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文化圈的神祕男人:鄭愁予爲他贈詩,姜文給他拍戲

姜文的新電影終於有了消息。這部定檔在暑假上映的《邪不壓正》,是姜文導演的第六部作品,也是他“民國三部曲”的最終篇。


他是文化圈的神秘男人:鄭愁予為他贈詩,姜文給他拍戲

其實,早在2008年,姜文就已經開始籌拍《邪不壓正》。只不過,在最終定檔的消息前,影片一直取用著原著小說的名字——《俠隱》。

究竟是怎樣一部精良的劇本,值得姜文花十年時間打磨?同行的高曉松,在微博上講了自己痛失這部大IP的故事:

他是文化圈的神秘男人:鄭愁予為他贈詩,姜文給他拍戲

高曉松:若干年前,讀了《俠隱》,愛不釋手,急忙找作者張北海先生求購電影改編權,被告知已被姜文買走。鬱悶三秒之後,破涕為笑,姜文拍肯定比我拍得好看多了。若干年後,電影拍成。剛和老薑說好,他會來《曉說》,聊一壺舊時代的北京。

《俠隱》是作家張北海的一部武俠小說,故事發生在民國的北平,主人公從海外歸來,自小習得一身輕功,可以飛簷走壁,穿梭在衚衕中,而他的目的,只有報仇。按張北海自述而言,這是一位現代遊俠,替天行道,一了恩仇,穿雲而去。

而這個故事的精妙之處在於,我們可以從中看到舊京的吃食、禮節、韻味、古剎園林。狹義的江湖中,還有故都的百態。

這也正是張北海的鄉愁。

他是文化圈的神秘男人:鄭愁予為他贈詩,姜文給他拍戲

《邪不壓正》預告 許晴 廖凡

在文化圈,張北海的名字是神秘陌生的。他師從葉嘉瑩,演員張艾嘉是他的侄女,和他產生關聯的人,我們大多可以叫上名字:陳丹青、王安憶、張大春、李安、李宗盛、陳昇……

作家阿城痴迷張北海的文筆,曾說:“我在張北海的文字中,總能發現我自己思維中的空白點……這就是張北海的風度。”

詩人鄭愁予為他作詩:“酒事修成一身道骨” “著作隨緣卻無需等身”。

歌手陳昇在《老嬉皮》中唱:“走在異鄉午夜陌生的街道,你低著頭微笑著說,百老匯不懂遊子的心”,而這就是張北海。

他並不願談及這些交情,說不願意讓別人覺得自己靠名人出名。

他是文化圈的神秘男人:鄭愁予為他贈詩,姜文給他拍戲

張北海

1936年,張北海生於北平,這也是《俠隱》故事發生的那年。1949年,他同家人遷居臺灣,1962年到美國學習深造,1972年,在聯合國工作的他遷住紐約,定居至今。

和《俠隱》的主人公一樣,漂泊異鄉,總在尋求歸期。

58歲那年,退休後的張北海回到了北京,蒐集大量資料,完成了他寫作生涯的第一部作品《俠隱》。

他是文化圈的神秘男人:鄭愁予為他贈詩,姜文給他拍戲

張北海

張北海說,他既要探尋一種讓“俠”活在當代背景下的方式,又要讓自己的寫作接近中國20世紀30-50年代傳統武俠小說的樣貌,不存在虛幻。

而那些夢迴時光,繁華的北平舊景,正是張北海童年的時光。一年四季,衣食住行,鉅細無疑。

張北海每年都要回北京兩次。但他總也抱怨,自己永遠無法追上北京的變化。

他是文化圈的神秘男人:鄭愁予為他贈詩,姜文給他拍戲

小說《俠隱》

和姜文的這次合作,是侄女張艾嘉幫忙打理的。他見到姜文,也僅說道:“小說是我的作品,電影是你的作品,我沒有任何要求,也不怕你去冒險。”。

他是俠者,更多的時候,都在做著屬於他的京華之夢。有記者曾聯繫採訪他,他的責編不好意思的回覆:“先生不知仙遊何方”,數日之後,記者在郵箱中收到了他手寫的回答——十幾頁的PDF,是他用鋼筆工整抒寫的繁體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