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保养存放你懂么?怎么存放才是正确方式?

收藏瓷器时,拿到手里先看底,新老瓷器的底不一样,老瓷器有的有款,有的没款,有款的也不一定是老瓷器,新仿的也有款,重要问题是鉴别是不是做旧瓷器,老瓷器底部有使用过的摩擦痕,新瓷器没有使用痕迹。要看款的新旧程度,要分辨底部是不是用酱油烧色做旧。

人们搞收藏都想买到真正的老物件,可现在古玩市场里,仿造的太多,鱼目混珠难辨真假,不管是古玉器还是老瓷器,真正到代的很少见到,老瓷器中的官窑珍品更是难找, 收藏几十年也难买到一件珍品。老瓷器是古代人们使用过的物件,有出土的;有传世的。辨别一件瓷器的新老,要从各个方面考虑,看.摸.闻.听都要用上,每个时代的瓷器都有每个时代特征。老瓷器有官窑瓷器,有民窑瓷器。元青花.唐三彩.甜白瓷.绞胎瓷,汝窑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的瓷器远近闻名。

用手摸,老瓷器像玉一样光滑,有些老瓷器的胎土里加有玛瑙,这样的瓷器看着光滑养眼,摸着像一块美玉。

看火光,新瓷器火光称为贼光,看着闪光耀眼。老瓷器的光,是从瓷器内部发出来的温润光芒,看着养眼。做过旧的瓷器虽说没有了火光,但是看着无光泽。

陶瓷鉴定,断定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各历史时期陶瓷烧制的时间、地区、窑口、窑系及辨明真伪的工作。鉴定陶瓷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鉴定工作者凭实践中获得的鉴别能力,吸取前辈经验,参考文献与图像来进行鉴定的传统方法;另一种是科技工作者运用分析、化验、测示、手持式显微镜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鉴定的方法。

鉴定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需首先了解我国各地区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及出土陶器的胎质、成型工艺、窑炉装烧、器形装饰等特点。如黄河流域早期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陶器为手制,以椭圆形波弧纹深腹盂为典型;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器,泥条盘筑、慢轮修坯成型,外表彩绘,以彩饰盆罐和尖底水瓶为典型;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陶器为手制的夹炭黑陶,以三足器为典型; 山东、 苏北一带大汶口文化和其继承者龙山文化,制陶由慢轮修坯到快轮拉坯成型,陶器匀薄规整。典型器如大汶口的白陶和龙山文化的蛋皮黑陶杯、罐。此时期窑炉为升焰型,温度不高,陶器因受热不匀出现生烧和窑裂,废品率高。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陶器渐为铜、漆、瓷器取代,除特制大型器和建筑材料外,实用价值渐居次要地位。各时期陶器的器形与装饰,均受其他器物影响,尤其是瓷器。

熟悉陶瓷特点

鉴定瓷器与鉴定陶器一样,鉴定工作者必须熟悉各地区、各窑口或窑系瓷器的胎、釉、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如磁州窑白地绘黑彩,耀州窑刻划花,定窑印花,德化窑瓷塑。同时又不可忽视因技术交流、相互摹仿和时代艺术风格诸因素,造成不同地区、不同窑口的瓷器在器形、纹饰、釉彩等方面出现的相同和相近之处,如宋元之际形成的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龙泉窑系。另外还应注意到铜器、 漆木器、金属器以及绘画、 雕塑、织绣,对陶瓷的器形、装饰、纹样等方面的影响。

善于对比

  1. 瓷器的精与粗,取决原料和对原料的加工,也因成型工艺及窑炉焙烧诸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如南宋官窑瓷因瓷土含铁量高,便出现“紫口铁足”。明曹昭的《格古要论》说定窑瓷“土脉细,色白而滋润者贵,质粗而色黄者价低”。明永乐时的脱胎瓷,因瓷土质优,淘炼工细,坯体旋削技术高,窑炉温度和还原气氛适宜而萤白如蛋皮。因此观察胎质的精与粗及其变化,是鉴定工作的一个方面。瓷器大的瓶或罐等移放时,不能一只手提起物的脖子,而应一手拿个瓶子,一只手托起,以免原来连接起来的的部分分离,在取放有双耳装饰的瓶,罐等瓷器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是损坏
  2. 大盘、大碗移动时应该用双手捧起,或用一只手的拇指或食中二指扣住边缘,另一只手的手掌和四指托底,忌用单手拿盘或碗的一边,以防断裂
  3. 薄胎的器皿,薄胎,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要双手捧,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长度高,还须防风吹倒
  4. 4
  5. 带座还盖的瓶器取放是不能带连盖带座一窝端,而应将盖、座和主体分离单拿单放,防止移动是脱落打碎,遇到多人鉴别观赏时,不要将瓷器手递手的传,以防失手打碎。
  6. 5
  7. 瓷器上出现灰尘或污渍时,要用软布轻轻擦拭,且不可用硬度过高的布或其它物品强行去污,免得划伤瓷器釉面
瓷器保养存放你懂么?怎么存放才是正确方式?

瓷器保养存放你懂么?怎么存放才是正确方式?

瓷器保养存放你懂么?怎么存放才是正确方式?

瓷器保养存放你懂么?怎么存放才是正确方式?

瓷器保养存放你懂么?怎么存放才是正确方式?

瓷器保养存放你懂么?怎么存放才是正确方式?

瓷器保养存放你懂么?怎么存放才是正确方式?

瓷器保养存放你懂么?怎么存放才是正确方式?

瓷器保养存放你懂么?怎么存放才是正确方式?

瓷器保养存放你懂么?怎么存放才是正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