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曾股災成功逃頂的基金經理手記

一名曾股災成功逃頂的基金經理手記

A股波動性大曆來為投資人所詬病,一般基金經理能躲過一輪巨幅波動已實屬不易,而能成功躲過2015年股災和2016年熔斷期,為投資人守住業績收益的投資管理人則鳳毛麟角。富國基金易智泉就是這樣一位嚴守“低波動、控回撤”投資風格鮮明,並能一以貫之的基金經理。

市場總是驚人的相似,歷經上半年的大幅波動,當下指數估值已被壓至歷史底部,上證綜指估值僅為13倍。當下市場,何以破局?結合歷次A股巨震的親身經歷,易智泉寫下此文。

穿越谷底和泡沫,穩即是快

富國臻選成長擬任基金經理 易智泉

一名曾股災成功逃頂的基金經理手記

10年之前的那個年份值得反覆回顧,中國股市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暴跌行情,上證指數跌幅65.39%,深證成指跌幅63.36%。那一年,我在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做研究員,親眼目睹基金經理們兢兢業業每天工作12個小時、赴全國各地調研,累死累活把基金淨值從1.00元做到了0.5元或更低。這段經歷給我造成巨大的衝擊:原來專業人士也可能會虧很多錢,原來精選個股並不一定能戰勝系統性風險。

暴跌之前一年的年中,某位前輩曾宣佈,因為找不到估值合理的股票可投資,所以將產品清盤,帳戶資產全部退還給投資人,當時引起了業內議論紛紛,但轉眼人們就扎進了牛市的快樂當中,前輩的言論也被淡忘。直到一年半之後,上證一路下跌至1664點,跌至谷底的人們回想起之前的公開信,才後悔不已,紛紛讚歎前輩驚人的不貪婪和自制力。同樣出名的故事還有:若干年前巴菲特以1HKD左右買入中國石油H股,持有數年之後,在2007年以7HKD左右的價格賣出,然而幾個月後中石油在A股上市,首日漲至40元以上,而H股價格也衝到近20HKD,很多人笑話巴菲特有錢不賺是傻瓜,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後來的事情眾所周知,在高位買入中國石油A股的投資者很可能此生將永遠不能解套。

若干年後,我在一家大型金融機構從事投資管理工作,開始承擔與前輩們同樣的責任,感受著客戶們沉甸甸的信任和期望。這時候的股市還處在4萬億刺激計劃的後遺症發作期,財政刺激收縮,貨幣政策“穩健中性”,製造業嚴重產能過剩,房價緩慢陰跌,移動互聯網新經濟尚未爆發,唯有高檔白酒在三公消費的推動下一枝獨秀,但不久後開始出現了塑化劑的負面新聞,限制三公消費又給了茅臺和酒鬼們沉重一擊......這一年的股票市場投資機會乏善可陳,很多基金的淨值像是在泥潭中掙扎,緩緩下滑。我一個新手上路,戰戰兢兢,唯恐虧損,而且當時管理的產品合同規定股票倉位必須保持在60%以上,所以一度也出現了小幅浮虧,好在天道酬勤,同時嚴守安全邊際,一直比同行跌得少,到了年底,市場快速反彈, 帳戶淨值也回到了水面以上,才舒了一口氣。此後的年份,娛樂產業異軍突起,移動互聯網開始爆發,一度“錢荒”引發債市和股市大跌,TESLA實現單季度盈利,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看到了希望,滴滴Uber補貼大戰,新舊經濟轉換初見端倪。這兩年我管理的產品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排名均位居同類產品前列,得到了機構投資人的表揚和加倉,管理的一隻券商大集合產品取得了在同類產品中第1名的成績,是公司有史以來資管產品取得的最好排名。

錢荒之後,金融政策大轉向,“利率市場化”“金融自由化”不絕於耳,金融業資產規模快速膨脹,降息啟動了一輪牛市,公司趁熱打鐵,新發行兩支面向高淨值客戶的小集合產品,由我來負責投資工作。進入2015年,兩融和配資把牛市催成了瘋牛市,一家“為夢想窒息”的公司萬人空巷,中小創的股價如雨後春筍一般生長,市場的熱烈讓我很不適應,新產品成立後很長時間沒有建倉,因為擔心建倉後出現調整。期間上證指數確有7%左右的小幅調整,但我的產品淨值最低只跌至0.9945。後來終於等到了建倉窗口,淨值很快就漲至1.6元,快到完全超出預期,即使是2007年的大牛市也相形見絀。官媒一篇文章“4000點才是牛市的開端”,麻痺了很多想發財的普通人。人們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衝進來搶錢,當時我聽聞很多白領申請了多家銀行的信用貸,用來炒股,民間冒出很多股神,已經實現翻倍或更高的收益。

此時,另一位前輩發表了演講:他的關鍵詞是“斷點”。市場的溫度越來越灼熱,從多種信號都能看出這樣的牛市不尋常,我們內心知道這不可能持續太久,預判最遲8-9月份會出現較大調整。從5月份開始逐步減倉,同時啟動大比例分紅,把前期盈利都分給投資人,落袋為安,期間很多公募基金淨值繼續猛漲30%以上,而我們的淨值只漲了10%。我寫了一封致投資人信:“現在的市場更像是一場狂歡的派對,我們不知道這場狂歡何時結束,但是我們想站在靠近出口的位置,一旦曲終人散,我們能夠儘快離開現場,而不會被洶湧的人潮踩踏致死。”沒想到一語成讖,6月份證監會開始清理配資,提前刺破了股市泡沫,泡沫破滅的速度超出我們的預期, 當時帳戶中還有一部分股票倉位,已無法賣出,幸好我們早有準備,小集合產品迅速採用股指期貨來對沖,淨值只回撤了7%,善哉。股災震動了半個國家,我也調整了軌道,休身養性,輕裝上路,對泡沫的警惕讓我再次避過了後來的“熔斷”暴跌行情。

歷史一再重演,人性總是在消沉與亢奮、恐懼與貪婪中往復。而那些能夠穿越歷史的大師們,值得被反覆提及。回顧這些年的經歷,我先後管理的15個不同類型的帳戶,全部取得正收益,前後加總收益率達到了480%,年化收益率在30%以上,正是因為大師們的言傳身教,不貪婪和自律,才能迴避幾次大的暴跌,感謝他們。

股災過去已逾三年,一大批題材股持續下跌超過90%,不帶喘氣;而另一批腳踏實地的優秀企業穩健上漲,漲幅達200-300%或更多,兩者在空中的軌跡構成了一個巨大的X。如今,A股已正式納入MCSI指數,投資者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改變,投資理念正在向成熟市場靠攏。

而我越來越堅信,過大的回撤有損長期收益率,公募基金應該用更小的波動和穩健的收益重新獲得客戶的信任,撫平曾經給客戶造成的傷痛和陰影,這是我們的義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