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士兵講述維和經歷:離開祖國,方知祖國強大

退伍士兵講述維和經歷:離開祖國,方知祖國強大

圖為八一建軍節前夕,洪斌和父親洪木金在自家客廳裡,面對鮮豔的黨旗行軍禮,唱國歌,重溫入黨誓詞。 尚明俠 攝

中新網商丘8月1日電(記者 趙暉 通訊員 尚明俠)八一建軍節前夕的7月30日上午,河南省永城市一座居民樓內,在舉行一項特殊而神聖的儀式:客廳正中懸掛著黨旗,一對身穿軍裝的父子並排挺立,面對鮮豔的黨旗行軍禮,唱國歌,重溫入黨誓詞。其中,兒子胸前一枚金燦燦的聯合國維和勳章尤其引人注目。

這對父子都是退役軍人,父親叫洪木金,今年53歲;兒子洪斌,25歲。自從2012年參軍後,六年來,這還是洪斌第一次在家過建軍節,父子倆決定用這種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

洪斌2012年12月入伍,2014年9月赴南蘇丹維和,2017年12月,因腳後跟長骨刺無法繼續服役,退伍回家。在講述維和經歷時,洪斌說,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和平的珍貴,祖國的強大。

退伍士兵講述維和經歷:離開祖國,方知祖國強大

圖為維和任務區的孩童將洪斌和戰友們送的飲料餵給弟弟喝。洪斌 供圖

出國維和,困難超出想象

2012年12月,高中畢業的洪斌光榮入伍,成為原濟南軍區20集團軍機步旅四營的一名軍人。2014年9月15日,經過15天的實彈射擊、衛生救護、掩體構築、武裝五公里等魔鬼式的集中訓練,洪斌如願成為一名中國第十四批赴南蘇丹維和的工程兵。他與300餘名戰友踏上了充滿危險與挑戰的維和之路。

洪斌的任務區是南蘇丹第三大城市瓦烏。由於戰亂頻仍,觸目所及之處,土地荒蕪,民生凋敝,蚊子、內羅畢蠅、黑曼蛇猖獗出沒,瘧疾、黃熱、黑熱、霍亂、登革熱等熱帶疾病在這片土地上肆虐。

9月份的南蘇丹烈日黃沙,赤地千里,日平均溫度45攝氏度以上。這個世界上最年輕的東非內陸國家,2011年7月9日宣告獨立,自2013年以來就陷入了持續的武裝衝突。多年來,中國派出由道路橋樑、建築安裝、支援保障、給水等各專業組成的維和分隊,成為維護蘇丹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退伍士兵講述維和經歷:離開祖國,方知祖國強大

在維和任務區,洪斌和戰友們與當地居民相處極為融洽,孩子們都喜歡經常這樣圍在維和官兵身邊。洪斌 供圖

“剛下飛機的那一刻,我額頭上的皮膚全爆皮了,感覺特別熱。”這是南蘇丹給洪斌留下的第一印象。

“那裡蔬菜嚴重匱乏,吃的水果全部是罐頭,喝的是經過淨化的尼羅河水,若逢下雨天,滿布坑窪的道路能把工程車淹沒。每次執行任務,我們必須先噴防蛇藥,花露水,警戒區灑硫磺粉。”

在維和任務區,洪斌和他的戰友們面臨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

“當時我們營地院子裡有兩顆芒果樹。芒果熟的時候,沒有執勤任務的官兵全部聚於樹下,每人分了一枚。大家都將芒果湊到鼻子下使勁嗅聞,誰也捨不得吃。”洪斌說,這場景成為他幸福的回憶。

危險與“死神”同在

在南蘇丹,與困難相比,最大的危險還是來源於戰爭。洪斌和戰友們的每一次出勤,都意味著接受生死考驗。

在一次武裝衝突中,一枚四零火箭筒從正在負責警戒的洪斌頭上飛過,打到集裝箱上後便爆炸了,殘留的煙塵久久不散。那種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感覺,令洪斌至今仍心有餘悸。

2016年7月10日,步兵營一輛裝甲車在總部營地被一枚流彈擊中,洪斌的戰友楊樹鵬、李磊壯烈犧牲。

“當時,我們全營官兵都作好了為楊樹鵬獻血的準備,誰知還沒來得及獻,樹鵬就走了。”說到此處,洪斌抑制不住滿眼淚水。

“洪斌維和期間,您是如何度過的呢?”

面對記者的提問,父親洪木金的眼淚也是瞬如泉湧。

“心情複雜,提心吊膽。”洪木金說,自從兒子去了南蘇丹,他們夫婦再未睡過一個踏實覺。每天看報紙、聽新聞成了兩人必做的“功課”,家裡的電視也固定在了央視七套軍事頻道上。

一次戰爭中,洪斌駐所的信號塔被擊中,與外界失去了聯繫。洪木金反覆撥打兒子的手機都沒有回應,滿首烏髮一夜白頭,整個人也迅速蒼老了下去。一週後,信號塔修好,洪斌打來了電話。“你還知道給家打電話啊……”一句未完,洪木金便放聲大哭。明知兒子沒錯,他還是生平第一次“吼”了起來。

不過,洪木金最終還是理解兒子。“洪斌是我唯一的兒子,他去維和,我心裡肯定捨不得。但是作為一名軍人,理應聽黨指揮,報效祖國,所以我支持他的選擇。”

退伍士兵講述維和經歷:離開祖國,方知祖國強大

雖然已經退伍,但洪斌還是會經常整理他的常服。 尚明俠 攝

離開祖國,方知祖國強大

在南蘇丹,中國維和官兵與當地居民相處極為融洽,在幫他們拉水、修路、建廁所的過程中,洪斌也時常感覺很心酸。每次看到衣衫不整的難民和孩童,洪斌和戰友們都會把隨身攜帶的水和食物送給他們。

洪斌講述的一件事令記者難以忘懷。在一次外出時,洪斌和戰友遇到一位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抱只雞的當地婦女。當洪斌與戰友們和婦女協商是否可以高價買她的雞時,婦女卻說:“孩子可以賣給你,雞不能賣。”

正因為此,洪斌說,他和戰友們更加懂得和平的重要性,也更加懷念與珍惜祖國的和平穩定環境。

“不出國不知道祖國的強大。當地民眾對中國維和官兵很友好,執勤過程中,經常有人豎起大拇指,用簡單的英語對我們說“China,good”,聽得最多的漢語就是中國。”洪斌說,每當此時,他便感覺特別自豪與神聖,再苦也不覺苦,再熱也不覺熱。

不管道路有多厚的黃土、多重的泥濘,只要走出營區,洪斌和戰友們都要換上乾淨的衣服,把作戰靴擦得鋥亮,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代表的是中國形象。

退伍士兵講述維和經歷:離開祖國,方知祖國強大

作為一名玻璃磨邊工,洪斌在崗位上一樣勤奮能幹。 尚明俠 攝

退伍歸家,永葆軍人本色

因長期高強度訓練,宏斌的腳後跟長了骨刺,無法繼續服役,2017年12月,洪斌退役回家了。但他依然保持著在部隊的習慣,房間收拾得一塵不染,被褥疊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塊”,看的還是與軍隊有關的書籍。

目前,洪斌是永城當地一家玻璃廠的玻璃磨邊工。當記者問及工作是否辛苦時,洪斌笑了:“一點也不苦,和南蘇丹比起來,咱家的條件太好了。”

退伍不褪色,改行不改志。洪斌經常將他的常服熨燙得格外整齊,將聯合國頒發的“和平榮譽勳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頒發的“和平使命紀念章”珍藏在箱子裡,他說,這不僅是他的榮耀,更是留給將來孩子的寶貴財富。

“我要告訴我的孩子,他老爸是一名參加過維和行動的光榮軍人。我更要讓孩子懂得,有國才有家,惟有國家強大安定,人民才會幸福安康。我也要讓我的孩子長大後參軍入伍,為保家衛國,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貢獻。”這是洪斌的心願。

五年軍旅鍛造奇志男兒,一年維和書寫熱血青春。洪斌說,一年的維和是他一生最難忘的時光,也足以影響他的一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