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个?那我们以前一直在焦虑个什么鬼

什么?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个?那我们以前一直在焦虑个什么鬼

每次跟大家分享潼潼热衷于画画的事儿,总会收到一些带着小焦虑情绪的留言:

“我家宝宝5岁了,给她报了一个画画班,但是她完全不感兴趣,是不是我错过了孩子的绘画敏感期?该怎么弥补呢?”

“敏感期”在国内的确是挺热的一个概念,时不时也会出来一些标题容易引起父母广泛焦虑的帖子来为“敏感期”疯狂打CALL,大有一种为人父母必修课程的气势。

其实,当潼潼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就看过那本《捕捉儿童敏感期》,书里总结了孩子从出生到6岁的47个敏感期的不同表现。

当时对孩子的世界一无所知的我,边读边惊叹:原来小朋友的世界和成人如此不同!

我内心深处的母爱,也被“砰”的点燃了。

1

成长的每一步都是敏感期?

正因为很早就“受过教育”,所以,在潼潼还小的时候,我常常带着“敏感期”的思路去看待她的行为,的确很多大人眼中的“坏行为”都变得比较容易理解了。

比如吃手、扔东西、打人、对规则和秩序的执拗等,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敏感期”。

可是,随着潼潼逐渐长大,那些密密麻麻的“敏感期”反倒给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疑惑和焦虑。似乎感觉在每个时期,潼潼都会出现那个阶段特有的行为问题,自己明明觉得哪里不对,却又因为害怕破坏了孩子的“敏感期”,而不敢轻举妄动。

潼潼在七八个月的时候开始乐此不疲的沉浸在扔东西的乐趣中,我知道这是她在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所以并没有过度干涉。到了快一岁才开始慢慢引导她不乱扔东西。

而在一岁半左右,扔东西的行为又开始“死灰复燃”,有时候甚至会故意往人身上扔。

我明明觉得这种行为应该纠正,但在“敏感期”的理论里,这是“空间敏感期”,应该让孩子尽情探索。

所以,我内心很矛盾,孩子的行为应该放任还是引导?如果阻止,会不会因为干预了“敏感期”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什么?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个?那我们以前一直在焦虑个什么鬼

和所有“执迷”于“敏感期”的新手妈妈一样,那时的我,也觉得自己越来越被“敏感期”的概念禁锢住了:

深怕自己错过了某个敏感期,或者破坏了某个敏感期,造成无可挽回的影响。

可当类似的矛盾越来越多,我也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如果说6岁之前有47个敏感期,那就意味着,几乎成长的每一步都是敏感期。

可是,如果所有的都是重点,那就反而找不到真正的重点了。

2

真正的敏感期,只有六个

关于“敏感期“的理论的确也是众说纷纭,除了47个的说法,还有说19个、36个、31个的,到底哪个才是正版的“武林秘籍”?

最初提出儿童敏感期理论的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带着关于敏感期的种种疑惑,我去翻阅了她的原著《童年的秘密》,结果发现,真正被她划重点的敏感期,其实只有6个。

不仅如此,蒙台梭利老奶奶还很慈祥的告诉我们:

不用急,敏感期的窗口长得很,敏感期并不是转瞬即逝,很多敏感期都长达几年。

01

秩序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起就喜欢生活在有秩序的环境中,一直持续到两岁。到18个月的时候,宝宝对事物出现的顺序、生活习惯、物品摆放上都会有近乎执拗的要求。

还记得潼潼在那个阶段时,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按照惯常的方式来摆放,绝对不允许出现偏差,不然就会强迫症一般去按她的想法摆好。连出门去附近玩儿要走的路线都要固定,有时候的确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什么?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个?那我们以前一直在焦虑个什么鬼

02

语言敏感期:

从出生到六岁,孩子具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只要暴露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孩子就能对这种语言掌握得非常好而迅速。

其实语言敏感期可能还会再持续一两年,所以我们有比较长的时间可以去让孩子做语言启蒙,在这个时期中孩子学习语言是比成人要轻松得多的,很多童年时候做过双语甚至多语言启蒙的孩子他们本身并不觉得太难,也是跟这个特殊阶段有关系。

总之,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大量接触语言,不管是我们平时的说话聊天,还是读绘本听歌谣,这些都会对孩子在敏感期的学习更有帮助。

03

感官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起就通过五感来认识世界,他们被光线、色彩、声音吸引,通过大量的观察、自由的探索来吸收对世界的印象,发展自己的才智。

不要限制孩子的“探索心”,当她在家里安全的区域里这里摸摸那里爬爬,或是在自然界里开动自己的好奇心时,别因为会弄脏小手弄脏衣服而制止,多给她鼓励的笑容就好。

04

微小事物敏感期:

一岁以后,宝宝开始很多大人难以觉察的小东西产生浓烈的兴趣,比如自然界里的小蚂蚁,或者绘本上的某个小图案。

孩子们的眼睛和心都很简单纯粹,他们看事物没有那么强的功利心,不会就为了得到什么好处而去做一件事。眼前的这些小小的事物,就足够引起她们的兴趣了。

什么?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个?那我们以前一直在焦虑个什么鬼

05

动作敏感期:

包括用小手探索世界和学会行走。孩子们看似任性的乱跑、乱跳、乱拿东西,都不是毫无目的的,他们在模仿大人的活动方式,学着使用和处理事务。

而从1-2岁时,孩子成功迈出第一步起,他们要不断的练习掌握平衡和迈动步伐,通过不断地行走、攀爬完善自己的能力。

对于特别精力旺盛的孩子,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安排帮他们“放电”的项目。

06

社会规范敏感期:

两岁半到三岁,孩子会慢慢脱离自我为中心,意识到自己是群体的一部分,对其他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以合作的形式和小伙伴玩耍。

这是一个学习社会规则和礼仪的好时机。他们可以这个期间开始学习怎么与他人合作共处,以及学习怎样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而让自己变得更符合社会规则。

什么?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个?那我们以前一直在焦虑个什么鬼

看了蒙台梭利老奶奶为孩子的成长划出的六个重点,我大大的松了口气。

原来,真正的敏感期,远不像传闻中那样如地雷阵般的密集,也无需每天贴墙上背一段,更不是错过几天就无法再来的。

3

六个敏感期中,我们能帮孩子做什么?

当孩子处于敏感期时,我们会感觉到他们对某件事情具有巨大的热情,好像永不疲倦的,孜孜不倦的去练习某种技能。

可以说,敏感期,是孩子学习的爆发期。

如果说,孩子平时的成长,像是在缓慢的爬坡一般,那么敏感期时的孩子,会经历一个飞速成长。

那咱们该怎么做,才能为孩子插上隐形的翅膀,让他们在敏感期时候飞的更快更高呢?

1

放慢脚步,不给宝宝过多的干预

孩子的节奏常常很慢,他们经常在一些看似漫无目的的动作与观察中,发展着各种技能,咱们最需要做的就是,不打扰,放慢脚步,必要时把自己调成“静音”。

每次当潼潼蹲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的时候,或者捡起地上落下的树叶的时候,我都会尽量做到安静在旁不打扰,想着这样应该就算是在安然呵护她的“细小事物敏感期”;

当潼潼一岁左右学习走路的时候,热衷于上坡下坡的不断练习,也喜欢在楼梯上爬上爬下。我们就放慢步调跟随,不以保护的名义过度干涉,“行走敏感期”也就这样过去了;

什么?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个?那我们以前一直在焦虑个什么鬼

而当潼潼想抢过勺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或是拿起扫帚学着扫地的时候,我们也能放手鼓励她去模仿,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也能很好的利用自己的小手发展出智慧。

孩子的步调很慢,大人有时以为的帮忙,有时很可能是“帮倒忙”。

2

对宝宝的兴趣因势利导

孩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会对某件事情表现出巨大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只要我们用眼睛去看,用心去倾听,就能捕捉到。

比如潼潼最初对画画兴趣的萌芽,是喜欢在用手在磁力画板或是沾着颜料在纸上不停的涂鸦。看到自己用小手画出的弯弯绕绕的线条,让一岁多的潼潼着迷不已。

这个阶段,与其认定是“绘画敏感期”,不如看过是孩子对手的能力的运用。

手的运用,在潼潼身上,表现为对画画的热情,在另一个孩子身上,也许表现为喜欢拧瓶盖子。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孩子若喜欢画画,就给她画笔;如果喜欢拧盖子,就给她大大小小的瓶子。

当我们对孩子的兴趣敏感,能真正听到和看到孩子的需求时,孩子就在会在敏感期收获更多。

什么?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个?那我们以前一直在焦虑个什么鬼

3

对孩子的行为“疏”而不“堵”

在秩序敏感期时,潼潼有时候会看上去非常任性,但我知道,很多大人看来不可理喻的要求和行为,其实是孩子在建立内在的秩序感。

出于这份理解,对她秩序敏感期的行为,

我会尽量去接纳。如果触碰了原则,需要采取行动,也多半是疏,而不是堵。

当她因为秩序破坏而哭闹的时候,就帮着她按照她习惯的方式重来一遍,实在不能重来的事,也会陪着她哭出来,允许她发泄完情绪,学会接纳已经不能改变的事实。

这样做,在我看来并不是宠坏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特殊时期独特的心理状态。

孩子的这些行为在我看来,也不是任性和不讲道理,而是他们形成独立人格、和良好内心秩序的必经之路。

我一直认为,只有在她们还需要的时候,能够从父母身上获得足够的信任、力量与支持,以后才能更自信坚定地自己面对世界。

什么?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个?那我们以前一直在焦虑个什么鬼

当妈5年后,对我来说,到底有多少个敏感期已经不重要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面对孩子时的空杯心态。

我们常常觉得孩子是无知的,想对孩子的行为横加干涉,但其实在孩子眼中,大人才是无知的,大人常常看不见生命的本质与世界丰富的细节。

而我们要做的,反而是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让这个幼小的生命受到尊重。

而敏感期什么时候到来?或许也没那么绝对重要,因为它并不是一趟错过了就永远赶不上的列车,无需反复核对时刻、拼命追赶。

我们只需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放下大人的坚硬外壳和有色眼镜,俯身下来观察和理解孩子,顺应孩子不同时期的内在需求。

一味追赶敏感期并无意义,只有当我们有了“牵着小蜗牛去散步”的从容去陪伴孩子长大时,才不会错失孩子成长中的敏感期。

而像蒙氏这样的育儿理念,常常提醒着我对孩子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也让我对孩童世界怀着一种敬畏之情。

就像龙应台女士曾说过的:

“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漠漠苍穹和莽莽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那石破天惊的创世纪。”

-END-

什么?孩子真正的敏感期只有6个?那我们以前一直在焦虑个什么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