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别恶心,不是吐出来给你吃的,你还不一定够资格呢?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东汉末,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的诗歌《短歌行》,画龙点睛,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与我共创大业。

周公吐哺——别恶心,不是吐出来给你吃的,你还不一定够资格呢?

“周公吐哺”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吐哺——别恶心,不是吐出来给你吃的,你还不一定够资格呢?

周公姬旦(?~公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曾经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商纣王,并且制作礼乐,使得天下大治。因为周公旦的采邑在周,封爵为上公,故称其为周公。

周公吐哺——别恶心,不是吐出来给你吃的,你还不一定够资格呢?

周公吐哺、握发是说周公招揽天下贤才,时刻期待有才之人求见,为能得到治理天下的人才表现出的迫切、高兴,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来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等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

周公吐哺——别恶心,不是吐出来给你吃的,你还不一定够资格呢?

周公认识到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所以才会为了贤才而茶饭不思,迫不及待。孔子的儒家学派,把周公尊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同时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西周初的仁政,甚至孔子终生都在倡导周公的礼乐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