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礼仪之邦的奠基人是谁?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是谁?


我国礼仪之邦的奠基人是谁?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是谁?

周公

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一代君王都离不开贤臣的辅佐。本次要聊的是周公,一生辅佐周武王、周成王,开启了800年周王朝基业的周朝宰辅周公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辅佐、摄政周成王七年,为周王朝的800年基业呕心沥血,建立了不朽功勋。

开创800年周王朝守国第一人

如果说商朝开国第一功臣是姜子牙,那守国第一功臣非周公旦莫属。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对周公旦也有很高的评价:“成汤杖阿衡之佐,文、武凭‘旦、望’之力。”意思是商朝开国皇帝汤依靠阿衡(宰相伊尹)辅佐,周文王、周武王依靠周公旦、太公望(姜子牙)辅佐。

周文王时期,就加快了强兵步伐,周朝的军事实力逐渐强大起来,为推翻商纣王的政权奠定了基础。然而,周文王出师未捷身先死。

周武王子承父业,立志伐纣灭商。

周公作为周武王时期的宰辅,为武王伐纣大计,精心策划。亲手撰写牧野之战的誓词《牧誓》。《牧誓》痛斥商纣王只宠妲己,不祭祀天地祖先,暴虐百姓,乱杀无辜等罪行。一首《牧誓》抵达上千万雄兵。周武王在军师姜子牙、宰辅周公的帮助下,不负所望,建立周朝。

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将商朝京畿之地一分为三,分别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周武王弟弟管叔、蔡叔管理,合成“三监”。

灭商2年后,周武王病重,欲传位于周公,周公泣涕不受。武王病逝后,拥立成王继位,这一年成王13岁。

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三监之乱”

“小邦周”刚刚取代“大邦商”,立足未稳,随时都有诸侯发生叛乱的危险。为了巩固政权,周公摄政,担起了治国安邦的责任。

周公尽力辅佐成王,管理政事,但却招致管叔、蔡叔怀疑,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见周围室内设内部动荡,觉得有机可乘,发动“三监之乱”。

周公亲拥成王东征,“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平定了“三监之乱”。

为了稳定政局,周公吸取了“三监之乱”之乱的教训,在全国推行分封制,选择王室子弟、功臣、贤德之人,分封诸侯,先后设71个诸侯国,作为周朝的藩屏、侍卫。

周公建议成王营造东都洛邑(洛阳),把殷商遗留下来的贵族、顽民都迁到这里,派兵把守,集中管理。

周成王20岁时,周公旦还政成王。

我国礼仪之邦的奠基人是谁?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是谁?

摄政七年 建规立法七年 为八百年统治奠基

有人说,周公的主要功勋,在周公摄政的七年。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

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敬德爱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在治理国家中,提出“敬德爱民”的思想,这是至夏商以来,由敬鬼敬神向重人事的巨大转变。在此之前,人们非常喜欢占卜,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占卜,就连打仗,该不该出兵先向神灵请示。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讲的是周公敬德爱民,广纳人才。他经常在吃饭时,听到门外有士子求见,便来不及嚼咽下嘴里的食物,把东西一吐就赶紧去接见来访者,后用此典故比喻求贤若渴。

《史记》也有记载:“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

说的是周公求才若渴,在一次洗澡的时候,听到有人来投奔,立即握发不洗出去接见,如此有三次;一饭三吐哺,也是这个意思,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几次都把吃到嘴里的饭吐了出来,为了接见来投的人。

周公旦的故事就讲完了,不管是周公大兴封建、平定三监、营造东都,还是制礼做乐、还政成王、广纳贤才,都显示周公作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的杰出地成就,被誉为"元圣"和儒学先驱,也是被孔子一生崇拜的古代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