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戰機爲什麼下單翼居多?

蔣經堯


下單翼飛機的機翼被佈置在機身靠下部位,這種佈局具有如下好處:

1、在20世紀2、30年代,懸臂式單翼結構逐步被引入戰鬥機的設計。在這種全金屬結構飛機上,與其他機翼佈置形式相比,懸臂下單翼的力學結構簡單,翼梁可被設計成貫穿於機身方向,因此重量較輕、設計和製造也較簡單。如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和美國的P-51“野馬”戰鬥機就採用了這種整體式機翼設計來降低重量,提高性能。在組裝時這兩種戰鬥機的機翼被作為一個整體單元直接通過螺栓固定在機身下方。



2、採用下單翼佈局,主起落架可被佈置於機翼下方,從而縮短起落架長度,降低重量,還有利於增加主起落架機輪跨距,提高起降穩定性。此外,主起落架支柱能夠直接把起降時受到的衝擊力傳遞給翼梁,提高整體強度。

3、下單翼離地高度低,有利於地勤為翼下掛架裝彈,並爬到翼面上方為機翼機槍補充彈藥。



4、下單翼迫降安全性好,在機腹迫降中由於機翼的支撐不易發生翻滾,水上迫降的安全性也比較高。

5、下單翼戰鬥機機身重心位於機翼上方,在設計時可通過調整機翼上反角來獲得令人滿意的橫滾機動性,因此很多追求機動性的戰鬥機都採用了下單翼。



綜合上述優點,二戰單發戰鬥機大都採用了下單翼設計。


飛豬漲姿勢


當時的活塞機螺旋槳直徑大,機頭要翹起來,避免螺旋槳打到地面,所以單發前置引擎的戰鬥力大多才用後三點起降,而下單翼便於後三點起落架設計和佈局,再有就是當時的機翼還要安裝機槍機炮武器系統,下單翼也便於地勤維護及補充彈藥。。。

但問答標題的P38是中單翼,前三點起落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