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在Circulation發文:我國心血管病流行現狀及未來展望

7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作為通訊作者在《循環》(Circulation)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觀點文章,闡述了我國心血管病(CVD)的流行現狀,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葛均波在Circulation發文:我國心血管病流行現狀及未來展望

葛均波在Circulation發文:我國心血管病流行現狀及未來展望

在文章的開頭,葛均波院士"開門見山"地指出,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曾經非常低;例如,在20世紀50年代,上海某大型中心醫院內,每年僅不到10例患者因心肌梗死住院。近20年來,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快速改變,我國CVD的患病率及死亡率顯著升高。預防CVD,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減緩、阻止乃至逆轉CVD的流行,對於我國社會迫在眉睫。

葛均波在Circulation發文:我國心血管病流行現狀及未來展望

我國CVD死亡率及患病率。數據來自我國心血管病報告。圖A:1990~2015年我國城鄉居民CVD死亡率。圖B:1991~2013年我國缺血性心臟病(IHD)、腦血管疾病(CBD)、高血壓(HTN)患病率。CBD及IHD患病率以‰表示。

葛均波院士寫道,導致我國CVD流行的因素眾多,如人口老齡化加速、其他疾病生存率提高、城市化進程加快、飲食熱量攝入增加、缺乏體力活動、精神壓力、空氣汙染等。未來我國CVD的發病率和患病率仍將穩步升高,特別是冠心病、卒中、心力衰竭和老年退行性瓣膜疾病。因此,在全社會正視這一嚴峻問題之前敲響警鐘,並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阻止CVD不斷蔓延刻不容緩。要取得勝利,需要多維戰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糾正危險因素與預防

吸菸、超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缺乏體力活動是CVD可糾正的危險因素。針對這些危險因素,我國學會與電視、廣播等媒體一道,藉助互聯網、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此外,提高菸草、含糖飲料、高熱量食物的稅率也是降低危險因素的有效措施,相關提案已提交政府部門審議。

除生活方式外,對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無症狀人群,要建立起切實可行的疾病管理模式。每年健康體檢,最好是免費體檢,測量血壓、血脂和血糖,是識別高危人群,為之提供合理治療的必要途徑。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老齡化速度快於其他發展中國家,加重CVD負擔,故著力解決我國老齡人口的醫療保健需求,是當前及未來多年的努力方向。

2. 分級診療

我國正在建立標準化的分級診療網絡,整合三級醫療集群、省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完善社區和省級醫院雙向轉診,促進人員、設備、藥品向社區流動。國內外CVD防治指南與共識治療的臨床應用,也將造福我國CVD患者。我國正在加快卒中單元、心衰單元、胸痛中心的建設,加強疾病管理的質量控制。心血管多級康復/二級預防模式的建立,以及康復教育的普及,將助力CVD患者成為疾病預防的積極參與者。

3. 改善環境

在我國,環境汙染是很多疾病高發的關鍵因素,包括CVD。我國過去30年的經濟快速增長帶來了環境問題。值得欣慰的是,我國政府已經意識到經濟的長遠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為減輕汙染,改善人民健康,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通過減少煤炭消耗、關閉高汙染企業、治理河道、植樹造林、減少殺蟲劑使用及廢物循環利用等環保措施,使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4. 重視基礎研究

CVD在不同社會、人種/種族中有不同的特徵,我國CVD患者較國外也有不同。只有探究出疾病的發病機制,才能制定最佳的診療方案。近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以及醫院正在大力促進基礎和轉化研究,開展臨床試驗,加強流行病學調查。大國健康離不開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的支持,它們為了解CVD的流行和發病趨勢,進行療效評價提供了新方法,對戰勝CVD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文章的結尾,葛均波院士總結說,在防治CVD的道路上,我國任重道遠。在可預見的未來,CVD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依然懸在我國乃至世界人民頭頂上。防治CVD,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有效控制危險因素,需要全社會齊心協力。只有政府部門、學科帶頭人、社區醫務工作者、家庭成員和患者共同努力,我國CVD的流行才能得到控制。

參考文獻

Chengxing Shen, Junbo Ge. Epidemic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Circulation, July 25, 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