支持她,從未有過半句怨言。

劉少英把愛全付給了教育事業、付給了學生、付給了同事、付給了工作……可從沒想到對自己傾注一點點愛,她的奉獻、她的敬業、她的執著,讓身邊的每一個人感動。

她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湖南省教學名師”“湖南省徐特立教育獎”“湖南省芙蓉百崗明星”“湖南省三八紅旗手”“湖南省新苗體育獎學金”“湖南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湖南省“國培計劃” 優秀組織工作者、優秀工作者、優秀培訓者、“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民族傳統體育學科教師團隊”負責人等榮譽稱號。《光明日報》《 中國體育報》《工人日報》《中國學校體育》《湘西電視臺》《邊城視聽報》《吉首大學報》《神地》《景色人生—瀟湘兒女頌》等新聞媒體、雜誌曾對她的先進事蹟作了專題報道。

劉少英利用課餘時間鑽研業務、做科研。先後撰寫了《賀龍體育思想研究》、《民族傳統體育學》,主編了《休閒體育》、《控制原理與籃球技術教學》《民族傳統體育教程》和《大學體育與健康》等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3項;國家體育總局課題2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一般課題子課題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重大招標項目)子課題1項;湖南省教育廳、社科聯、體育局等課題7項,吉首大學重點、一般、研究生處課題10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湖南省教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並在國家和省、部級刊物上發表了80多篇頗有價值的論文,其中數篇參加國家級、省級論文報告會獲一、二等獎多項。

在同事們眼裡,這些年,劉少英用火熱的情對待工作,用誠摯的心對待學生,以頑強的毅力戰勝疾病,用自己樸實的言行贏得了師生的敬佩,用青春和生命為民族地區的體育事業撐起一片藍天。

編號:35 姓名:王懷軍

編號:36 姓名:劉少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