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大烤」持續 煙臺中暑患者卻少了!

膠東在線8月2

日訊(見習記者 許加薇) 連日來,煙臺被歷史少有的持續高溫“籠罩”,但市區多家醫院急診的中暑病人較往年卻有所減少,且無一例重度中暑患者。其中,毓璜頂醫院共收治3位中暑病例,均屬輕度中暑;煙臺山醫院上月至今也僅有8位輕度患者,多以老年人為主。

中暑患者減少 且均為輕度

“以往每年進入夏季,都有被送入ICU搶救的重度中暑患者(熱射病)。今年到目前還沒有出現。”毓璜頂醫院急診科主任康海說。

從7月16日至今,毓璜頂醫院醫院收治了3位中暑病例,均屬輕度中暑,包括2例近80歲老年人和1位24歲年輕人。經過醫護人員緊急給病人物理降溫,3名患者均已康復出院。

同樣,在煙臺山醫院急診科,接診的中暑患者較往年也有所減少。從7月24日至今,醫院先後接診8位患者,大部分為老年人和戶外工作者,屬於體溫約38℃以上的輕度中暑。而在去年,僅7月13日當天,急診科就接診中暑患者26位,還有一位體溫達42℃的熱射病患者。

市民防暑意識提高 綠豆湯成避暑利器

高溫“烤驗”下,急診接待中暑人數為何沒有增加,且有好轉之勢?

“前幾天我們醫護人員還為此事討論過,感覺應該是人們防暑意識提高了。”煙臺山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孔令亭欣慰地說。

此言非虛。如今,港城市民在高溫面前,紛紛掌握了不同的防暑妙招。

2日清晨5時許,出租車司機馬先生匆匆吃完早餐,然後提著家人煮好的綠豆湯出門,開始上午的工作。“最近天氣太熱,特別是到中午頭,開車坐的位置被太陽照射,胳膊都已經被曬得黑白分明。喝點綠豆湯,防暑解渴,不至於那麼難熬!”不僅如此,馬先生還準備了溼毛巾放在車裡,“今年的三伏天非一般的熱,防暑不得不重視。”

“我會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即使出外,也會盡量會使用披肩或者戴上遮陽帽,以防中暑。”家住萊山區的王女士說。

不少戶外作業單位也加強了對工作人員的防暑保護措施。為保證市民出行安全,讓公交司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煙臺公交集團為駕駛員配備了速乾毛巾,後勤人員每天都會煮好咖啡、綠豆湯,切好西瓜等,做好防暑服務工作。

中老年人仍為中暑大軍

儘管中暑人數在下降,但老年人中暑情況仍不容小視。

來自煙臺市急救指揮中心數據顯示,今年從7月17日入伏以來,共接到53例因中暑需要急救的病人,其中仍以中老年人和戶外工作者居多,年齡最大的患者接近91歲。

在毓璜頂醫院接收的2例老人中暑患者中,一位近80歲的老人是在家裡中暑的。“高溫天氣裡,這位老人在室內溫度也很高情況下,沒有開窗通風,導致頭暈、疲乏,沒有力氣不能站立。等子女回到家時,發現老人精神狀態不對,立刻送到醫院,一量體溫39.3℃。”康海表示,一般老人身體較弱,體溫調節能力比較差,尤其這位老人還有高血壓,更易受到高溫的影響。

7月26日,在煙臺山醫院急診科,一名60多歲的劉姓老人,由於長期呆在溫度高、不通風的室內,導致出現了頭暈、意識不清、心率快等症狀,被送到醫院時體溫超過38.6℃。

對此,院方建議市民:針對65歲以上老人的家人或朋友,至少每天上下午兩次電話確認老人的健康狀況,並且應避免讓老人處在高溫高溼環境中。此外,嬰幼兒及兒童也要給予更多更頻繁的關注與照顧。

相關鏈接:

據煙臺氣象臺消息,今年從7月17日入伏,7月17日到26日為初伏;7月27日到8月15日為中伏;8月16日到8月25日為末伏。今年“三伏天”共40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溼悶熱的日子。

每年6月至9月期間是容易中暑的高溫季節。市民出門在外或戶外工作時,一定要避開一天當中的高溫時段,並做好必要的降溫、防曬準備。對於耐熱性差或是長時間待在涼爽環境的人群而言,更不能長時間地暴露在高溫環境裡,以免中暑。

若有中暑症狀後,首先要迅速將患者從高溫環境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解開衣領,同時用浸溼的冷毛巾敷在頭部,併為其扇風降溫。重者,除降溫外,還可用冰塊或冰棒敷其頭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溝處,同時用涼水反覆擦身、扇風進行降溫。外出旅遊或出差時若感不適,可用清涼油、風油精等降溫藥品,在太陽穴塗抹。一旦出現神志錯亂、語無倫次、昏迷等重度中暑症狀,應讓患者立即平臥,進行冰敷降溫等緊急處理,同時撥打120進行求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