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要先排湿热,再进补,否则容易瘀堵我们经络,耗伤气血

立秋后,身在秋天,仍在暑中,但性质全然不同,立秋之前阳气发散;立秋后阳气收敛。天地阴阳的变化已经悄悄转换;人体气血亦同,要开始为来年春夏的生长蓄积能量了。

戊戌年的长夏大热大湿,身体内积聚了太多的湿热之气,如果不将它们排泻出来,会瘀堵我们经络,耗伤我们气血。

立秋后,要先排湿热,再进补,否则容易瘀堵我们经络,耗伤气血

为了今年冬季的消耗以及来年春夏的生长,我们就要秋冬进补。而在进步之前,需要先清除暑热在体内留下的湿热,不然越补火越大。所以立秋后,头一件事情就是排湿热!

然而,一个重要的节点,再过10几天,就是处暑;处暑标志暑期已过,人的毛孔也随之闭合,废弃物改走尿道排泻。如果处暑之后还汗流浃背,那么泄的是阳气。

也就是说,处暑过后,人体主要废弃物通过肾阳的气化作用,由膀胱排泄而出。如果膀胱气化不利,就会出现水道壅塞不通 , 不通则痛 , 波及到肾、 膀胱 及阴部 ,影响身心健康。

立秋后,要先排湿热,再进补,否则容易瘀堵我们经络,耗伤气血

这时,养背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有“秋季养背,活百岁”的说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人体后背有2条经络,一条督脉,它是阳脉之海,总督全身6条阳经的气血聚集和运行。

另一条就是全身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最长的经络--膀胱经,它对应我们处暑后直接排湿热的膀胱。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在膀胱经上都有相对应的腧穴,可以调理五脏六腑的气血、虚实。

前段时间我们老师专门讲过通过“拉伸膀胱经”和“拍打腘窝”来疏通膀胱经和增加肾动力。

今天再告诉各位艾友一个更简单的养背法门:

立秋后,要先排湿热,再进补,否则容易瘀堵我们经络,耗伤气血

躺在瑜伽垫或者床上,双手抱膝,如上图一样滚动后背。

时 间:每次3分钟,一天2-3次;每次滚到后背微热最好。

初次滚动时,如果有后背肌肉僵硬,或者颈肩腰痛,那么说明膀胱经有瘀堵,通过一段时间的滚动,这些僵硬及疼痛消失说明膀胱经打通了,代谢就会通畅。

初次滚动,如果腰部酸胀,说明肾气不足;通过一段时间的滚到,腰部酸胀消失,要背轻松,说明肾气也足了。

如果膀胱经通畅了,肾气足了,你后背、脸上的豆豆也都会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