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酸梅湯、吃榴槤竟被查酒駕?!駕駛員們必須警惕!

近日,一則傳言在網上傳得很廣。“吃一顆荔枝查出酒駕,三顆荔枝會導致醉駕。”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比如藿香正氣水、榴蓮,都是被認為會測出酒駕的食物。那麼究竟哪些東西用後容易被酒駕?又該怎樣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下面就讓小美給大家一一解答!

  • 哪些東西容易被酒駕?

1.含糖量高的水果

喝酸梅湯、吃榴蓮竟被查酒駕?!駕駛員們必須警惕!

例如荔枝。因為含糖量高,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發酵產生乙醇,食用後口腔內乙醇含量升高,容易“被酒駕”。不僅是荔枝,其他含糖量高的水果也容易出現類似情況,如榴蓮、梨子。

2.蛋黃派

喝酸梅湯、吃榴蓮竟被查酒駕?!駕駛員們必須警惕!

瑞士捲、草莓派、蛋黃派這些零食內都含有食用酒精。在口腔內同樣會有乙醇含量升高的現象,而且會持續10分鐘左右。為了避免誤會,最好還是避免在開車前吃這些東西。

3.豆腐乳

喝酸梅湯、吃榴蓮竟被查酒駕?!駕駛員們必須警惕!

眾所周知,豆腐乳是大家平時生活裡喜歡下飯吃的一種傳統食物,但它在酒駕烏龍食物中地位,是靠前的,吃下它們馬上用酒駕檢測儀測試話,可以達到酒駕甚至醉駕標準,雖然最後還是要通過抽血檢查,但儘量避免最好。

4.格瓦斯&酸梅湯

喝酸梅湯、吃榴蓮竟被查酒駕?!駕駛員們必須警惕!

作為一種麥芽汁發酵飲品,格瓦斯雖然含酒精量很少,但如果大量飲用後馬上測試,也可能會超標。酸梅湯本身是不會產生酒精的,但現在有部分的飯店,為了給酸梅湯提味,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了少量的酒,一般人是喝不出其酒的味道的,所以,司機們還是少飲為好。

5.含有酒精成分的藥劑

喝酸梅湯、吃榴蓮竟被查酒駕?!駕駛員們必須警惕!

作為炎炎夏日,很多朋友會喝藿香正氣水防暑,但殊不知藿香正氣水裡含有乙醇。乙醇作為一種溶劑,利於藥物功效的發揮和吸收。止咳糖漿類藥品也同樣含有乙醇。司機們應在服藥前多加留意外包裝上的標籤和實物說明,以免誤服含酒精類藥劑被當成酒駕。

6.

注射液

喝酸梅湯、吃榴蓮竟被查酒駕?!駕駛員們必須警惕!

一些注射液也含有乙醇,比如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尼麥角林注射液、

7.漱口水

喝酸梅湯、吃榴蓮竟被查酒駕?!駕駛員們必須警惕!

以前不少漱口水含有酒精,不過發生過多起駕車者使用漱口水被查出酒駕事件後,如今越來越多的漱口水廠商已將酒精排除在配料表之外。但市民在選購漱口水時,還是應仔細查看配料表,因為市面上仍有部分漱口水含有酒精成分。

  • “被酒駕”了怎麼辦?

其實司機盆油們“被酒駕”了也不用方,只要你是無辜的,總有證明清白的方法~

第一,可以現場要求漱口後再次測量呼氣的酒精含量。通過漱口的方式,則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口腔殘留食物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第二,可以等待5-10分鐘後再次檢測。這時口腔內的酒精已經基本消除。如果是酒後駕駛,呼氣檢測在5至10分鐘內是難得清零的。

第三,血液檢測結果將是最終判定是否酒駕的標準。無論是用測酒儀檢還是抽血檢測,都是測定血樣中乙醇含量就是酒精含量。對酒精的來源不做區分。唯一判斷標準是血液中乙醇含量是否超過了標準。

喝酸梅湯、吃榴蓮竟被查酒駕?!駕駛員們必須警惕!

最後,小美也要提醒各位司機盆油:不要抱有僥倖心理!酒後開車上路被查後,不要以食用上述食品作為逃脫的理由!食物產生的酒精很快就會揮發,但酒精在體內留存的時間會比較長,兩者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大家當然還是珍愛生命,遠離酒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