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池塘不良水质形成机理及危害!

1、黑褐色或酱油色:

放养密度过大、残留的饵料或粪便积累过多、不常换水、池底长期酸化或老化、养殖中后期大量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增加,使褐藻、鞭毛藻及裸藻大量快速繁殖,这是发生黑褐色或酱油色的主要成因。

主要危害:此水质为酸化水质,水中铵氮、亚硝酸盐、藻毒素等指标偏高,容易产生水质性应激反应。

2、白浊水:

此种水色为最坏的水色。以肉眼即可看到悬浮于水中的无数小白点,这些小白点多为浮游动物,在静止或无风的水面,常可看见这些生物聚集于此,以丝状漂浮、或旋转。其主要种类为原生动物的绒毛虫、轮虫、聚缩虫等,形成白茫茫一片,被称为“白露水”。

主要危害:快速吃掉水体中各种浮游藻类,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池中鱼虾极不安定,是鱼浮头的主要成因之一。当原生动物绒毛虫大量繁殖时,这些绒毛虫常侵害到体质较弱的鱼或虾。另外,白浊色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杂质,为各种致病菌提供了大量繁殖的机会。

3、深绿色:

水体绿藻老化、衰败,呈胶体悬浮状居多,且裸藻类大量繁殖,此水在下风处常常形成一层油状绿膜。

主要危害:水体PH值偏高,氨氮、硫化氢容易超标。

4、红色水:

以甲藻和裸甲藻为主而形成水中的优势种群,多发生在有机质含量高,硬度大,呈微碱性的高温水体中。

主要危害:这类藻类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如当水温和PH值突变时,就会大量死亡,它们死亡后产生甲藻毒素,这种毒素会使养殖动物中毒死亡。

5、清瘦水:

池水清沏见底,藻类不易培养起来,久而久之丝状藻类遍地滋生。

主要原因有:藻类老化,或因“倒藻”,藻类突然死亡;水中缺乏营养元素或者水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藻类不能正常生长。

主要危害:水体缺少浮游生物作为水产养殖动物的饵料,水体自净能力较差,容易造成理化指标超标,水体容易缺氧等。

6、蓝色水:

多见盐度较低或淡水池塘,由于氮磷营养失衡,致使微囊藻或蓝藻大量繁殖,严重时,水面上呈现一片象豆花状绿色泡沫。

主要危害:该藻类死亡后,水体容易缺氧,在水体中易产生甲烷等有毒物质。

7、“泥皮”水:

是以藻类尸体、有机腐质和多种原生动物等混合而成。

主要危害:白天光照时则浮上水面,阻隔水体与空气间的物质交换;夜晚则沉入水底,阻隔底质与水体的物质交换,影响水产动物的正常摄食和生长;此外,这种水体容易引发寄生虫和致病菌大量繁殖,引起水产动物发病。

酵之源—您身边的发酵车间

1.酵之源是什么

① EM菌,进口菌种,pH低

② 保湿技术、块状固体、活性高

③ 自己发酵,调水费用低

2.为什么需要定期调水

① 有益菌群、有害菌群、中间菌群

② 密度大、残饵多、底质氨氮

③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什么情况下使用酵之源

① 开春肥水

② 定期调水:早;勤;稳

③ 改善水质、底质

④ 拌入发酵饲料

4. 如何发酵使用酵之源

① 按比例配制后密封、温度

② 清水 杂菌少

③ 配制步骤;测pH、观颜色、查菌种、闻气味

④ 菌液用量、菌种保存

5. 优良EM菌液的标准

① pH ≤ 3.6;

② 色泽:枣红色→浅褐色;变粘稠;

③ 气味:酸香味→酵香味→啤酒香味;

④ 菌的代谢产物:呈絮状,飘动;

⑤ 菌种:至少三种菌、可活动;

6. 预期效果

① 菌藻平衡、抗应激;

② 抑制有害菌藻、水色稳定;

③ 非淤泥、散沙状,不腐不臭;

④ 肠壁厚、绒毛多、饵料系数低、生长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