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主产区小麦价格上涨动力依然不足 市场购销仍较平淡

短期主产区小麦价格上涨动力依然不足 市场购销仍较平淡

近期,主产区2018年产小麦收购市场延续平稳略有震荡态势,部分存粮的主体囤粮待涨,但由于价格上涨乏力,其利润空间因成本持续增加而不断受到挤压。

从价格上看,新麦收购价格继续保持南低北高、优质优价特征,目前河南安阳地区普通中等小麦进厂价2400元/吨,与商周持平;河北石家庄地区收购价248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2470元/吨,基本稳定;安徽蚌埠地区收购价230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也是2300元/吨。其中,质量差的小麦由于供应量较大,价格较低,但市场销售难度仍较大;而质量好的小麦量少价高,市场采购按质论价,使得新麦的价格因为品质问题存在较大价差。

另外,收购进度依然表现缓慢,今年新麦的收购常态化特征相比往年更加突出。截至7月2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3396.9万吨,同比减少1841.3万吨,其中:河北收购297.4万吨,同比减少53.7万吨;江苏收购872.3万吨,同比减少259.4万吨;安徽收购368.3万吨,同比减少428.6万吨;山东收购579万吨,同比减少76.7万吨;河南收购713.3万吨,同比减少945.9万吨;湖北收购109.8万吨,同比减少91万吨。其中,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虽然启动了托市收购预案,但收购进度上看更是同比大幅下降,市场化收购的主力作用凸显。

而作为小麦主要流向的面粉加工企业,在食品安全、环保、产能过剩、开工率持续偏低等影响下,其对新麦的采购数量、质量及成本控制较为严格,对收购价格的控制能力增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对小麦收购价格的拉动作用。短期内,受市场流通粮源相对充足、托市收购较少、加工企业阶段性开工率不高等影响,新麦的市场收购主体也存在缺位情况,从而使得小麦价格的上涨动力不足。

中长期来看,随着面粉加工企业库存粮源的不断消化,以及面粉终端消费逐渐进入旺季,加工企业对新麦的采购兴趣也会逐渐增强,对于新产小麦来说,品质好的那部分供应将会逐渐显现出来压力,其价格也会稳步上涨并且与质量差的小麦之间的差价会进一步拉大。但在今年托市收购力度明显弱于往年,而且后期国家粮食调控政策方向是“去库存”、“市场导向为主”,政策层面对市场的利空影响估计会增强,这也将使得2018年产小麦价格上涨的预期不宜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