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中国式成功:麦琼方和她的孩子们

这才是中国式成功:麦琼方和她的孩子们

她曾被马云邀请敲响纳斯达克的开市钟声;

她是一位没文化的工人,却诠释了什么叫“中国式教育”;

她养育了87个孩子,九成考上大学,其中有20个考入北大清华;

今年高考,三个参加高考的孩子,分别被中国公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录取。

她叫麦琼方,是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获奖者。

文丨张培昂

有种母爱叫视如己出

1979年,19岁的麦琼方是百色市人民医院洗衣房的一名勤杂工。那一年,达江乡一个与奶奶相依为命的男孩被桂林一所大专录取,但没钱买去桂林的车票。麦琼方碰巧得知这个情况,决定资助这个家贫但有出息的孩子。

1983年,田林县平洋屯的一名瑶族妇女看病住院,没人照顾,出于好心,麦琼方给这位妇女送了一个多月的饭。后来,麦琼方到平洋屯看望这名妇女,发现山里人缺衣少粮。回到城里,她开始收集旧衣物,再买些吃的,用扁担挑着送到山里。

从那时起,资助贫困山区和贫家学子,成了麦琼方一辈子的事。

算上自己唯一的亲生儿子,至今已经有87个孩子叫麦琼方“妈妈”。她不仅资助这些孩子上学,还把无人抚养的孤儿接到家里住。

这才是中国式成功:麦琼方和她的孩子们

80多个孩子,每一个都在麦琼方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迹。

1989年,百色一对夫妻在车祸中丧生,麦琼方收养了他们的儿子林海(化名),供他到大学毕业,成为公务员。2009年,不幸再次降临到林海身上,他被检查出了胃癌。这时候,又是麦琼方四处筹钱,送他到香港治疗。

巴马女孩覃斯洁早年失去母亲,父亲外出打工音信全无,她和妹妹覃疏桐相依为命。麦琼方将妹妹覃疏桐带到百色,送到希望小学读书,又把打工供妹妹读书的覃斯洁从广东叫回来,让她先在医院食堂做了半年工,然后托人送到百色三中读书。2011年,覃斯洁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

这才是中国式成功:麦琼方和她的孩子们

淡群茜妈妈改嫁,爸爸没有固定工作。家庭状况让她敏感自卑,常常暗自垂泪。被麦妈妈带回家后,淡群茜发现这个家有好多兄弟姐妹,这让她远离了孤单,感到温暖。在她偶尔为身世失落难过时,麦琼方会给她做鬼脸,逗她开心,和她谈心,为她排忧。后来读了助产专业的淡群茜的愿望,是毕业后去国外边工作边深造,努力赚钱,把“麦妈妈”接到身边,不再让她劳累。

孤儿冰冰(音)是10岁时被接进家门的。她在练习跳水时,一只手臂骨折,在麦琼方的鼓励下,她靠单手读书写字并考上大学,还参加残奥会游泳比赛拿到了金牌。

不幸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但是一旦走进麦琼方的家门,他们就是被一视同仁的孩子。

每个考上大学的孩子,麦琼方给他们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费,而她的亲生儿子,每月只有400元。

在那间“睡10个孩子”的房间,摆下两张高低床之后,就只剩下很窄的过道了。她的亲生儿子上初中后,平时都住校,周末回家睡地铺,没再睡过自己的床。但是他从不曾埋怨母亲,反而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之下,一样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有种教育叫返璞归真

麦琼方的家里,进门左手边摆着地铺,右边墙摆着沙发。地铺可以睡两个孩子,沙发睡两个孩子。房间里放着高低床,可以睡10个孩子。

87个孩子,如今九成考上了大学, 47人在国外工作学习。

没有人可以像她一样,可以自豪地跟人说,她家沙发上,出过11位清华大学毕业生,9位北京大学毕业生。

这才是中国式成功:麦琼方和她的孩子们

床多、棉被多、锅碗多、凳子多。这是麦琼方家里的四多。最多的时候,家里住了14个孩子,7天煮了90斤大米。

麦琼方工资不高,为养活这些孩子,她长年利用业余时间打两份工。每天从医院下班后,还要去夜市帮摊位串烤串、洗碗,深夜又去给单位守大门。

她还自己开荒种菜,又在地头搭起猪圈、鸡舍,自己养鱼养猪,养鸡养狗,还种了木瓜、芒果等果树。

即便已经非常辛苦,但麦琼方仍一直坚持往山里送衣物。

这些年,麦琼方挑坏了十八根扁担。她还曾失足跌落悬崖,直到深夜才苏醒过来。

在她的带动下,结婚后丈夫也成了扁担队员,儿子4岁时成了小扁担队员,麦琼方给他找了一根小扁担,让他挑几件衣服一起进山。

他们的足迹延伸到田林、隆林、凌云等县区的数十个偏远村屯,送进山的旧衣物,几十年下来估算有几十吨。

这才是中国式成功:麦琼方和她的孩子们

走进麦家门,孩子们都变得很懂事,课余时间会帮着种菜、喂猪、喂鸡,还帮忙做手工挣点钱。

在学习上,孩子们自发形成了传帮带,高年级的辅导低年级的,学习好的帮助基础差的。

“我教不了孩子们知识,我只能教会他们做人。”麦琼方说。在这个大家庭里,她是家长,也像班主任,不过她的教育方法很简单,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返璞归真。

麦琼方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孩子,有人觉得不可思议,有人想把自己娇生惯养的孩子送来改造。

麦琼方说:我不能让人家来。他们的孩子都是一个孩子几个人疼,我的孩子是一个人疼几个;他们孩子像是天,我的孩子是地里的庄稼。环境不一样,来了又走了,还是那个环境,没有用。

麦家的孩子很团结,兄弟姐妹在一起相互帮助,平时从不争吵,遇事则有担当。

孤儿小虎(化名)曾被社会青年骗说去挣钱离家出走,不料染上毒瘾。麦琼方找遍了大街小巷,花了大半月找到瘦成柴的小虎。小虎把麦琼方的手臂咬得鲜血淋淋,留下了疤痕。为了帮他戒毒,麦琼方将他关在家里。就算是这样,还是有人从窗户里把毒品吊上去给他。在广东某部队服役的一位哥哥得知情况后,说,“把弟弟送来给我管吧”。后来,小虎在这位哥哥帮助下,戒毒成功,考上了香港一所大学。

有种回馈叫报以琼瑶

曾有记者问麦琼方,坚持奉献爱心的动力是什么。麦琼方回答,1979年开始做时,不知道什么叫献爱心,只是做想做的事情。等到后来再去,这家的女人来说,你给我的衣服很合身;那家的女人来说,你给带来的衣服很暖和,就特别高兴,就忍不住要做下去。

2014年,麦琼方获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奖励。天天正能量平台以褒奖和弘扬凡人善举为宗旨,把这些鲜为人知的凡人善举推送给大众。

这才是中国式成功:麦琼方和她的孩子们

2015年,双十一盛典在北京水立方举办。纳斯达克将当天开市敲钟仪式放在水立方盛典现场,麦琼方作为天天正能量获奖代表,被邀请和马云一起敲钟。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六载,没有终点;一根根爱的扁担,装满无私的奉献,压弯了她的肩。而我们在她的笑脸上看到,行善是快乐的。”这是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平台给麦琼方的颁奖词。

这种褒奖和弘扬,给麦琼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首先是理解她的人多了。

以前,围绕着麦琼方有不少风凉话,不是对她的所作所为不以为然,就是认为她必是有所企图。就曾有人说她:“你有这么多孩子,他们工作后,每人给你500元生活费,你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养老了。”

这才是中国式成功:麦琼方和她的孩子们

孩子们给麦琼方过生日

其次是支持她的人多了。有几家当地企业的老板,看到关于麦琼方的报道后,发动自家员工捐款捐物,有的还派车帮她把衣物送进大山。

这些年,麦琼方获得的支撑,除了自力更生,就只有自己的兄妹了。但是,当关于她的报道传开之后,很多邻居变成了“麦琼方”。

她放在小区单车棚的两个大木箱,总是不用多久,就被邻居悄悄地放满了衣物或粮油。

还有让麦琼方自豪的,她的孩子们如今也在积极参与所在地的公益活动。比如,旅居美国、英国等地的孩子们组建起了爱心网络,发起了援助非洲的行动。

这才是中国式成功:麦琼方和她的孩子们

旅居海外的孩子们邀请麦琼方到非洲参加公益活动时的留影

麦琼方说,她资助抚养这么多孩子,从来没想过要一分钱回报。她只希望他们赚钱了,能够像自己一样,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去体会妈妈的心情。

有一个孩子,却给了她异乎寻常的回报。

“他很调皮,总是给我惊喜。”这个叫黄俊的孩子,因父母过世,初中毕业时被麦琼方接来家里。

高中毕业后,黄俊选择了当兵。有一年冬天,他写信回来报喜,“妈,我战友很想吃你做的椒盐虾,我想带她来我们家过年”。

这个消息让麦琼方充满期待。不料,黄俊在外出途中遇到两个小孩掉进冰窟窿,他下水救人,在救出两个孩子后,自己却没能上来。

部队通知麦琼方去一下,她还以为他立功了,又要给自己惊喜。可是到了部队后,她始终没见到儿子,战友们总是说,“他出任务了”。最后,部队的干部让她有个心理准备,她的心顿时就凉了,“我做了他最爱吃的椒盐虾,没想到我们会以这种方式见面”。

黄俊是麦琼方一生中最大的骄傲和痛。

直到多年以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依旧泪流满面:“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两个孩子,我真没白养他。”

这才是中国式成功:麦琼方和她的孩子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