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遭差評的宋高宗,其實是一個遭到低估的政治家

長期以來,宋高宗是一個在歷史上得到頗多劣評的皇帝,原因之一就是他對待岳飛一事極不得人心。憤激者痛斥他喪心病狂地執行投降路線,其原因是他貪生怕死、又貪戀皇位,不想迎被俘的二帝南歸,甚至暗示他受驚嚇不育,導致精神不健全。

屢遭差評的宋高宗,其實是一個遭到低估的政治家


這些指責現在看來似乎有些靠不住: 首先,紹興七年(1137年)正月,金朝已向南宋通報宋徽宗死耗,而5年後才殺岳飛,因此不存在宋高宗擔心徽宗南返奪位的問題;欽宗也未必能動搖他當時的地位。

其次,他已經是皇帝,何來賣國投降動機?

第三,如果他一味執行投降路線,那麼岳飛一死,按說最大的障礙已去,金軍為何也無大舉進攻?

北宋滅亡時,康王趙構受欽宗蠟丸密信,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星夜馳援。但他本人不久也被金兵俘虜,後伺機逃脫。之後戰亂中宋軍一路潰敗,趙構飽受追兵驚嚇,這一點也常被用以論證他的怯懦無能的性格缺陷。 然而在宋徽宗的31個兒子當中,趙構是唯一的倖存者。

屢遭差評的宋高宗,其實是一個遭到低估的政治家


賈志揚《天潢貴胄》中評說:“宋朝之得以復興,要歸功於趙構的逃跑。”當時如果他沒有逃跑,而是在北方戰死,那麼可能會出現一個更糟糕的局面:女真人不是在17世紀,而是在12世紀就征服中國了。 事實上在南宋,當時已經出現了不少冒牌宗室問題,如果沒有一個純正血統的皇子形成一個政治中心,當時的南宋很可能會崩潰。

從當時危亂的局勢來判斷,宋高宗有能力與金維持一個不勝不敗的分立局面,已經是一項極為艱鉅的政治任務,而不必因為失地未收復就輕易對他加以激烈的指責。

屢遭差評的宋高宗,其實是一個遭到低估的政治家


他在內政建設上,經過不斷努力,解決了農民暴動、兵變、遊寇等棘手的問題,穩定了政局.從而保證宋朝的統治得以延續。單就當時的政治任務而言,宋高宗可以說是一個遭到低估的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