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吃太多,孩子腹瀉怎麼辦?兒科醫生有好招送給爸爸媽媽!

春節到了,那麼多好吃的,孩子肯定是止不住嘴巴的了。往年,這個時間都會有很多孩子送到專科醫院去看腹瀉這個問題,那麼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腹瀉這個問題。

春節吃太多,孩子腹瀉怎麼辦?兒科醫生有好招送給爸爸媽媽!

一般來說,根據孩子年齡和飲食情況的差異,排便的次數和規律都有所不同。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每天可能出現多達12次的少量排便,而當孩子長到2~3個月大的時候,甚至會好幾天都沒有一次大便。大多數1歲以下的孩子每天只能排出不到150毫升的大便,而大一點的孩子每天可排出210毫升左右。到2歲的時候,大多數孩子每天會有1~2次量多的大便,但如果孩子每次的排便量少而次數稍微多一些,也是正常的,尤其是當孩子的飲食中包含了果汁或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如西梅、麥麩等。

孩子偶爾出現稀軟便不必擔心。然而,如果孩子的大便性狀突然變成了稀軟的水樣便,而且排便頻率明顯高於平時,那就有可能發生了腹瀉。

春節吃太多,孩子腹瀉怎麼辦?兒科醫生有好招送給爸爸媽媽!

當腸道內膜受到損傷時,腹瀉就發生了。出現稀便主要是由於腸道無法正常消化或吸收孩子攝入的食物和液體,同時體液也會通過受損的腸道內膜而滲出。礦物質和鹽會隨著這些液體丟失。如果這個時候孩子攝入的食物和液體含糖量很高(例如,果汁、甜飲料等),會進一步加重體液丟失——這是由於食物中不能被吸收的糖分可以將更多的水分吸收進腸道內,從而加重腹瀉。

當機體丟失水分和鹽過多的時候,就會造成脫水。通過及時合理地補充足量的鹽和水,可以有效預防腹瀉帶來的這一情況。

這種腸道的炎症性疾病在醫學上稱為“腸炎”。而很多情況下,腹瀉往往伴隨著嘔吐出現,或繼發於嘔吐之後。這時候,通常胃和小腸都有了炎症,這種疾病被稱為“胃腸炎”。

春節吃太多,孩子腹瀉怎麼辦?兒科醫生有好招送給爸爸媽媽!

大多數嬰兒腹瀉是由病毒性腸道感染引起。對於這種疾病,並沒有任何特效藥。腹瀉的處方藥一般只能治療某些種類的細菌或寄生蟲性腸道感染(相對而言,後者較少見)。如果懷疑是後者,兒科醫生會要求留一些糞便標本進行實驗室檢查,同時還會再做一些別的輔助檢查。

一些研究表明益生菌也許有利於治療某些原因引起的感染性腹瀉。一項研究的受試者是僅患腹瀉的兒童,研究結果顯示,在病毒性胃腸炎引起的腹瀉早期時使用益生菌,病程減少1天。這些奶製品補充劑被認為可以幫助消化,也有助於治療過敏和陰道感染。

不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服用非處方腹瀉藥,而對於稍大一點的孩子,服用這些藥物也應該格外謹慎。這些藥物經常會加重腸道損傷,並引起水、鈉瀦留在腸道內而不被吸收。如果你沒有格外注意孩子的情況,孩子在服用這些藥物後更容易發生脫水——因為對症治療後,腹瀉似乎是停止了,家長容易掉以輕心。記住,在給孩子吃任何一種治療腹瀉的藥物前,一定要諮詢兒科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