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到8歲的「黃金培養階段」,父母應該做這些事情!

1歲到8歲的“黃金培養階段”,父母應該做這些事情!

安全感的建立主要在1歲前,嬰兒的安全感是從父母(特別是母親)那裡獲得的。嬰幼兒喜歡有人在身邊,關注他們的舉動,逗他們開心,和他們說話。 父母可以 1、耐心地包容孩子,給予無條件積極關注,才能培養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2、避免以下言行:孩子哭鬧或生病時不管他;過早讓孩子獨自睡覺;經常不辭而別;把孩子寄養在老人甚至親戚家;經常對孩子說“我不要你了”。

1歲到8歲的“黃金培養階段”,父母應該做這些事情!

2歲左右的孩子“笑點”低,看到有趣的東西就會哈哈大笑,還會故意反穿衣服、鞋子等自尋樂趣。此時的孩子對面部表情十分敏感,能從身體或物體的不協調中發現幽默。 父母可以 1、多對孩子笑笑,多在他們面前做出假裝“笨拙”的動作,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 2、買一些以動物為主角、有象聲詞或滑稽動作的繪本,陪孩子一起讀,模仿書裡打的言語跟孩子對話。

1歲到8歲的“黃金培養階段”,父母應該做這些事情!

3歲左右的孩子通過形象思維解決問題,開始有了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他們的行為會經常讓父母眼前一亮,比如藉助凳子拿桌上的物品,這就是最早期的創造力。孩子的創造力源於好奇心和活潑好動的特質。 父母可以 1、給孩子買積木、橡皮泥、彩筆,鼓勵他們創造出心中的形象。 2、講故事可以不講結尾,讓孩子自己去想象。 3、把雜誌上的圖片剪下來,讓孩子根據圖畫遍故事等。

1歲到8歲的“黃金培養階段”,父母應該做這些事情!

孩子在4歲左右,口語表達變得豐富起來。他們可能會變成“小話嘮”,愛說話、唱歌,甚至大吼;喜歡面對玩具自問自答;還有著無窮無盡奶奶的“為什麼”。 父母可以 1、適當增加言語互動,編個順口溜教給孩子。 2、鼓勵孩子在客人面前表現自己,鍛鍊膽量。 3、還要注意孩子的發音、語速,適時糾正口吃現象。

1歲到8歲的“黃金培養階段”,父母應該做這些事情!

從書寫能力角度看,3歲孩子以塗鴉為主,4歲孩子能嘗試以點、線表達;5歲進入書面語言敏感期,孩子能嘗試模仿寫自己的名字。 父母可以 1、由簡到繁地訓練孩子練就一手好字,比如同時寫田和由、太和大等,讓孩子能精確區別字的細微差異。 2、教會孩子正確的坐姿,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體直、頭正、肩平、腿平;眼離書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1歲到8歲的“黃金培養階段”,父母應該做這些事情!

6歲是孩子人格培養和形成的關鍵階段,但很多家長容易放縱孩子的不良習慣。這個階段的孩子進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希望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王國”。 父母可以 1、引導孩子去思考,避免長時間分離。 2、對孩子也不要過分保護,要給他們獨立的空間。 提醒:此時爸爸的陪伴和關注尤為重要。

1歲到8歲的“黃金培養階段”,父母應該做這些事情!

7歲的孩子與人相處時開始為他人著想,渴望得到朋友和老師的認同,整體關係比以往更加和諧融洽。7歲還被成為“橡皮擦年齡”,很多孩子每頁作業紙幾乎都有被橡皮擦破的痕跡,可見他們是多麼想把一件事兒做得盡善盡美。 父母可以 1、跟孩子進行良好的互動,對他們的問題給予具有創意的“回饋”。 2、引導孩子正面看待事情,學會換位思考,心智真正成熟起來。

1歲到8歲的“黃金培養階段”,父母應該做這些事情!

8歲的孩子充滿活力,願意幫助別人,在意來自他人的評價,並試圖找到自己在家中和班級裡的位置。他們願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好壞的概念更清晰。 父母可以 1、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比如獨自收拾書包、自己去上學等。 2、鼓勵他們建立自己的朋友圈,順利過度心理依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