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董卓算得上是一位忠臣嗎?

董卓字仲穎,涼州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東漢末年軍閥和權臣,其種種的暴行使之成為中國歷史上總體評價極其負面的人物之一,人們對他的評價大多數都是從《三國演義》中得到的,那個為了一己私慾,帶兵入京,廢帝,擅闖宮闈,逼反山東諸郡,火燒洛陽.....

筆者一開始對董卓也是這樣認為的,覺得他就是一個壞人,直到後來,才明白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非黑非白之後,才開始重新判斷董卓此人。

歷史上的董卓算得上是一位忠臣嗎?

董卓從小就勇武出眾,在涼州很有名望,那些羌人都很佩服他的勇武,他父親官至縣尉,他本人也是良家子出身,從他的官職變遷中,延熹十年、永康元年(167年),董卓擔任羽林郎,統管元郡羽林軍。不久,他升為軍司馬,跟從中郎將張奐征討幷州反叛的羌人,充分發揮他勇猛強悍的優勢,縱橫衝殺,由於戰績突出,因功遷升為郎中,後來又因功升遷為廣武令、郡守北部都尉、西域戌已校尉(掌管西部各民族事務的官名),一直徵拜至幷州刺史、河東太守。

可以看出,相比袁紹、曹操這些官二代來說,董卓真的是靠著拼命而爬上來的,為大漢作出了許多貢獻,守衛了邊疆,可以說董卓算得上大漢的功臣名將,在漢靈帝去世前,他還是河東太守、幷州刺史,雖然河東是大郡,算得上是美職,但是河東一地世家眾多,他一個寒戕根本得不到太多的認可,所以,董卓的官職主要還是要從幷州刺史來看,雖然做了幷州刺史後他不需要和羌人拼殺,但壓力更加大,他需要防範好鮮卑這個巨獸,當時的鮮卑可出動步騎十餘萬,要是被他們殺入中原就根本沒三國什麼事情了。

董卓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和沙場有關,這讓他成功,也為他後來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董卓身上有幾個一直被黑的點。

1、擅自廢立皇帝

在漢代,廢立皇帝不算什麼,不說西漢的霍光,就是漢靈帝自己,也是被宦官扶立的,而且史書上說,董卓和少帝交談,發現少帝很怯懦,陳留王卻顯得很有能力,所以廢少帝立獻帝。董卓假如要為自己專權考慮,應該立個弱的皇帝才對,皇帝是個白痴才符合他的心願,他卻要立能幹的獻帝,從這一點看,董卓是真心為漢室好才這麼做的。最關鍵的是,廢立的詔書也是經過三公認可的,這個時候的三公還是天下名士,各個州郡的大佬組合而成的,並不是後面董卓自己隨便設立的,三公的同意也使得董卓的廢立雖然有違人臣的身份,但也不能說他殘暴。

2、擅殺朝廷大臣

在得知袁紹起兵反他的時候,他殺了袁槐滿門,把袁氏中老年一代殺個精光,這樣做確實也表現了董卓的幼稚。他武將出身,講究的是我對你好,你要是對我不好,那你小子就給我等著瞧,董卓一開入京的時候吧,還很小心,把那些高官厚爵都給了那些黨人和名士,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可,在袁紹明目張膽和他作對的時候,也聽從他們的意見,饒了袁紹,還給了他一個渤海太守,也沒有虧待他,但袁紹還要反他,他的暴脾氣一上來,感覺自己被騙了,就把他們都殺了,看得出他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忠臣。

歷史上的董卓算得上是一位忠臣嗎?

所以,在筆者看來,董卓是一個大漢朝的忠臣,他忠於漢朝,想試圖靠自己的方法去改變漢朝(畢竟再後來,門閥政治出現也說明漢朝時候的士族寒門對立嚴重),只是沒有成功,不能說他罪無可赦,只是成王敗寇而已,歡迎大家評論,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