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鄠邑:渭豐鎮定舟村趙壽山將軍與恩師元村魏康侯先生軼事

西安鄠邑:渭豐鎮定舟村趙壽山將軍與恩師元村魏康侯先生軼事

西安鄠邑:渭豐鎮定舟村趙壽山將軍與恩師元村魏康侯先生軼事

公元1903年,趙壽山將軍九歲時,母親曹善慧節衣縮食,加上好心鄉黨的幫助,他才得以到村中南廟入塾就傅。母親對趙壽山督責甚嚴,家計雖然貧困,但給他的學習用品卻從未缺過。而啟蒙塾師—戶縣元村之魏康侯對幼年趙壽山的影響則更大,因此,趙壽山的後輩人能經常聽到魏康侯這個名字。

趙壽山將軍對自己的孫子講:他剛上學時,並不是像人們後來所傳的那樣,如何懂事、如何聽話、如何刻苦讀書、從不貪玩等等。他和村中其他男娃子一樣,也都有著貪玩和調皮搗蛋不安分的天性,並不是榆木疙瘩一塊,呆頭呆腦不靈性。有一次他帶頭逃課,偷偷叫上幾個好同伴去村外逮蛐蛐,被先生魏康侯發現後,用板子把他的手都打腫了。先生一邊打一邊訓斥他:“我是替你媽教訓你呢!你媽受盡恓惶,弟兄四個就讓你出來讀書,你要是這樣不刻苦不成器,只知道貪玩和調皮搗蛋,你媽在村裡咋活人?你這是要你媽的命呢!忤逆不孝的東西,長大了能有啥出息?”

魏康侯這段入情至理的訓誡,就像春風化雨,給童年的趙壽山心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他後來對自己的孫子說,當年魏康侯的板子並沒把他打怕,反倒是先生恨鐵不成鋼的真情數落和訓誡把他給激醒了,自己彷彿一下子明白了許多事理。從此,趙壽山一改從前,知恥而勇,刻苦讀書,同時還帶動其他小夥伴們尊師重教。魏康侯見這個窮娃很有志氣,不但知錯能改,聰穎懂事,而且還有組織號召能力,孺子可教矣。魏康侯開始對趙壽山另眼相看,厚愛有加,不時買來筆墨紙張送給趙壽山。

趙壽山將軍在恩師的教誨和資助下,愈發刻苦攻讀,又在“夜傍母織兩不倦,機聲軋軋書聲稠。慈母織成尺丈布,兒仍孜孜讀不休”的溫馨氛圍中,逐漸懂得了做人要講仁義、重人倫、尊禮法的道理。“師誼親恩兩深厚,雄心奮發起壯猷”,魏康侯以及進步紳士張子甲富國強兵的思想,也同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趙壽山,使他從小就立下“救國救民、抵禦外辱”的報國志向,長大後要“掮洋槍打洋鬼子”。

趙壽山將軍在十六歲時毅然選擇了投筆從戎,去報考陝西陸軍小學(培養班、排、連級軍官),並從此步入軍界,這其中魏康侯和張子甲對他的影響不能不說是重要原因之一。他後來在自傳裡寫道:“我幼時,由於自己的貧苦,見了有錢有勢的人,既妒且恨,甚至主張不與富者結親。乃至在鄉間大會上,聽了進步紳士張子甲‘列強瓜分中國’的演講,就動了掮洋槍、打洋鬼子之念。後來的由私塾,而陸軍小學、測量學校,以至投身行伍,無非受了張子甲、魏康侯等富國強兵思想的驅使。”慈母和恩師的教誨和幫助,讓趙壽山將軍展開了自己人生的絢麗畫卷,他立志要在民族復興的戰場上一顯身手。

後來趙壽山將軍常給他的後輩人講述自己當年的求學往事,就是為了教育和告誡他們知錯要改。他絲毫不隱諱自己一生中犯過不少錯誤,甚至走了許多彎路。人非聖賢,誰都可能把路走錯,甚至犯大錯,但只要知恥而勇,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告誡孫子們說:“等你們將來有了自己的孩子,可千萬不能寵慣。人常說,恩多了怨深,蜜多了不甜;飢了給一口,強如飽了給一斗。小孩子不懂事,不成型,你怎麼慣他就怎麼來,一定要管。但又不能把孩子管傻了,過分嚴厲也不可取。小時候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娃,調皮搗蛋不聽話的長大後也未必就沒出息。”

趙壽山將軍一生知恩圖報,他臨近古稀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啟蒙恩師魏康侯。1964年夏,也就是在他不幸病逝的前一年,在北戴河揮筆書寫下了《自敘》一文。文中動情地寫道:“恩師巨眼識孺子,誨我諄諄不索酬,始知人生互助義,終身銘感魏康侯......”,真切表達出這位老將軍對自己恩師終生不忘的感激之情。

西安鄠邑:渭豐鎮定舟村趙壽山將軍與恩師元村魏康侯先生軼事

西安鄠邑:渭豐鎮定舟村趙壽山將軍與恩師元村魏康侯先生軼事

西安鄠邑:渭豐鎮定舟村趙壽山將軍與恩師元村魏康侯先生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