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前,有幾個王,真的是代代有明君嗎?

戰國後期,秦國為了擺脫落後的經濟、軍事制度,秦孝公以求賢令得到商鞅,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富強。最終在138年後,消滅六國,秦國一統天下。那麼滅六國之前的秦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先來一張秦滅六國前,七雄分據圖。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有幾個王,真的是代代有明君嗎?

從圖中可以看出,秦國已然佔據半壁江山,國力兵力非常強大,具備了一統天下的條件。有句話說的好,秦國自變法後,代代有明君,才能統一六國。那麼到底有那幾個王呢?

秦孝公。秦國自秦孝公採用商鞅變法後,國力蒸蒸日上,國富民強。秦國變法成功後,一戰便收復了河西,橫掃魏軍,洗清了秦獻公、秦孝公兩代人的恥辱。

秦孝公在位24年後死,太子嬴駟繼位,即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上臺後,迅速剪出了對其權利威脅巨大的商鞅,並由此消滅了懷恨變法的舊勢力,變法成果得以保留。而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軍,已然成長為虎狼之師。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有幾個王,真的是代代有明君嗎?

六國自然不能坐視變法後的秦國一家獨大,於是蘇秦身背六國相印遊說六國,而六國藉此達成合縱聯盟,一體抗秦,使得秦國15年不能東出函谷關。

為了瓦解聯軍,秦惠文王採用張儀的連橫政策,打破這種局面,變六國抗秦為連橫親秦,並多次擊潰六國滅秦之兵。最終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秦惠文王在位27年死後,秦武王繼位。繼位三年後,尚武的秦武王在一場舉鼎比賽中受傷,不治而亡,其異母弟弟秦昭襄王繼位。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有幾個王,真的是代代有明君嗎?

秦昭襄王在位56年,使得秦國的版圖持續擴大,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國的河東和南陽、楚國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攻陷東周王都洛邑,滅亡了周朝和西周國,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咸陽。

秦昭襄王期間拜范雎為宰相,改為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重用白起,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坑殺了40餘萬趙軍,使得各國面對秦軍的虎狼之師聞風喪膽。秦昭襄王死後,秦孝文王繼位三天便身亡了。其子秦異人在呂不韋的輔助下繼位,即秦莊襄王,在位3年,消滅了東周,並繼續蠶吞三晉勢力。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有幾個王,真的是代代有明君嗎?

秦莊襄王死後,嬴政繼位,即秦始皇帝。一開始朝政在仲父呂不韋手中,21歲的嬴政在親政後,迅速剪出了呂不韋和嫪毐的勢力,並重用李斯、尉繚,開始謀劃統一霸業。關於秦始皇統一的具體過程,將在後續的文章中介紹。

其實從秦孝公採用商鞅變法開始,秦國每一代的國君,對國家方向把握的非常清楚。秦人堅定目標,歷經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幾代人努力最終實現統一。

所謂的代代有明君,只不過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這幾個人的功勞,其他幾個要麼在位短,要麼僅僅是平庸而已,不足道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