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妙玉这个人物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微影窥人生


答:妙玉和秦可卿,是《红楼梦》中最神秘的两个人物。红学界对这两个人物的神秘身世和人物存在的意义也是争论不休。



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书中说:因妙玉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才亲自入了空门,3岁在“蟠香寺”带发出家,父母均早亡,自小跟师傅身边养大。总之是无父无母,多么神秘。

妙玉17岁那年随师傅进京,住在西门外的牟尼院,这年的冬天,师傅圆寂。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因师傅临终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让她“在京静居,等待结果”。

等待什么结果呢?书中没有说。

师傅圆寂后,妙玉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服侍。

无父无母,师傅也圆寂了,本该是个无依无靠、生活困难的孤儿,却仍然有这么多人伺候她。

翌年,贾府起造大观园,王夫人下请帖请她进贾府,入住栊翠庵。

这个神秘的妙玉被排在“金陵十二钗”的第六位,他的判词是这么写的: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贾府被抄家后,妙玉被“贼人”掠去,后被杀害。其中“可怜金玉质”是否在暗示妙玉是“金枝玉叶”?那可是公主或郡主才能被称为“金枝玉叶”的。

妙玉在大观园的日子里,不卑不亢,没有一点寄人篱下的感觉,这岂不奇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难道妙玉真的是皇家的私生女?还有她用的茶具等,即使是“白玉为床金做马”的贾府也不曾拥有。


妙玉的存在,就是金枝玉叶的存在,也是官场裙带关系的反映,金枝玉叶的平安对贾府的命运至关重要,妙玉亡,贾府必然受到惩罚。

抛开妙玉的身份不讲,作家曹老先生从另一方面阐述了“清高与污浊”。“贾府除了门前的石狮子是干净的”之外,还有大观园偏僻的“栊翠庵”的妙玉也是“清高洁净”的!

妙玉的洁癖是众所周知的,妙玉19岁,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众女儿到栊翠庵品茶,刘姥姥吃过的那只“成化”鸡缸杯,虽然价值不菲,但妙玉嫌脏不要了,本欲打碎,由宝玉说情送给了刘姥姥。而妙玉却把自己常用的“绿玉斗”斟茶后交给宝玉使用。通过这种对比,揭示了妙玉的“尘缘未了”,“云空未必空”!


妙玉不仅是金枝玉叶,不仅斗茶的技艺超群,不仅是“气质美如兰”,而且“才华馥比仙”。

妙玉二十一岁,中秋之夜,湘云、黛玉在凹晶馆联诗,当联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警句,二人不知如何往下接时,妙玉现身,亲自提笔续足全诗。其“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的下联透出晨光熹微、朝气蓬勃之象,立意将湘、黛凄楚之句翻转过来。足以显示出妙玉“反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皇家”自信。

总之,妙玉的存在,揭示了“君为臣纲”,为君排忧解难,是臣子无上的荣耀。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就详细叙述了和珅和大人在自家的后院,偷偷建了一座“行宫”,秘密安置乾隆从江南带来的女子~吴卿怜。从而成为皇帝的“宠臣”。


bj山那边是海


金陵十二钗人物是以男主人公贾宝玉亲属远近和重要程度排序的,而妙玉是一个特别的例外,她既不是四大家族的人,和宝玉也无任何亲属关系,却排名第五,仅次于薛林、元春和探春,排史湘云之前,可见妙玉之重要,作者如此安排,定大有深意。本人以为至少有三点原因。

第一、妙玉的出身高于贾府。

至少有三处可以证明妙玉的出身非常高贵,至少比贾府高。妙玉的出场是通过贾府管家之口向王夫人转述的,贾府有意请她,妙玉意思是说豪门公府,必以贵势压力,因此不肯来。于是贾府下了非常正式的帖子请她,这样妙玉才入住了大观园栊翠庵。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接贵妃娘娘的娘家国公府的帖子呢?那必须是平行或高于贾家身份地位之人。前有明证,秦可卿病重之时,贾珍让人拿了自己的拜帖去冯紫英府上请进京为儿子捐官的张友士,张友士根本不敢接贾珍的帖子,说:“大人的名帖实不敢当。”这位张太医也是与列候世家冯家为世交,也不是一般人。妙玉却坦然接受了贾家的帖子,仅此一点即可为证。

再有妙玉的出家是小时多病为活命而不得己而为之,本来家里为她买了许多替身,只是都没什么用,她才亲身入了佛门,这才好了。与之情况相似的黛玉,林家也没有买替身一说,倒不是说林家买不起,至少说明妙玉的身份极其高贵。

第三处证明就是栊翠庵品茶,妙玉捧的“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用龙纹饰除了皇家,其他人家用那是违制,奉贾母的是成窑五彩小盖钟,成窑是明代成化年间的官窑,给众人用的则是官窑脱胎填白盖碗。我们要知道,官窑那是专为宫延供应所设的瓷窑。妙玉和薛林、宝玉喝体己茶时,妙玉嘲笑黛玉将梅花上收的雪水认作旧年雨水,竟是个大俗人,妙玉的茶具都是珍奇古董,妙玉将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用,宝玉说她们用古董,为什么单给我一个俗器?妙玉说:“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们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从妙玉系列茶具可以推断,妙玉和皇家一定有关系,否则普通官宦之家有龙纹饰、官窑这些东西,足可以治罪了。

第二、妙玉的思想和追求比宝玉走得更远。

妙玉常说‘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妙玉自称为‘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称为‘畸人’,他自称是畸零之人。我们知道宝玉是推崇庄子的,《南华经》也多次出现在宝玉案边,但妙玉以“槛内人”之名下帖为宝玉恭贺生辰,宝玉却不得其意,还是邢岫烟为宝玉解了惑,就是庄子“以勉蹈于铁槛之外”“死生存亡之一体,”“相忘以生无所穷终”的出世思想。在得到宝玉以“槛内人”“世人”的自谦回帖后,妙玉自然引宝玉为知已,至此,宝玉对妙玉的感情也有了一些崇敬和神往,自然,妙玉说黛玉是个俗人也就好理解了,李纨自然可厌妙玉的为人。

第三、妙玉的为世不容

妙玉出家时在玄墓蟠香寺修炼,后来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于是师傅带她上京在西门外牟尼院安身,后来又被贾家请进大观园。这就很奇怪,妙玉一个父母亡故,自已又出家修行的弱女子怎么就“不合时宜”了?又碍着权势什么事了?妙玉的老庄思想的确不符合统治者的治世规范,同样思想的贾宝玉,世人不也写了两首《西江月》讽刺他嘛,也说的过去,但为权势不容,这只能是政治因素,妙玉家里遭受变故,应该是政治斗争败了,妙玉因早年出家而躲过这一劫,但家族的祸事并未完全消解,还可以连累到她,所以妙玉不能公开身份,甚至都不好公开露面。而住进内帏大观园中真是最好不过的隐匿之地。

妙玉会是出身皇族吗?屏山个人认为一定是。她的茶具出卖了她的身份,她与贾家的关系也是,贾家是国公门第,而妙玉却是需要国公府屈尊给她下帖子的,比国公门第再高的,只能是王爷了。小说里其实写了两大政治派系,一派是风头正劲的忠顺王府,一派是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四大家族显然和后者走的近,这位老千岁为自己准备的樯木棺材板就放在薛家的铺子里,后来他坏了事,不是给秦可卿用了嘛。和薛家好,当然和四大家族关系都不错,老千岁坏了事,老千岁的女儿贾家给予收留当然讲的通,栊翠庵在深宅大院内帏,别说是外人了,就是贾府里的那些男仆和进不得二门的男女人等是一概进不来的,妙玉隐藏于此,当然千妥万妥。只是,贾家最后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妙玉失去最后一块庇护之所,为那个肮脏的世界所秽污,作者怎忍心给妙玉如此不堪的结局!

心性高洁的妙玉,不染尘世的妙玉,曲高和寡的妙玉,最后下场却是“落入污淖里”,怎不令人心碎?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


屏山语红楼


《红楼梦》中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很明显,作者也许就是想告诉你,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想高洁未必就能高洁,想遁入空门也未必就能一心向佛,谁也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身不由己。就连妙玉这样一个如花似玉,才华横溢,挣扎着远离尘世的美丽女子,最后只能随波逐流,陷入世俗的淖泥之中了。甚至得到被强暴命运。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这也许就是《红楼梦》中妙玉存在的意义。

而整部《红楼梦》的人物中,又有几个人不是因陷在世俗的泥潭里,失去自我,而最后获得悲惨命运的呢?

妙玉本身也是个矛盾体,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站在庵堂大门口门槛中间的漂亮女子,一只脚踏在门槛内,一只脚踏在门槛外,扭头看一眼庵堂中的佛祖,回头又看一眼门外的帅哥,满脸的犹疑,不知应该选择哪一个?

妙玉生于读书仕宦之家,家庭富裕,小时候因病不得不进入空门。

后来因元妃省亲来到贾府,并得到了王夫人的看重。

也许是从小不得不进入空门的原因吧,妙玉虽身处佛门,心却未必就空。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着众人去栊翠庵品茶,妙玉盛情款待,茶杯,茶品,茶水都及其讲究,且极其周到,完全具备大家闺秀的风范。还清宝钗,黛玉,去吃了体己茶,用的都是极其珍贵极其考究的茶具,富家千金的做派依然保留。

宝玉不请自来,妙玉用自己日常吃茶的绿玉斗给他斟茶,其中还充满了暧昧之意。

刘姥姥吃过茶的那只成窑杯,妙玉竟然嫌脏不要了。可见其平日生活的奢华。

宝玉过生日,她不请自来,送去了“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帖子,表达了她对宝玉的欣赏之意。真是一袭袈裟掩不住一颗跳动的心。

后四十回,妙玉还因宝玉而想入非非,走火入魔了呢!等等

这些似乎都与出家人不沾边,完全一个世俗中人。

说她有一颗世俗之心吧,她又带发修行,自称“槛外人”,见人“阿弥陀佛”,凡人不理,极端孤傲,清高,不合群。就连与他做了十多年邻居,有半师之宜的邢蚰烟都不敢肯定,妙玉心里真把她当回事!

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这意味着她对政治,权力没有兴趣。对社会,对名利,对世俗都已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社会的边缘生存,与天,与地,与大自然为伍,她觉得很有价值,很有尊严,凛然不可冒犯。

可能办得到吗?显然不能。

理想与世俗的矛盾,灵与肉的矛盾,造就了妙玉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妙玉气质如兰,才华横溢,无论外貌和才气都不在宝戴之下,可惜生错了时代,一代美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最终也只能陷入淖泥之中了!


行业动态观察


妙玉的名字可分析成,庙玉,庙遇,妙喻。妙玉出家,人品高洁,有才华,是庙里一块玉,庙玉。

庙遇指什么呢?贾宝玉给林黛玉讲小老鼠去庙里偷果品,变成林黛玉。林黛玉入庙,贾宝玉与她在庙里相遇。有些崔莺莺与张生在庙里相遇的桥段,二人也都看过《西厢记》,私订终身也有可能。

而妙喻,指妙玉是喻意一些男人。才华高的男人,有品格,不同流合污。出家为僧。然而又记挂凡尘,六根不净。看不起劳动人民,如刘姥姥。假清高,与贵族结交,是有攀高之心。不得意被排挤入庙。又时刻想挂功名济世。目中无人,人际关系差。是贵家势败的落魄公子,无贵气有贵行。不能接受现实生活的现状,汲汲于富贵,留恋贵族生活,又无斗志。才华不用于报国济世救民,个人自怨自哀。找不到出路又不甘心在庙中。还重于个人情思,与张生差不多的一类人。


圃香


【读红漫谈】(4)

㈠ 妙玉是宝玉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之一(序说)

我们不知道妙玉的真名叫什么,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身份证。我们只知道她的法号是妙玉。

她的出身也是诗书世宦之家。由于从小多病,家里人本来出钱给她找个替身替她出家,过去这样做可以去病消灾。现在是不是还有人这样做?没调查过。妙玉家虽然这样做了,但还是不行。没办法,只好让她自己出家。这样病倒好了。那时认为这是一个人的命运安排。

她是带发修行。

本来是苏州人氏,怎么又和京城的贾府扯上关系了呢?又怎么成了与宝玉有关的重要女人呢?

千万不要走开!我这也没有广告。精彩还在后面!

——梅姐!我没走开。

小李呀!我不是说你。我是说这些又有耐心,又有热情的网友们。他们一定会兴趣盎然的读下去。是不是,朋友们?

读我的文章的人,其乐淘淘,事事顺溜!做生意大赚!谈恋爱准成!升职,涨工资...

——哎哟喂!干嘛呀梅姐!你在练摊呢?

好吧!说简单一点。妙玉跟着师父到京城来,是为了看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

既然把妙玉带到了京城,导演就对她师父说,好了,这没你的事了。于是,师父圆寂了。临寂之前,留下遗言,让妙玉留在京城静居。

荣国府正好遇到大喜事,元妃要省亲。府里派人买回了小尼姑,道姑,需要一个主持人,贵妃省亲期间要搞些宗教仪式。经人介绍,贾府下帖子,派人把妙玉给请来了。

妙玉于是在一片欢呼和掌声中亮相。

这样,妙玉和宝玉发生交集就成为可能了。

㈡ 妙玉是宝玉生命中的最重要的女性之一(续说)

我曾在悟空问答的“红楼梦中和宝玉有感情纠葛的女子有哪几个?”里,曾列举了晴雯、英莲、妙玉三个女子。

这次专谈妙玉和宝玉的感情纠葛。

有可能吗?

一个是心高气傲的出家女子,一个是珠围翠绕的贵族公子。一堵高墙横亘在他们之间。可能吗?

作为编剧和导演的曹雪芹,他认为可能。

宝玉过生日,妙玉送来一份粉红的拜帖。

你会说,这也没什么稀奇的。

妙玉自称槛外人。她这个拜帖不是轻易送的。

她对宝玉的为人品性肯定是有了解的。况且邢岫烟也是妙玉的常客。

宝玉料定“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末而已。”在那个时代这是反传统意识的,非常了不起的惊人的见识。

妙玉呢?对贾府的富贵庸俗也是十分鄙视的。她把那些金珠宝玉视为俗器。

妙玉厌恶权贵,宝玉痛恨国贼祿鬼。

这两个人的脾性真是相近又相通!

宝玉重视这个拜帖,是他认为妙玉瞧得起自己,把他作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当然,这个知识不是数理化语外,而是“悟性”。是超越于世俗红尘鄙见的悟性。

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回书里,写的更是意味盎然了。

作为一个有洁癖的女性,把自己用过的绿玉斗给宝玉喝茶。

宝玉给她行礼时,她脸上晕起一阵红潮。

宝玉也很心仪这位有才华有见识而又漂亮的妙玉,对她也很体贴。

他们是否产生了情爱呢?至少我们可以说,这是两个心灵相通的“怪人”。

他们都处在青春年少的年龄。吸引力是绝对有的。妙玉在夜间,思想过什么?孤寂的禅堂生活难道就那么轻易的泯灭了她对于世俗生活的依恋?对于男女欢乐的幻想?多少个夜晚,她是否在精神上经过一些似有若无的遐思,有过宗教与人性上的冲突吗?激烈的或者缥缈的如一股云烟的,一片轻纱,一团薄雾浓云愁永昼?......

㈢ 美好的事物的毁灭

像妙玉这样的女孩,既不是和贾家有血统关系,也不是什么亲戚,曹雪芹把她列在十二金钗正册,和宝黛并肩。说明曹雪芹对她的重视到了什么程度。

《红楼梦曲》说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兰花是我国最好的花种之一。梅兰竹菊四君子,兰是其中之一。而她的才华横溢,堪比仙女。

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物,也不容于那个社会。玻璃易碎彩云散,妙玉和那些女孩儿,都在最后落得悲惨的结局。

另外,我对后四十回妙玉的结局很不以为然。

那是对兰花一般的姑娘的亵渎。也许执笔的人会错了原作者的本意,搔痒搔错了胯子!

总之,妙玉的存在与结局,让宝玉和读者,对那个社会更加失望,更会产生叛逆的欲望。大概这就是这里要谈的意义吧!

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漫谈。








梅月竹风


这个问题还算是一个像模像样关于红楼梦的问题,只有真正读懂红楼梦,只有真正的有文学功底的人才能回答了这个问题。

妙玉的人物存在,其主要目的是作者对生命力度和生命广度的一种诠释,这个人必然会在结局有着比较多的笔墨。

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她和刘姥姥的那出戏吧。其内在的含义却是深远的,为什么妙玉会单单在刘姥姥这里表现出鄙视,是因为她们两人有着相同的境遇,刘姥姥也是寄人篱下,靠贾家施舍,妙玉也是寄人篱下靠贾家施舍,其实还有一个人,也是寄人篱下,就是黛玉,大家有没有发现,只有妙玉和黛玉曾经嘲笑过,甚至鄙视过刘姥姥,这都是作者的特意安排。


因此妙玉在这里就是为了试图撇清这种身份的识别,然而刘姥姥的寄人篱下,她是欣然的接受这种施舍,而妙玉却完全有反之的态度,她不想承认或者是自卑这种寄人篱下的状态,因此在这里她会加倍的产生对刘姥姥的反感,其实是因为内心的自卑。

当结局贾家大厦倾倒,刘姥姥的再次进入大观园,救助了巧姐,其实也是诠释这种生命的力度和广度,让妙玉能理解刘姥姥这种生命的韧性,因为她们缺少的就是这种韧性,而刘姥姥就是来诠释这种韧性,这种生命韧性。

一个是刘姥姥,一个是妙玉,刘姥姥体现了生命的广度,妙玉只有这种韧性才能在未来贾家倾倒之时活下去,这是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妙玉需要理解的,但她最终没有理解,不然就不会有这种结局。妙玉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但往往悲剧是最能警醒人的,最能教育人的,作者就是通过妙玉与刘姥姥的人生态度,通过贾家的兴与衰,产生的命运对比,让我们理解人生要有刘姥姥这种对生命的态度,就是能屈能伸。

@饼子啃书


饼子啃书


很多人认为妙玉是黛玉的映射,是出家了的黛玉。个人认为,尽管妙玉与黛玉有相似之处,但在本质上还是有些区别。妙玉能入金陵十二钗正册,也就说明了她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谁也不是谁的影子,金陵十二钗里的女子有各自的美,也有各自的悲。

同样,妙玉的美与悲,也有其存在的独特性。花开数多,各表一枝。妙玉出家是为保全活命,而入住贾府是因为信佛的王夫人被她的佛学修为所折服。妙玉带发修行,身在槛内,却心在槛外,对众生有分别之心,哪有佛家众生平等的悲悯情怀。

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那一节,刘姥姥用过的茶杯她厌弃到要丢弃,林妹妹尝不出梅花雪泡茶她讥讽其为大俗人,而贾母来这品茶她却能提前揣摩并奉上其最喜欢喝的老君眉。为贾母奉茶之后,她又能借口给黛玉等人喝体己茶,而摆脱应酬。

妙玉自命不凡,却难以摆脱供皇家贵族“玩赏”的命运。她藐视权贵,而又不得不依附于权贵。正如邢岫烟所说的那样,“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如此矛盾而诡僻的性格,这怎么会是出家的黛玉。黛玉远比妙玉坚定、真实,她纵使出家,也会一心一意修佛,不问红尘俗世。

纵使这一世投胎为俗人,黛玉的高清雅致也远在妙玉之上。黛玉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但从来不会因此而贬低别人去抬高自己。

黛玉春日里葬花,在月下竹林中抚琴,懂得“留得残荷听雨声”,耐心教香菱学诗。这一切从容随意,不刻意宣扬,却能显示出她独特的造诣。她高兴就笑,伤心就哭,简简单单。只要能入其心的人,她必会真心相待。至于其他人,她既不会刻意疏远,也不会刻意熟络,一切随心。

所以,妙玉存在的意义就是完成她自己,书写她自己。她的矛盾与放诞,她的洁癖与诡僻,她的身在佛门却尘缘未了,都是妙玉之所以成为妙玉的根本所在。她远没有黛玉真实和豁达,又怎么会是黛玉的影子呢?

妙玉存在的意义,是她自己,也是曹公眼中不容于世,不屑权贵但却不能甘愿忍受贫苦与孤独之人的写照。就像古代很多怀才不遇的穷弱书生,生不逢时的望门子弟,对于现实生活有自己的不甘,也想有自己的坚守,却左右摇摆而成为其中的“摇摆人”。

那是往大了说,如果就从曹公为闺阁女子立传的本意来看,妙玉的存在,就是花开数多,各表一枝。曹公展现不同女子的美与悲,用一场红楼旧梦,谱写关于生命与青春的幻灭与悲悯。


此笺


《红楼梦》是一部明末清初时期历史事件的寓言小说,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满清进入中原后各种社会势力,妙玉,庙玉也,也就是明朝朝廷中大臣。妙玉判词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说的就是在李自成判乱之时,这部分大臣,纷纷避世,以求自保,发誓不事贼朝,好像是高洁无比,看空一切的样子,但是,等到满清入主中原,大局已定,却又纷纷投靠满清,以求富贵,所以,作者说“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金玉质,指的是汉人,中原人。作者对妙玉这个人物是充满讽刺意味的。

在《贾宝玉品茶陇翠庵》中,描写的妙玉的茶具之类,貌似是一些珍奇古玩,实则是一些谐音,曲写,例如,刘姥姥用的“成窑五彩盖钟”,即“成妖无才该终”。妙玉喝的水是旧年蠲的雨水,指那些心因李自成之乱隐居的人们不食贼朝之水,故只吃雨水。妙玉请黛玉,宝钗品茶之时,给宝黛的两只杯一个上面镌刻着“分瓜, 瓜包,角光”三个字。指的是妙玉日常用具都是些葫芦,瓢,以及牛角作成的,而给贾宝玉的“绿玉斗”,则是指当时的形势。绿,绿林,指的是闯王李自成的农民军,玉,即大明朝,说的是李自成与大明正在争夺天下。递与宝钗的是一只“杏犀碗”,杏犀碗,即杏玺完,指的是到了李自成,汉族的统治就完了。(这里的杏与杏帘在望的杏都是一个意思)

妙玉曾经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千年铁门槛指的是万里长城,土馒头,指的是满清统治中国。这句的意思是,就是有千年不坏的万里长城,也不能阻挡满清对于中国的统治。

在“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妙玉收尾二十六韵,其中有“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句。香篆,指的汉人统治,金鼎,指满清定鼎中原。脂,胭脂,指朱明,冰,指的是被满清占领,也就是被冷了,被冻结了,与薛宝钗的“冷香丸”意思是相同的。玉盆,指中华大地。钟鸣栊翠寺,钟,终也。栊,即,窗,谐闯,也就是说汉人的统治至于李自成。鸡唱稻香村,稻香,即盗香,指的也是李自成,(见小耗子盗香芋的故事)。鸡唱,意思与“一唱雄鸡天下白”相同,指稻香村里,公鸡一叫,天下皆白,白,就是被满清统治了,成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了”。


柴鹏程的航海日记


另一个目的是为闺阁作传,作者写姑苏女子的美,写了黛玉、妙玉、香菱、慧娘、芳官、龄官等。妙玉的高洁,慧娘的灵巧,香菱的诗性,芳官的伶俐,龄官的痴情,而黛玉集这些美于一身。实际上,这些人是黛玉的分身,作者用分身法让黛玉形象更丰满也更悲。不管黛玉处于何种情况,在那个时代,黛玉的悲剧是注定的。

还有一个目的,读书仕宦之家的小姐,因各种原因,不被权势所容,只能寄居寺庙,依靠贾府生存。即使富贵清高,又能怎样?今日之妙玉,他日之惜春。正如书中总纲:“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ld依荷听雨


妙玉这个人物跟贾府没有任何的关系。贾府为了元春省亲,请妙玉住进了大观园的妙翠庵,是一位代发修行的尼姑。

她能出现在十二钗里确实让人很奇怪,也很突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十二钗里的其他十一人都跟贾府有关系,而且地位都是主子,只有妙玉是个尼姑,还和贾府没有任何关系。那作者写这个人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仅仅是一个爱好者,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就简单的发表一点意见吧。

首先看妙玉,文才不在黛玉,湘云之下,长相应该也不比几位姑娘差。妙玉是位出家人,按道理说她应该跟后来出家为尼的惜春有很多共同语言,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她欣赏黛玉,跟黛玉应该有很多共同语言,书中就直接写黛玉去妙玉的妙翠庵两次,两次妙玉都亲自泡茶招待黛玉,而其他人就宝玉去过去过三次,一次是蹭茶喝,另外两次是讨梅花。

其次,妙玉这个人有洁癖,而且洁癖还非常严重,但她却让宝玉用自己用过的碗喝茶,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所以很多人就根据这个细节分析妙玉是暗恋宝玉的,我的观点是非常有这个可能,不然妙玉的洁癖怎么解释?

说了这么多,那安排妙玉这个人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妙玉这个人物是不被这个世界接纳的。对比宝玉,黛玉他们两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这个世界的叛逆者,但还没有被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抛弃,而妙玉是将黛玉,宝玉的叛逆演绎的更进一步,最终被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抛弃了。而宝玉的最终结局也跟妙玉一样,彻底被抛弃了。

所以,作者是不是想通过妙玉来暗示宝玉的最终结局就是像妙玉这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