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欽爲什麼不直接取代戈巴契夫當蘇聯領導人,而是想著獨立後當俄羅斯領導人?

洛杉磯鐵匠比比科


雖然蘇聯解體已快三十年,當年很多保密資料也公開了不少,研究與反思的學術專著與大家也很多,然而關於該如何定論葉利欽這個人,依然是國際政治與歷史爭議最大的話題之一。

不過就本問題的範圍還是可以回答的:

葉利欽不可能成為蘇聯領導人。


作為戈爾巴喬夫親自提拔的人才,葉利欽可沒有普金遇到自己的好運,雖然他被提拔到莫斯科市第一書記、俄羅斯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成員,但因為批判戈的改革措施,又被免去了一切職務。這在原蘇聯政治體制中意味著政治生命的終結。

其能夠東山再起,完全依賴於戈爾巴喬夫推行引入多黨制與選舉制,葉利欽成為了第一界人民代表與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5月),算在蘇聯體系中擔任的最高職位,但因其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主張未被採納,其隨即退出了蘇共,併成為反蘇共與蘇聯體制的領軍人。

由此可知,葉利欽是蘇共、蘇聯高層都認可的能人,其也曾力圖為蘇聯的改革作出貢獻,但一手提拔他的戈爾巴喬夫又親手將他逼成了蘇聯的“敵人”。

葉利欽親手埋葬了蘇聯


其親臨現場指揮軍隊平息了旨在推翻戈爾巴喬夫、維持蘇聯體制的“8.19”政變,並於8.23下令逮捕了政變領導人:總理、副總統、國防部長、克格勃主席、內務部長一一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團啊!

其率先在俄羅斯境內宣佈蘇共為非法組織,禁止蘇共活動,沒收蘇共財產,並逼戈爾巴喬夫宣佈解散蘇共。

其與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原蘇聯發起加盟共和國組成獨聯體,取代蘇聯。

其隻身進入總統府,與戈氏八小時交談,使其宣佈辭職蘇聯總統,並宣佈解散蘇聯。葉利欽以俄羅斯總統的身份接過了蘇聯的核按鈕,接管了蘇聯的財政、金融權。


因此,葉利欽是真正埋葬蘇聯的人。

葉利欽不是蘇聯解體的罪人

龐大與強大的蘇聯曾讓西方寢食難安,但蘇聯的體制終於如繩緊緊勒住自己,到勃列日涅夫大量提拔親信形成特權階層與利益集團、搶奪瓜分國家財產,已使蘇聯積重難返。

戈爾巴喬夫1985年主政後,力圖挽救蘇聯,首先發起經濟改革,但激進措施收效甚微,也遭到既得利益的特權階層的強大阻力。戈氏引入了第二套改革系統:引入多黨制與下放權力給加盟共和國。表面上這可以形成對特權階層的衝擊,事實上也埋下了國家分解的大患。

而內鬥不止的蘇聯在國際舞臺表現更遭,不叫無所作為,就是不再參與,放任了柏林牆的倒塌。

內外施政表明,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戈爾巴喬夫不但失去了對國家的領導,而且是全面放棄了蘇聯的制度、理想與價值觀,蘇聯已是名存實亡。

個人認為海灣戰爭美國為主的西方展示的軍事優勢是真正壓跨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伊拉克自稱第三軍事強國不無道理,其機械化的大規模裝備就是一支小蘇軍,而法國人幫助建立的通訊網、防空網、指揮網比蘇軍更成體系,只是沒有核武器而已,但在美軍面前毫無還手之力。蘇聯特權階層與治國凌亂不堪的戈爾巴喬夫是不是被嚇破了膽?反正普金親口說過“在歐洲我們逃跑得太快!”的話。1991年2月海灣戰爭結束,9月蘇聯國務委員會承認波羅的海三國獨立,12月8日“獨聯體”成立,25日戈氏辭職,26日蘇聯宣佈解散。



蘇聯解散後是俄羅斯葉利欽繼承了戈氏對軍隊與核武的指揮權,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全部資產,並帶動獨聯體運行。因此,從蘇聯到獨聯體,也可以試為內部的機制轉變,滅亡蘇聯的罪責,應由戈爾巴喬夫承擔!

天真的俄羅斯民族英雄葉利欽

天真,指葉利欽輕信西方,休克療法改革使俄羅斯差點再次分解。

民族英雄,是葉利欽對俄羅斯做好了三件事:

以自己的方式阻止了西方對俄羅斯的進一步影響,保持了俄羅斯的完整,包括武力鎮壓車臣分裂。

在美國為首的南聯盟戰爭面前保持了鎮定,不象海灣戰爭時的戈氏。

發現培養普金並移交了權杖,挽救了俄羅斯。

因此,葉利欽的治國能力與方法雖可能有很多爭議,但不能否認:他是真正為俄羅斯尋找出路、不是覬覦權利謀私的人!


bashanlaike




蘇聯為什麼會解體?就是因為在原來意識形態的鐵幕封鎖下,戈爾巴喬夫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導致意識形態鐵幕出現鬆動,柏林牆倒塌,東西德國的融合,讓蘇聯人民看到了西方國家的繁榮和蘇聯的落後。開始了內部意識形態分裂的進程。


由於蘇聯的發展是計劃、統籌模式的,各個加盟共和國的經濟模式、版圖都比較單一,比如有的共和國是資源型的、有的是農業型的、有的是工業型的等等,不管什麼型的,都必須接受蘇聯中央的統一調配。這就導致了心態失衡,資源型的國家會覺得,把他們的資源分配給了全蘇聯對他們很不公平。農業型的又會覺得把他們的糧食供應給了全蘇聯,也覺得很委屈。俄羅斯當是各個加盟共和國中領土最廣、實力最強,俄羅斯人民覺得俄羅斯養活了整個蘇聯,更是覺得憤憤不平。


葉利欽當時作為莫斯科市的市長,俄羅斯總統,他在蘇聯共產黨核心結構中並不具有主導地位,也就是說不太可能成為蘇聯領導接班人的地位。所以他本身就是主張俄羅斯和各加盟共和國獨立的人,也是用這個神主牌,把戈爾巴喬夫趕下了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位置,解散了蘇聯。

當時的各加盟共和國領導人,最大的念想就是推翻蘇共中央,自己掌權擔任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在當時看來,他們是創造歷史的人。他們都以為只要走向獨立、自由,首先他們的權力得到了鞏固,他們成了國家的奠基者和最高領導人,上面再也沒有一箇中央來約束自己了。其次,他們以為只要這樣,他們就會變得跟西方國家一樣,繁榮、富強。



他們認為是蘇聯的存在制約了自己的發展,抑制了自己的發展自由、措施和理想。而且一旦脫離蘇聯,自己就會成為西方國家的一個成員,西方國家就會像美國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經濟一樣去幫助他們,讓他們立即飛黃騰達。



葉利欽本身也有蘇聯拖累了俄羅斯這樣的思想,加上上述的一些內心意識,他是迫不及待的想把俄羅斯與蘇聯剝離,哪裡還有心思去凝聚蘇共,當蘇聯總統?再說,他逮捕軍方政變人士,推翻戈爾巴喬夫,喊的口號就是推翻蘇聯獨裁,還俄羅斯民主自由,哪裡還有臉再去搞蘇聯復辟?


謝金澎


1991年一個坦克連開進了克林姆林宮,然後象徵蘇聯的紅旗落地,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的國旗。隨後葉利欽發表講話,用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一同申明,蘇聯解體了。這個消息傳遍全球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不敢相信,前一天還同美國激烈抗衡的蘇聯,居然就此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而隨著俄羅斯公佈的資料,世界才認識到蘇聯強大的背後,是嚴重的矛盾和問題。

首先就是權力過於集中,體制已經逐漸僵化,在1977年的蘇共會議上,便通過憲法給了蘇聯領導人絕對的權力。這一點也是為什麼葉利欽無法撼動戈爾巴喬夫的原因,而蘇聯也是毀在這一點上,戈爾巴喬夫錯誤的估計了當時的形勢,沒有像赫魯曉夫和斯大林一樣,採取鐵腕政策鎮壓那些“叛亂”。

葉利欽作為一個政治強人,蘇聯解體他也要負很大的責任,葉利欽的手段確實是高明,利用了憲法的一些漏洞。不過葉利欽也是錯誤的估計了獨立後的俄羅斯能力挽狂瀾,尤其是經濟上葉利欽的休克療法,更是把俄羅斯經濟搞得一團糟。戈爾巴喬夫在蘇聯解體的時候,也是痛苦的流下了眼淚,因為他知道是個什麼樣的未來。

戈爾巴喬夫是個不錯的領導者,只是時機不對,若是他可以出現的早一點,或許還是可以拯救一下蘇聯。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是不適合當時的蘇聯的,但是也找不出其他更好的方式,蘇聯確實是積重難返。如今這些曾經的加盟國,都在被遺留問題所困擾,但是蘇聯解體,確實如同潘多拉魔盒一樣,是多面性的,或許五十年後,我們才會知道其利弊。


小司馬遷論史


葉利欽當年不從蘇共黨內去挑戰戈爾巴喬夫,而是另立山頭把俄羅斯變成自己的地盤,原因比較多,一方面是蘇共黨內比較難上位,另外也有當時蘇共已經日薄西山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葉利欽自己的政治站位。

蘇聯六七十年代的反體制知識分子從一開始就存在兩個派別,其一是以薩哈羅夫為代表的自由派,其二是以索爾仁尼琴為代表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這兩派各有支持者,事實上彼此聯繫並不是太多,但葉利欽成功地同時動員起了這兩邊,尤其是後者,甚至可以說這就是葉利欽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葉利欽在1989年當選俄羅斯議會主席之後曾經說過,“對於今天的俄羅斯,中央既是殘酷的剝削者,又是吝嗇的施捨者”。他這個話有背景和聽眾的考慮,俄羅斯民族主義者在當時是把蘇聯體制視為對俄羅斯民族的剝削的,認為俄羅斯聯邦一直是一個在給其他加盟共和國輸血的角色,如果沒有那些經濟落後的加盟共和國要養,俄羅斯不至於會落到八十年代物資匱乏經濟停滯的地步。 這種形勢決定了葉利欽要的位置不可能是蘇共體制內的那個官職,他的全部民意基礎和蘇聯中央政府都是背道而馳的,葉利欽曾經被很多人評價為“野獸般的政治直覺”,突出例子之一就是八十年代末公開退黨。

蘇聯解體過程中當時的俄羅斯聯邦是個領導角色,即使在當時各加盟共和國都出現了民族主義浪潮的情況下,俄羅斯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案例,葉利欽當時的敵人根本不是戈爾巴喬夫,而是整個蘇聯中央集權體制,他要的是從中央把權力搶回到地方上來,而不是要讓自己成為最高掌權者。

實際上當時也有其他的葉利欽追隨者打的是試圖讓葉利欽接管蘇共從而保住蘇聯國家的主意,這種思路的要點在於放棄共產主義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解散蘇聯,蘇聯完全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國家開始轉型,而不是現在這樣從各加盟共和國的分崩離析開始。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在於同樣的思路在二十世紀初杜馬建議尼古拉二世退位的時候就已經上演過,當時勸說尼古拉退位的是一夥保皇派,目的是要用尼古拉退位來維持沙皇君主專制制度。結果當然是失敗了,正如把葉利欽視為保存蘇聯的最後希望的那些人也毫無懸念地失敗了。


路塵


蘇聯政權是高度穩定的!根本不會給機會讓任何人有取代的機會。葉利欽曾經嘗試和平過渡逼戈爾巴喬夫辭職,但是結果就是葉利欽被戈爾巴喬夫免職,踢回了俄羅斯。所以,他只能採取武裝行動的方式奪權。

翻開蘇聯帝國的建國史可以看到,蘇聯本身就是鐵腕的。比如,在二戰以前,斯大林的鐵政策,數百萬人被拘役,數千萬人被流放,被迫害死的也有近千萬人,當時的蘇聯行政,殺個人跟殺個雞一樣。還有某些人比比誰殺的人多。但是蘇聯人就是拿斯大林沒有辦法!這足以說明蘇聯政權的高度穩定,蘇聯對軍隊管控有唯一的領導權。

在戈爾巴喬夫時代,葉利欽本來是沒有機會推翻成功的!葉利欽當時雖然是俄羅斯黨的領袖,但是並不代表他掌控了軍隊,他手裡的武裝力量也不強。只是因為蘇聯破產已經好幾年了,士兵們大量缺編,將士們普遍在賺外快補貼家用,使得戈爾巴喬夫根本調不動軍隊。假如蘇聯仍然有斯大林時期的經濟,軍隊足員,將士得命,那麼十個葉利欽也得歇菜。


優己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並非不想做整個大蘇聯的領導人,而僅做俄羅斯的領導人,是做不到原因如下: 1、葉利欽是地方領導人,葉利欽1985年任莫斯科市委書記,因為指責戈爾巴喬夫被解除書記職務。1988年被解除的蘇聯主席團委職務,這說明他在蘇共內部根本就影響力,想取代戈爾巴喬夫一點可能都沒有。就算論資排輩也排不到他。1990年,任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他僅有的影響力都在俄國,對蘇內部的其他國家他一點威望都沒有。

2、葉利欽當時沒實力控制整個蘇聯,各共和國認為是蘇聯的存在制約了自己的發展,抑制了自己的發展自由、措施和理想。如一旦脫離蘇聯,自己就會成為西方國家的一個成員,西方國家就會像美國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經濟一樣去幫助他們,他們就會變得跟西方國家一樣,繁榮、富強,讓他們立即飛黃騰達。

各加盟共和國領導人都想自己掌權擔任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們是創造歷史的人。他們都以為只要走向獨立、自由,首先他們的權力得到了鞏固,他們成了國家的奠基者和最高領導人,上面再也沒有一箇中央來約束自己了。

3、由於蘇聯的發展是計劃、統籌模式的,各個加盟共和國的經濟模式、版圖都比較單一,簡單一點說就是有的共和國是種菜的、有種糧的、有出煤的等,但都必須接受蘇聯中央的統一調配。這就導致了心態失衡,俄羅斯當時是各個加盟共和國中領土最廣、實力最強,葉利欽本身覺得俄羅斯養活了整個蘇聯而憤憤不平。他是迫不及待的想把俄羅斯與蘇聯剝離,哪裡還有心思去凝聚蘇共,當蘇聯總統?

4、在東歐劇變的形勢下,蘇聯內部各加盟共和國已人心惶惶,離心離德,獨立的浪潮已經席捲全國。在當時情勢下,幾乎沒有任何一個領導人能夠凝聚整個蘇聯的民心了。當然葉立欽本人在觀念上不贊成社會主義制度,主張倒向西方,分裂蘇聯也是西方國家的意願!

5、葉利欽逮捕軍方政變人士,推翻戈爾巴喬夫,喊的口號就是推翻蘇聯獨裁,還俄羅斯民主自由,哪裡還有臉再去搞蘇聯復辟?

我是美麗青春您真痘:如您支持我的觀點,請點贊和轉發。如有更高見解,請評論區留言!


美麗青春您真痘


1、法理問題。葉利欽是地方領導人(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總統),不是中央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下臺,依法應該是蘇共中央或最高蘇維埃的某某領導人即位(具體是誰詳見蘇聯當時法律)。

2、實力問題。葉利欽當時沒實力控制整個蘇聯,需要其他加盟共和國協調,比如獨聯體的成立,俄羅斯、烏克蘭(綜合國力第二)、哈薩克斯坦(面積第二)、白俄羅斯都是有核國家,地方政府聯合起來搞垮中央政府。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蘇聯的1918年、1922年、1936年的憲法,都規定中央和地方的全部政權歸蘇維埃,1977年的憲法也規定,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是蘇聯的集體元首。在蘇聯的實際政治生活中,各級黨委會逐漸成為各級權力機關的核心,而中央總書記又是黨的核心。所以,蘇聯採取的實際是以總書記為主的個人元首體制。

80年代後期,蘇聯人心思變,戈爾巴喬夫作為改革者的形象出現在歷史舞臺,他選擇了從政治體制著手,並應美國出版商之約撰寫並出版了《改革與新思維》,坐實了其作為蘇共黨內改革權威的身份。

1987年10月,深感蘇聯經濟困頓的葉利欽曾在蘇共中央全會上指責政治恩師、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改革不得力,使戈爾巴喬夫惱羞成怒,先後解除了葉利欽的蘇共莫斯科市市委第一書記、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員等職務。此後,葉利欽變成了一個普通的黨員,斷絕了他再次通往蘇共高層的通道。

葉利欽是戈爾巴喬夫一手提拔起來的主抓經濟領域的幹部,在短短3年時間,葉利欽就身居蘇共高層。然而葉利欽在蘇共黨內的政治資源只有戈爾巴喬夫,而戈爾巴喬夫在1990年的總統選舉中,又當選了總統。所以,在蘇共黨內,葉利欽沒有任何可能挑戰戈爾巴喬夫的地位。在1990年7月,葉利欽乾脆退出了蘇共。

如果葉利欽還指望著戈爾巴喬夫再次提拔他,他需要重新加入蘇共,並再次得到戈爾巴喬夫的重用。在蘇聯的政治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很難出現。

因此,不甘平庸的葉利欽選擇了另一條路,他效仿戈爾巴喬夫,也將自己塑造成改革者的形象。在當時的蘇聯,由於經濟的持續低迷,改革已經成為了最大的政治正確。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只是對斯大林時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只是小修小補,同時有首鼠兩端,以乞求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援助為條件進行了私有化從而動搖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最終失敗,而使蘇共徹底失去了民心。蘇共失去民心,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蘇聯加盟共和國擺脫蘇共束縛的決心。

這些,都被葉利欽看在眼裡,他決定將改革再進一步,執行更為激進的改革措施。此時的蘇聯氣數已盡,迴天乏力,蘇共已經成為了政治負資產,葉利欽把政治鬥爭的陣地從蘇聯轉移到俄羅斯,因為他不想把自己的政治生命拿去給蘇聯做陪葬品。葉利欽的如意算盤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蘇聯加盟國獨立後,聯合這些這些獨立的加盟國,組成獨聯體,取代蘇聯,依然是一個聯邦制的帝國,俄羅斯聯邦作為最大的聯邦,依然掌握最大的發言權,事實上的權力並沒有比原蘇聯總統減少。

葉利欽找到了他的盟友,包括美國人,他們以改革的名義進行了很多旨在顛覆政府和國家的政治活動,最終,加劇了蘇聯的政治危機,最終解體。此後,來自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援助,第一時間到位,幫助新生的俄羅斯政權穩定形勢。

不過,出乎葉利欽們的預料,蘇聯各個加盟共和國,以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為首,各加盟共和國不願意在一個類似於蘇聯的組織裡充當二把手,而是想真正的獨立。因此,葉利欽的獨聯體沒能成為另一個版本的蘇聯,反倒成為這些獨立的前蘇聯加盟國互相承認主權的一個國際組織。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蘇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正式滅亡。葉利欽接管了戈爾巴喬夫的全部權力,成為俄羅斯獨立後的首任總統。距離他被解職僅僅4年,他就得到了他所希望的全部,代價是國家政權的崩塌。

中國歷史上的北宋王朝的滅亡,與之相比,有其相似性。宋朝的政治制度設計遵循著制衡的原則的集體領導體制,國家大政方針即使出現失誤,也不會造成亡國慘禍。可是宋神宗時,為推行王安石變法,權力集中到了宋神宗,而接任的徽宗朝君臣無論品德和操守都無法與神宗朝相比,尤其是蔡京以諂媚侍上,推行他的政治設想。如此,以至於群小爭媚於朝。北宋君臣在面對亡國之禍時,計無所出,處處損招,最終將一個有兵、有糧、有錢、有民心的煌煌王朝給斷送了。

蘇聯的解體,是一些野心傢伙同外國顛覆勢力進行的一次政治賭博行為,但也有其自身原因。蘇聯採取的個人元首體制,會降低其統治糾錯能力,人才上升渠道中斷,才是葉利欽放棄了蘇共黨內糾錯的努力,而新開一局。只是,時勢的發展,遠超出了葉利欽們的掌控。當他們被時勢裹挾著往前走的時候,即使意識到當初的錯誤,也不可能有機會更改了。


而知而行


對於蘇聯的解體,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二人無疑起了重要作用。葉利欽為什麼不爭取做整個大蘇聯的領導人,而非要分裂蘇聯,自己僅做俄羅斯的領導人呢?


第一,難以上位。葉利欽本身就是俄羅斯的領導人,如果要領導整個蘇聯,必須要藉助於蘇聯GCD這個外殼,但就當時形勢來看,葉利欽的影響力根本就上不去,所以在八十年代末,葉利欽就退出了蘇聯GCD。

第二,蘇聯已難以保全。在東歐劇變的形勢下,蘇聯內部各加盟共和國已人心惶惶,離心離德,獨立的浪潮已經席捲全國。在當時情勢下,幾乎沒有任何一個領導人能夠凝聚整個蘇聯的民心了。



第三,葉利欽做蘇聯的領導人與其一貫倡導的理念也不相符。作為當時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葉利欽認為俄羅斯為全蘇聯付出太多,如果沒有其他小加盟國的拖累,俄羅斯也不會陷入經濟困境中。如果葉利欽改變理念的話,其公信力就會大大下降。


當然,葉利欽主張倒向西方,分裂蘇聯也是西方國家的意願!


姜運倉


一個挺可笑的問題,可能是沒經過80年代末那段時期的緣故。就如有些人在為蘇聯解體惋惜,抨擊戈爾巴喬夫一樣。當時蘇聯的情況不是現在有些人想象的那樣,可以說很糟,吃飯都難。至於這個問題,簡單說,當時戈氏改革自由思潮已經起來了,加盟國要獨立,戈氏有意批准,為了保留聯邦,蘇共黨內保守派發動政變,在莫斯科實施特殊時期管制,這是解體前的背景,而葉利欽在蘇共根本排不上,並不是政變的參與人,只是俄羅斯共和國地方領導人,當時他本人也極為恐慌,躲了起來,認為將被收拾。但他抓很快住了這個機會,冒險走了出來演講,聲討政變,以英雄姿態逆轉了形式,政變方的柔弱,目標不明確,導致政變失敗,戈爾巴喬夫迴歸莫斯科,但是地位顯然一落千丈,四面楚歌,蘇共內部的瓦解可以說已經不能收拾這個爛攤子,有效控制各共和國,蘇聯解體是必然的結果。葉利欽作為政變的反對者轉身變成了戈爾巴喬夫的反對者敲了蘇聯這座危樓的最後一錘。從這個過程看,葉利欽根本坐不到也沒能力坐到蘇聯總統的位置,最後的結果對他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