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縣持續發力 狠抓落實「三基建設」工作取得新成效

忻州網訊 定襄縣按照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堅持把“三基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和根本性的戰略任務,牢固樹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的導向,緊抓不放,持續發力,確保“三基建設”工作取得新成效。

夯實基礎,強化服務,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一是建強基層組織。圓滿完成全縣147個農村支部換屆工作,組織開展全縣155個村換屆後“兩委”班子運行情況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對全縣155個村級活動場所進行了全覆蓋式整頓提升,整頓轉化各領域軟弱渙散黨組織24個。選派56名幹部下鄉鎮掛職,清退14名鄉鎮外借工作人員,建立452人的本土人才臺賬。對57個貧困村黨支部書記和農村第一書記逐人開展分析評定,輪換第一書記28名,對4名大學生村官進行了有序流動。推行“專職黨務隊伍抓黨建”,全縣19個基層黨(工)委組建起127人的黨務工作團隊,實現了專人專崗、專職專責。分領域出臺《各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標準》,實施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達標升級行動,按照“421”典型示範工程要求,確立“2-20%-100%”的示範點建設思路,做到統一標準、規範建設、驗收達標“三步走”,截至目前,90個示範點建設已全部驗收。鄉鎮“五小建設”工作經驗在全省“三基建設”現場會進行總結交流,並在《中組通訊》刊發我市總結推廣定襄縣“五小”建設“突出功能,統一標準”的做法。二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出臺《關於進一步規範黨內組織生活的實施辦法》《規範黨內組織生活檔案紀實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規範開展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的通知》等5項制度,通過每月黨支部自查、基層黨(工)委核查、組織部門抽查,實現“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黨內政治制度規範化常態化。為全縣540個黨支部印發《黨支部工作手冊》,10150餘黨員統一製作包含黨徽、黨章、黨費證、學習記錄本、黨支部工作手冊等在內的“五件套”和“口袋書”,使黨員學習教育融入經常,抓在日常。

三是壯大村集體經濟。成立由縣長擔任組長的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關於對農村“兩委”主幹實行“三賬雙述一評定”管理考核辦法的實施意見》《關於對農村“兩委”主幹崗位報酬實行差異化管理的實施辦法》《關於對農村黨員實行“兩報告一評定”管理考核辦法的實施意見》,在全市得到全面推行,並將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與崗位報酬掛鉤,進一步激發村幹部幹事創業熱情。在繼續推行發展集體經濟“十種模式”的基礎上,抓住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戰略機遇,通過採取村企結對、村集體帶頭組織成立專業合作社、經濟強村與經濟弱村結對共同開發項目等措施,全面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工程”,確保2018年全縣155個村60%的村集體經濟突破5萬元。

創新載體,突出特色,全面規範基礎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制定激勵本土人才回鄉創業、“三支隊伍”管理辦法、鄉鎮幹部週轉房建設標準、黨政群機關事業單位基礎工作達標的指導意見等各類制度160餘項。精心制定“三基建設”重點任務清單,每月發放“任務提醒卡”,每週一次黨務工作例會專項安排,定期組織督查,確保落實到位、取得實效。所有鄉鎮幹部週轉房實現了宿辦分離,135個副科級以上黨政群體機關事業單位“一目錄三手冊”全部制定,限時辦結制、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AB崗制等“六項制度”全面推行,全部達標。

二是創新黨組織設置。探索機關黨建、城市黨建運作模式,調整設置以“大歸口、大系統”為統領的十大系統黨工委,在全市率先推行定襄6個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推動了“多層次、扁平化、融合式”黨建體系的構建。三是強化經費保障。將“三基建設”所有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先後發放基層保障工作經費2464餘萬元,鄉、村、社區、鄉鎮幹部週轉房、“五小”建設資金等基層保障全部下撥到位,為34個脫貧攻堅貧困村和36個經費缺乏的基層黨支部劃撥黨費17.6萬元用於場所建設和開展黨的活動,幫扶慰問老黨員、離任兩委主幹、因公犧牲黨員、困難黨員和群眾648人次,發放慰問金38.2萬餘元。

注重培訓,增強本領,全面提升基本能力。一是大力實施全民教育。積極構建“常長學、審慎思、嚴延改、核合做”四個特色環節,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和“維護核心、見諸行動”主題教育。縣委中心組率先垂範,堅持每月一次集中學習,分三期組織108名黨員幹部到紅旗渠、蘭考等黨性教育基地開展體驗式教學觀摩學習。創新“531”幹部培訓方法,採取多層級,多渠道、多方位的辦法,舉辦“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等系列培訓班12期,培訓黨員幹部3126人次。創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精心組建“新時代思想講習”“精神文明講習”“勞動技能講習”“普法教育講習”“三支隊伍講習”五支講師團隊,今年4月底開辦以來,組織講習30餘場,受益群眾2000餘人。創建西河頭地道戰紀念館全市首批黨性教育基地,組織開展黨性教育基地崗位大練兵,參加全市首屆微黨課,選派的2名同志分別獲得了一等獎、三等獎。以全面推行主題黨日為契機,在基層黨組織中延伸開展每天一學、每日一記、每週一章、每月一活動、每季一評估“五個一”活動,搭建了全員學習的平臺。

二是強力推進扶貧專項培訓。從2015年開始,組織部每年在“領頭雁”培訓班中套開不少於6天的脫貧攻堅培訓會,對全縣各級黨員幹部包括駐村幹部進行培訓;駐村幫扶“三支隊伍”在接受培訓的同時,協助舉辦各種精準脫貧培訓班127期,累計培訓學員9134人次。通過組織歷時35天的扶貧知識大宣講大競賽、扶貧領域幹部脫貧攻堅知識閉卷考試、跨地域現場學習觀摩等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基層組織引領脫貧攻堅的戰鬥力。三是努力營造幹事創業氛圍。將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把任務細化、量化、項目化,實行月上報、月通報制度,確保工作有序推進。全面實施一線工作法,嚴格落實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把考核結果與獎懲情況相結合。同時,建立末位約談等配套制度,把通報排名與督促整改相結合,對抓黨建工作整改不力、考核成績靠後的單位及負責人進行約談,責令作出整改承諾、公開整改方案,並進行跟蹤管理,督促各級黨組織書記聚焦主業,耕好黨建“責任田”,不斷激發幹部幹事創業的活力。2017年,全市基層黨建現場會在定襄縣舉行;目標責任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