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丨人民币会“破7”吗?

导视

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破6.8关口,

央行启动预防措施,

人民币走势前景如何?

跨境投资和外贸企业及个人投资者如何应对?

嘉宾

管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张建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文字实录

首席评论丨人民币会“破7”吗?

张媛:各位好,这里是《首席评论》,今天我们来关注人民币汇率的话题,可以说近三个月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幅较大,尤其是近一周看到人民币对美元先后失守6.8、6.9,8月3日晚间央行表示,自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零上调到20%,而且将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进行逆周期的调节。究竟人民币汇率会如何走,对于企业的影响是什么?而普通的投资者该如何决策?先看小片。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来先后失守“6.7”,“6.8”关口,此轮下跌开始于今年二季度中期,3个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下跌达7%。不过,就在人民币接近“7”的关键时刻,上周五晚间,央行决定自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升至20%,同时还表示将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进行“逆周期调节”,消息发布当日,人民币汇率迅速止跌反弹,离岸人民币汇率迅速拉升近500点。而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调整背景下,央行8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79万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58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回升。

“7”作为关口 有多大市场意义?

张媛:欢迎两位老师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先看这张大图是从今年年初一直到目前整个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可以看到年初还是6.5,到了年中的时候到6.2、6.3,再到现在,一度冲破了6.9,怎么来看这个时候的时点,大家在讨论会不会“破7”,7究竟是一个什么样重要的意义呢?

首席评论丨人民币会“破7”吗?

张建平:其实从市场的角度来讲,特别是老百姓的角度来讲,通常会把一个整数作为一个关口,但是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其实这个整数也并不重要。因为如果是在市场的影响下,接近了7,或者说超过7,其实是差不多的。现在这个阶段,可能有的人会看到人民币贬值这个阶段有点担心,但是我个人认为不必要过分担心。如果你放到最近三年来看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我们一直期待人民币汇率应该是一个在相对稳定范围之内双向波动。但是经过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最近这几年你会发现,到今天为止,这个双向波动才真正意义上成立了,这是一点。

首席评论丨人民币会“破7”吗?

第二点来讲,我们会看到如果你比较一下人民币跟美元,实际上美元的走强是这波人民币走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在汇率上,美元指数上,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体现。

首席评论丨人民币会“破7”吗?

最后一个因素,在最近这一轮美元上升、美元加息周期、美元升值的过程当中,其实你看那些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人民币指数总体上来讲表现还是不错的,我们比很多发展中国家贬值的幅度,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并没有那么大。从实际有效汇率的角度上来讲,我们还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健的货币。

所以我说让大家不必对贬值太过担心。

张媛:首先7对市场来说不必过度关注,而且其实不要太大恐慌。管老师有一个明确的观点,你认为目前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但是没有贬值预期,您如何做出这样一个判断?为什么有压力却无预期?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有哪些原因?

管涛:首先,人民币确实从4月中旬以后出现了一波调整,4月中旬以前,今年主要还是升值,但是4月中旬以后出现一波调整,这波调整刚才张老师也提到了,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上的原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市场情绪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推动了人民币的快速走低。然后为什么说有贬值压力没有贬值预期呢?短期内来看,刚才提到的那些推动人民币走低的因素可能还会存在,所以这可能会给人民币汇率继续带来一定压力。但是加上了市场情绪的影响以后,市场情绪往往会推动汇率,就是市场价格会过度调整,就是超调,我们叫超调理论,往往对基本面看坏,汇率跌的幅度可能超过基本面对应的合理水平,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今年以来,我们

看这张图实际上看到,今年非常明显的就是双向波动,开始升值后来贬值,我们也可以看到今年以来,有关方面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和贬值总体上保持了中立的态度,没有对它进行干预,所以年初的时候人民币升破了6.3,最近一段时间也跌破了6.9,总体上是没有干预。

首席评论丨人民币会“破7”吗?

但实际上,在汇率这种变化的过程中,不管是升值的压力,还是贬值的压力迅速地释放,这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预期的积累。比方说该升的时候你不让它升,预期就会很强,该贬的时候不让它贬,预期也会很强。我提出有贬值压力没有贬值预期,实际上就是说,

要把汇率水平的变化和预期做区分。

张媛:这一轮其实我们的记者也走访到各大银行,发现在外汇结售汇方面的业务整体表现比较平稳,我们看到汇率的波动其实对于企业的影响各不相同,所以如何来评估这个影响呢?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贸企业有何影响?

张建平:其实这个影响是全面的,因为中国的经济国际化的程度在不断提升,无论是我们的进出口企业还是我们对外投资的企业,也包括我们引进来外资企业,都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人民币贬值的过程当中,受影响最大的肯定还是进口企业,也就是说,因为进口企业要付汇,贬值的时候进口的成本相对来讲就要抬升了,这样会使进口过程中压力会增加。但是,对出口企业来讲就会觉得轻松一些,因为出口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就有所提升。当然对从服务的角度上来讲,从居民角度来看,当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就适合去海外旅游,要购汇,旅游、消费、留学都很实惠,但是现在人民币贬值了,这样,你可能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到海外留学和消费。

张媛:您提到当人民币贬值的时候对于这些出口导向型的企业有刺激作用,有利好,但是当它出口的时候这边关税还在增加着,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怎么评估影响呢?

美加征关税背景下 汇率变动对企业有何影响?

管涛:从理论上来讲,最近这波的汇率调整实际上有利于改善出口竞争力,最近这段时间不但人民币对美元调整了,而且人民币的多边汇率,就是汇率指数也调整了,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也有专家分析说对于关税的影响有一定的抵消作用,改善出口竞争力。实际上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下半年工作做了部署,提出了“六个稳”方面的要求,采取了一些预调微调措施,也督促推进一系列改革开放的举措,我觉得对下半年的经济企稳应该还是值得期待的。我看上半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实际上我还有一个重要体会,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恰恰说明对于汇率短期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

,因为它有很多不确定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有很多负面的因素,但是不排除未来有可能出现一些好的迹象,比如说中国经济如果说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一直处于下行压力过程中,如果它由于采取了一些稳增长的措施发挥了效果,有可能会改善大家的预期。现在大家都看多美元,那也不排除未来美元就有可能会上涨动力衰竭,为什么?你看从两年期和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来看,市场并不是很看好美联储加息的节奏。当然也许市场错了,但也不排除市场这次对了,对了的话美元后期可能会下跌。

张建平:你要看美元长周期的话,其实美元指数在历史上有过三次历史性的高点,非常有意思。你就会发现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美元指数最高的时候很凶猛,曾经达到过140、150这样的水平。但是在2000年左右那段时间,那个高点其实曾经达到过120左右这样的水平。但是在最近这一轮你会发现,即使美元是升值的过程当中,它那个高点可能也没有超过110。

首席评论丨人民币会“破7”吗?

那其实就是说,总体上来讲,由于美元现在是一个全球性的主导货币,它的发行量是在不断增加的,所以美元的购买力,如果相对于黄金,购买力其实是在逐级下降的。再加上现在从特朗普政府来讲,他为了增强美国的出口并带动美国的就业和制造业,所以特朗普其实并不喜欢一个强势的美元,他其实在前阶段已经表明美元太强势了。所以即使现在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市场有这种美元升值的预期,但是我想不是无限地升值或者说有很高幅度的升值。相反它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可能就要停下来或者说再走贬。如果特朗普现在一意孤行,慢慢的就会在美国引起通货膨胀,这种在经济上是可以预期的。另外会增加贸易和投资的成本,也包括有些投资受不了可能就要转移出去,最终会伤害到美国自身的经济,那个时候美元相应来讲可能也要走软。另外一个方面,对中国的出口企业而言,其实汇率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产品最后有没有市场,最终是取决于市场需求,也取决于产品的竞争力,还有价格的竞争力。

本周,将迎来8·11汇改三年,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贬值,曾一度接近“7”的整数位关口,市场上一时掀起了保汇率还是保储备的争论。但最终,人民币汇率不但没有破“7”反而升值6%以上,外汇储备也止跌回升,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供求平衡,市场预期趋于理性。

张媛:所以回顾在“8.11汇改”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连着跌,看到这一轮,和“8·11”那个时候有什么不同?

本轮人民币贬值和“8·11”汇改后的一轮贬值有何不同?

管涛:我觉得跟“8·11”相比有个很大的不同,“8·11”的时候,之前大部分时间人民币汇率是基本稳定的,长期是单边升值。所以大家对于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是没有思想上的准备的。而且那个时候,企业借了很多外债可能也不一定做了这种对冲,货币敞口风险也比较大。但是经历了“8·11”汇改以来,到现在为止,实际上人民币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下跌,2017年开始企稳,然后开始双向波动。我觉得企业的适应能力增强。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去年9月份,央行把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到0以后,远期购汇大幅增长,说明企业避险意识也是增强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不一定像以前那么恐慌,因为以前它有很多没有做这种风险对冲的,有大量的敞口。所以汇率一出现不利的变化就紧张,现在就不一定会是这样了。

张建平:你会发现“8·11”之前,为什么当时我们要有这样的一个改革措施,原因就是人民币的单边升值,最后诱发了市场的无风险套利行为,所以那时我们就意识到一定要形成人民币的市场主导下的双向波动的机制,让市场的投机行为能够被打消掉。如果是单边的升值或者单边的贬值,都会诱发市场无风险套利投机的行为。现在经过这一轮改革以后,我们现在总算是形成了这样一个双向波动。这样,过去我们说这些坏的行为,不合理的行为现在就没有了。

张媛:看到这一轮,从8月6日开始,又把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提高到20%。这个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能不能为我们浅显地说明一下,究竟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对市场有哪些影响?

管涛:根据这个央行的解释,它就是金融机构给企业做的远期购汇业务以后,按照金额要给它交20%,由金融机构交20%风险准备金到央行,这是无息存款准备。所以说这对银行来讲是有成本的,通常情况下,银行会把这个成本转嫁到它给企业的远期购汇的定价里。有机构做过测算,大概会增加400个点到500个点。这实际上是用一种价格手段来调节跨境资本流动,调节市场行为。

张媛: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存在跨境套利的行为的时候,其实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管涛:它就等于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如果你要做空人民币的话,那成本增加了四五分钱,你就要掂量掂量。比方说现在的汇率在6.8,你想一想会不会到6.9,你觉得不可能到6.9的话,就不会去做这笔交易了。

张媛:两位都提到了人民币的双向波动,这一次央行还表示了,根据市场形势需要来启动逆周期调节。所以当央行已经基本退出常态化干预的话,它现在又做这样的表态,是不是说这个常态化干预又要回来了呢?

管涛:我觉得是这样的,现在中国还是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央行有义务去维持这个市场的平稳运行。强调的汇率政策中性并不是说不干预,汇率政策中性,我理解是不去替市场选择汇率水平,但是它要时刻观测市场、注意市场,避免市场过度的波动和异常的波动。

什么叫过度的波动?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单边预期,比较大的单边市场,汇率的波动可能对出口竞争力,对金融稳定带来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央行可以随时采取一些措施。而且它现在所谓采取一些逆周期调节的措施,更多是刚开始是基于市场化的手段。包括我们刚才提到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包括以前采用过的逆周期因子等手段。

张媛:看到未来汇率的双向波动这个大趋势是不变的,但是在面对汇率波动的时候,相关的企业相关的经营主体,它们有办法做什么来主动地避免这些损失呢?

企业如何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张建平:我觉得第一个方面还是企业自身,无论是外贸企业还是走出去的企业,看来远期的人民币的交易,在利用这个手段规避一定的风险,我觉得这个手段还是得用。第二个方面,如果说在现在这个阶段,特朗普政府表达出来的这种高度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所以既然现在中国已经和三四十个国家都签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在这种协议之下在贸易和投资过程中,其实一直在鼓励我们的企业用人民币进行贸易投资,进行结算。所以如果我们

用人民币直接进行结算,其实就规避了两次换汇,这样对于美元的风险是可以规避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希望现在中国的企业能够加大人民币的使用力度,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平台上,我们现在合作的过程当中非常希望更多地去使用人民币,那这样其实会为未来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创造必要条件。当然咱们国家自身也要努力让人民币保持在双向波动的时候相对币值的稳定,这点也很重要。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既然现在有了这样的一个时间点,我们也非常希望它能够促进我们人民币通过“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市场。

张媛:好,这是有危也有机,所以从个人来讲,有人在担心这个时候人民币贬值,可能是不是又会考虑到换汇,或者是海外资产怎么配置?人们会问这个问题,您的建议是什么?

汇率波动下 资产配置如何考虑?

管涛:我觉得要区分,如果说个人有一些旅游消费、出国留学需要,这个应该早做打算,比方说实际上应该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我听很多朋友就说了,反正我今年暑假的时候是要出去旅行的,升值的时候就买了,这个计划是很清楚的。那作为做资产配置的来讲,资产配置不完全等同于炒外汇,这不是它的主业,资产配置应该选定你要投什么市场,买什么产品,你在对那个市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再选择合适的进入机会,汇率是考虑的因素,但应该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可能在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趋势性地看涨或者看跌人民币,你倒是应该低买高卖,

人民币升的时候买一点外汇,做一些储备,将来你选好了投资标的去投,贬值的时候反而应该稍微克制一点,因为浮动汇率有涨有跌,今天跌下去说不定明天涨回来。

《首席评论》出品,编导芮晓煜,制片人尹淑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