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 雪城物流產業加快轉型發展

東北網8月7日訊 入夏以來,隨著全市70%以上的進出口商品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申報,打破了外貿企業、職能部門、物流企業之間長期存在的信息孤島狀態;“華晟物流”公司加快建設全省惟一的國家級集裝箱多式聯運示範工程,發展中歐班列回程貨物國際聯運業務,使牡丹江市物流業服務範圍延伸到華北、華中、西南地區;按照全省統一安排,綏芬河口岸、牡丹江物流園區將成為全市集疏運體系建設的重點……

牡丹江是東北沿邊開放城市,加快發展物流業,有利於開拓國內銷售市場、促進外貿產業發展、提升企業經營利潤。蓬勃發展的現代物流業正為牡丹江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徹底打破信息孤島狀態

以往受職能部門分散管理、外貿商品報關手續繁多、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等因素影響,牡丹江市企業辦理進出口商品報關、報檢業務耗時長,效率低。在哈爾濱海關支持下,到今年6月底牡丹江市納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申報的進出口商品比例達到70%以上,對外貿商品運輸產生了重大影響。

海關人士分析,在進出口商品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申報後,相關信息被迅速傳輸給位於北京的海關總署下屬機構,只要企業申報的進出口商品符合國家法律規定將很快批准通關,可以實現“秒放通關”。在外貿商品運輸時間、物流費用大幅壓縮的同時,海關、稅務部門通過共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信息,為外貿企業辦理收繳進口關稅、增值稅或出口退稅等業務。守法經營的外貿企業通過多年積累的誠信紀錄不斷提升信用等級,有利於加快開拓國際市場。

物流企業人士說,設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後,牡丹江市各地企業的進出口商品種類、數量、通關口岸、目的地等信息變得清晰透明,便於物流企業及時組織運力提供優質服務。此前由於企業的進出口商品情況難以統計,跨國運輸不確定因素多,牡丹江銷往國內沿海地區的商品主要在營口港裝船,銷往國際市場的商品主要在大連港裝船,費用較高。今後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使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申報信息,通關便利化水平提高,經綏芬河、東寧口岸運往俄羅斯遠東港口的貨物有望逐漸增多,這有利於中方企業收集大量貨源,提高對俄方鐵路、港口、海運企業的議價能力。

多式聯運與中歐班列 幫助企業降成本拓市場

在牡丹江市大量進出口商品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進行申報的同時,市政府組織18個相關職能部門成立了全市集裝箱多式聯運工作領導小組,抓住全省惟一的國家級集裝箱多式聯運示範工程落戶牡丹江市,近期中歐班車回程貨源少、運費低的商機,立足國內外貨運市場加快發展。這些新變化使“恆豐紙業”等多家骨幹工業企業受益,使牡丹江物流服務範圍“走出東北”,進一步提升了雪城在全國貨運市場的影響力。

去年11月“華晟物流”公司獲得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批准,成為黑龍江省惟一建設國家級集裝箱多式聯運示範工程的企業,隨即又被列為中歐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重點發展中歐班列回程貨物國際聯運業務。與散貨運輸相比,使用集裝箱運輸貨物裝卸迅速、沒有損耗,可以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的無縫對接,特別適合通過海運方式運輸各種進出口商品,把牡丹江經濟與我國沿海地區、世界各國緊密相連。

從實際效果看,隨著國家級集裝箱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啟動,依託綏芬河、滿洲里等重要口岸,今年前5個月“華晟物流”組織大批進口商品開展中歐班列回程貨物國際聯運業務,使哈爾濱、牡丹江、武漢、太原、重慶等地許多企業進口商品物流成本大幅降低,牡丹江市物流服務範圍也拓展到華北、華中、西南等地區。到6月底“華晟物流”貨運量達到36.4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6158個,同比分別增長36%和36.7%,成為牡丹江物流業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加快建設集疏運體系 放大雪城沿邊開放優勢

從全省範圍看,圍繞“打造一個窗口、建設四個區”的戰略目標,今年我省提出要加快推進集疏運體系建設。牡丹江市積極闢建綏芬河集疏運口岸中心和牡丹江物流園區,推動“哈綏符釜”陸海聯運規範運營,暢通集鐵路、公路、航空於一體的國際經貿大通道,加快建設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力爭實現公路口岸、鐵海聯運、臨空港區、信息平臺一體化發展。

近期牡丹江市組織職能部門成立了全市集疏運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商務局。在牡丹江市區,牡丹江市多家物流企業通過實施項目建設,初步具備了支持電商交易、開展保稅物流等多種服務功能。牡丹江海浪機場每週開通了15條航線飛往全國各地,以跨境電商、快遞物流為核心業務的民航機場國際貨運項目建設正在抓緊進行。

在“百年口岸”綏芬河市,今年以綏芬河鐵路口岸、綏芬河公路口岸和正在建設的綏芬河東寧民航機場口岸為核心,以G10、濱綏鐵路、綏芬河空港至阿爾喬姆空港為紐帶,積極連接五區(綏芬河邊境經濟合作區、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國際物流園區、互市貿易區、俄羅斯保稅物流加工園區)、一場(鐵路堆場)、四港(綏芬河空港、阿爾喬姆空港、符拉迪沃斯託克港、東方港),構建立體化國際化的物流業發展格局……

撫今追昔,如果說1903年“中東鐵路”通車給牡丹江帶來了商機,如今現代物流業的突飛猛進,必將進一步放大牡丹江沿邊開放優勢,促進雪城經濟加快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