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老師的最後一課:400餘名「學生」陪他共拭初心,回到青春

三分苗園,許一世芳華。

1982年,24歲的李鎮西第一次站上講臺。轉眼36年過去,這位全國優秀語文教師迎來了退休時刻……

7月21日,李鎮西特意回到樂山,給他教的第一屆“未來班”(樂山一中初八四屆1班)學生上了“最後一課”。400餘名學生及“粉絲”從全國各地趕來,就為了赴這場青春之約。

講臺上,李鎮西不再是當年那個20出頭的小夥子。講臺下,“學生”也已是中年人。告別三尺講臺,李鎮西感慨頗多:“我已經做了我能為你們做的事,雖然有許多不足和遺憾,但我盡力了。”

回到青春的起點

昔日學生帶著孩子、愛人來上課

“王洪川、李松、王薇……你們都來了,趕快進來坐。”21日上午8點多,離“最後一課”還有一個多小時,李鎮西提前到了教室,看著一張張熟悉的臉,他還能準確地喊出每個學生的名字。

“時間過得真快,我現在都還記得給你們上第一節課的情景,是講白居易的《賣炭翁》,好像就在昨天,可時間已經過去35年多了,轉眼我就要退休了。”去年春節前夕,李鎮西第一個班“未來班”學生請他吃團圓飯,在飯桌上李鎮西如是感慨道。

“那你退休前再回來給我們上一節課,再退休!”學生們的這個建議讓李鎮西心裡一亮,“好,我給你們上第一節課時,我的教育生涯拉開了序幕;我退休時再給你們上最後一節課時,我又回到了青春的起點”。於是,飯桌上的一席話促成了這一天的“最後一課”。

“我第一次看到李鎮西老師要上最後一課的消息時就不淡定了,心想著再遠也要回去聽一聽。”周慧是李鎮西帶過的87級的學生,為了能赴約,她特意從德國趕了回來。“我現在也是一名教師,在德國教中文。李老師當年教給我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對我影響頗深,我上課的時候還會將他講過的話教給我的學生。”

“王洪川、李松、王薇……你們都來了,趕快進來坐。”21日上午8點多,離“最後一課”還有一個多小時,李鎮西提前到了教室,看著一張張熟悉的臉,他還能準確地喊出每個學生的名字。

“時間過得真快,我現在都還記得給你們上第一節課的情景,是講白居易的《賣炭翁》,好像就在昨天,可時間已經過去35年多了,轉眼我就要退休了。”去年春節前夕,李鎮西第一個班“未來班”學生請他吃團圓飯,在飯桌上李鎮西如是感慨道。

最後一課的叮囑

“讓別人因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同學們,雖然教室變了,但身邊的同學和呼吸的空氣還都沒變,我希望儘量還原當年我們一起上課的場景。”為了保留當年課堂的“原汁原味”,他特意退到門外再走進教室,“全體起立!”“老師好!”臺下四百餘名同學齊刷刷起立,這堂期盼已久的“最後一課”開始了。

李鎮西這次沒有講學生們熟悉的《賣炭翁》,而是講到了日本作家慄良平的《一碗清湯蕎麥麵》。像36年前上課那樣,李鎮西讀的很慢很用情,在關鍵的地方還有意加重了語氣。 臺下的學生裡,有鬢角染上白髮的中年人,也有活力四射的高中學生,有父子、有夫妻,都格外認真,聽到重點之處,有一些學生甚至還拿出紙筆做起了筆記。

“這篇文章我讀了很多遍,每一次讀都會很感動,我特意選了這篇文章,也是希望你們以後都要學會善良和堅強。更重要的是,就像我之前反覆和你們提起的那句話‘要讓別人因為你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鎮西說。

上完語文課,李鎮西又馬不停蹄地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班會課。與其說,這是一堂班會課,不如說,這是一堂精心準備的“歷史課”。

“昨天我還在家裡翻箱倒櫃地找屬於我們的回憶,今天我也把它們帶來了。”話語剛落,李鎮西便從包裡將一本本早已泛黃的備課本、教材拿出,學生們寫的請假條、賀卡等信物都被他帶到了課堂上。

李鎮西翻開當年從教用過的第一本語文教材,裡面夾著一張紙,打開一看,是班上學生李松在1982年4月寫的檢討。

看著自己稚嫩的字跡,李松還有點羞澀,他說道:“我是李老師帶過最讓他頭疼的學生,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沒成為西哥的驕傲,西哥卻成了我的驕傲。”不經意的一句話,讓李鎮西感動不已。

唱起36年前的班歌

告別三尺講臺感慨道“我盡力了”

“我們攜手又並肩,唱著歌兒向未來……”熟悉的班歌《唱著歌兒向未來》響起,教室裡的學生們都不淡定了。“這首歌是我們集體編寫的,沒想到36年前的班歌,現在聽也一點也不過時。”

36年前,未來班的學生們用稚嫩的聲音唱下了這首《唱著歌兒向未來》。36年後,稚嫩退去,再次合唱起這首歌時,聲音中也多了幾分堅定和成熟。

歌曲播放的同時,大屏幕上一幅幅照片還原了李鎮西和“未來班”學生間的點點滴滴,“我非常感動,沒想到現在李老師還保留著這些。”李鎮西精心準備的驚喜,讓不少學生幾度哽咽。

原定90分鐘的上課時間,由於李鎮西想講的內容太多,有太多的不捨,整整拖了半個小時的堂。

李鎮西在最後講道:我教書的時候幾乎不拖堂,今天已經嚴重拖堂了,但我還不想結束。

我在這個三尺講臺一站就是36年,在這裡,我灑下了自己的汗水,培養了一批批學生,獲得了一個又一個榮譽,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你們叫“李老師”。

素材來源:新華社、圖片來源於網絡。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編輯:小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