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端製造業的現狀

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现状

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现状

現代工業文明,無論如何發展,支撐國家的基石始終是高端製造業。有無自主實現與發展“制器之器”的能力,是國家制造業強與弱、先進與落後的標誌。發展高端製造業是建設現代化強國、順應全球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

如今,我國高端製造業發展面臨著重大挑戰和機遇,要在未來新一輪的競爭中贏得主動權就要進一步推動改革與創新,必須致力於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製造等瓶頸制約,注重提升高端裝備自主設計研發能力與製造工藝技術水平。

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现状

裝備製造產業全球分工趨勢明顯,但高端裝備產品及零部件的生產仍長期被髮達國家所掌控。例如美國製造企業在電氣設備、工程機械、自動控制系統等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奠定了其在汽車、航空、建築和醫療設備等行業的競爭優勢;德國裝備製造生產商在32個細分裝備領域的16個領域居於世界第一,掌握著這些領域的主導權。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製造大國,無論是製造業的產值還是進出口額以及製造業的人數都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全球製造業創新能力前50強的國家中,僅居第22位。

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现状

當下,我國製造業存在大而不強、質量效益不高、產業結構不優、資本使用不佳等問題,導致國內的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大部分核心技術被國外所掌控,致使國外供貨商借機抬高價格,一些發達國家也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向我國出口尖端設備,如美國參議院通過控制高技術機床出口法案,把數控機床、超級計算機芯片等20類商品列為對中國出口的敏感物資,讓國內企業深受卡脖之痛,影響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

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现状

我國航空航天、船舶、電力、石化及機械製造等行業發展快速、規模日益擴張,但國內企業缺乏核心技術、關鍵工藝和關鍵產品的製造能力,從精密機床、半導體加工設備到電子產業芯片,甚至連建設高鐵的螺絲釘都大部分依靠進口。如近年爆發式增長的機器人行業,幾年內企業數量迅速增加到近千家,但90%的企業都是進口國外零部件,再簡單組裝對外銷售,很多企業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對此,筆者歸總了我國製造問題目前比較突出的幾個重點領域:

高端領域的發動機。我國汽車、輪船、飛機的發動機,80%以上依靠國外進口。舉國關注的C919國產大飛機,其發動機來自國外;被國際市場認可的中國汽車,其核心部件的發動機也一直受制於人;國內的高鐵齒輪傳動箱90%依賴進口,而制動裝置100%依賴進口。

國產民用發動機雖通過多年努力提升取得些許進步,但與國外相比仍存差距。航空發動機方面,儘管我國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研發,但由於其結構複雜且材料要求非常高,且缺乏相關研發人才,致使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工作至今也未取得可喜的成果。此外,渦扇航發、大涵道大推力高性能高可靠度渦扇航發等設備,同樣存在發動機嚴重依賴進口的問題。

高檔數控機床。國產數控機床目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高端的重要零部件仍然依靠進口,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80%的高端數控機床和90%的配套數控系統均依靠進口。

目前,機床進口量佔國內機床總消耗的1/3左右,國產高端數控機床在精度和速度上跟國際前沿技術仍有較大差距。同時,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發展嚴重滯後也困擾著整個行業。當前國產中高檔數控系統不到總和的20%,國內高檔系統的自給率不到總和的5%,高檔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仍主要依靠進口。

高端醫療器械。我國生產的高端醫療設備面臨的主要的問題是缺少核心技術,即使是國內生產組裝,也需進口核心部件及材料。以用於臨床診斷的CT設備為例,據《2017年中國CT設備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在收集的在用的12074臺CT設備中,國外產品份額達到了76%之多。我國高端醫療器械70%至80%依賴價格昂貴的進口零件或外資商品,導致核心技術、材料以及部件多數被國外公司壟斷。

《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2017)》指出,進口醫療設備在我國的價格,普遍比歐美日等原產國價格高50%~100%,如TOMO放射治療系統等設備,在歐美日等國家多為250萬美元,在我國則為500萬美元以上。同時,高昂的進口設備價格也導致醫療行業檢查費用高,加重了患者的負擔。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國內中高端醫療器械均被外國品牌佔據,包括90%的超聲波儀器、90%的心電圖機市場和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市場等,佔據了我國醫療器械全部市場約40%的比例。

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现状

芯片。據中國社科院2018年發佈的《經濟藍皮書》指出,我國的存儲芯片90%以上和中高端的芯片80%以上依靠進口。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的2017統計顯示,美國半導體生產已多年佔全球市場48%的份額,僅英特爾一家的研發開支就達到中國整個芯片業的4倍。這說明我國的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相對落後,研發支出還需大量投入。

在ICT(信息通信技術)領域,內存、基站芯片、光器件和高端原材料,甚至包括最近比較火的人工智能GPU,都要依靠他國製造,這表明我國還沒有能力完全替代國外技術。儘管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近幾年呈跨越式發展,但始終難以解決缺“芯”問題。因為缺“芯”,我國的芯片消耗量大卻不具話語權,目前智能終端芯片和操作系統基本上都由國外掌控,高性能通用芯片和基礎軟件自主提供能力仍然較低。

儀器儀表。在我國儀器儀表業,中小企業數量居多。在面對強大的市場競爭時,中小企業往往會通過縮減利潤來獲得市場,但儀器儀表業在技術研發上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使得儀器儀表產品在研發過程中缺少資金支持,導致我國儀器儀表業創新能力薄弱,難有核心技術支撐,使得國內儀器行業技術水平以及市場影響力短期內遠遠無法滿足高端市場需求,從而高端產品不得不依賴進口。

據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分析儀器進口量從2012年逐漸增加,並於2017年12月首次突破2500萬臺,壓力檢測表也從2010年的幾十萬臺增加到現在的8000多萬臺。除此以外,流量儀表、液位儀表、電子測量儀器等產品近年進口量也明顯增加。目前常用的核磁共振儀、高分辨質譜等大型分析儀器,以及大部分的生命科學儀器如磁共振成像儀、超分辨熒光成像儀和冷凍透射電鏡等都大量依靠進口。

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现状

汽車與其他設備的關鍵零部件。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顯示,2017年汽車零部件累計進口金額達370.48億美元,同比增長7.09%。汽車的自動檔變速器、無級變速器專用鏈條和鋼帶等95%依賴進口,甚至高端螺栓,也不得不進口。

國產高檔製造裝備的乏力已成為阻礙汽車行業發展的絆腳石。雖然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但自主零部件企業技術水平仍然遠低於外資企業,並且企業中存在同質化的惡性競爭。

此外,除研發投入較少外,外商技術壁壘封鎖也是一大挑戰。我國在燃油供給系統、點火系統、能源專用部件等關鍵產品領域上,基本都處於空白,均由國外企業掌握著核心的製造技術,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產品的發展進程,導致企業發展的自主性喪失。

往期精彩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