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圍觀喀秋莎,不理解這種簡陋的武器,爲何造成士兵恐慌

在蘇聯服役了BM-13“喀秋莎”火箭炮之後,便廣泛應用在各個戰場,對敵人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威懾,許多德國士兵一訂到“喀秋莎”火箭彈在空中的呼嘯,便抱頭鼠竄,對德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實戰效果非常出色,可以說是蘇軍士兵最愛,德軍士兵對其恨之入骨,這是一組拍攝於1942年蘇德南線戰場上,德軍士兵圍觀一輛被擊毀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發射車,德軍士兵不理解為什麼這些外表簡陋的蘇軍武器造成這麼大的傷害,都是既好奇又希望得到答案,可惜他們最終還是被“喀秋莎”轟到最後投降,即使是在蘇軍反攻柏林期間,躲在建築內的德軍還要面對火箭炮轟塌建築,被活埋的命運。

德軍圍觀喀秋莎,不理解這種簡陋的武器,為何造成士兵恐慌

“喀秋莎”採用的16管發射架,發射架可以180度旋轉,安裝在一輛經過改造的汽車上面,加強了機動性。

德軍圍觀喀秋莎,不理解這種簡陋的武器,為何造成士兵恐慌

彈藥方面非常廣泛,不同火箭彈型號最大射程也不同,最遠為11公里。

德軍圍觀喀秋莎,不理解這種簡陋的武器,為何造成士兵恐慌

發射方式人工裝填,發射在駕駛室裡完成。

德軍圍觀喀秋莎,不理解這種簡陋的武器,為何造成士兵恐慌

從這個可以看出,被擊毀時火箭彈並沒受到損壞,上下發射架還掛著火箭彈。

德軍圍觀喀秋莎,不理解這種簡陋的武器,為何造成士兵恐慌

1941年7月15日,納粹德國一支部隊侵入白俄羅斯的奧爾沙市,在此地“喀秋莎”第一次經常亮相。

德軍圍觀喀秋莎,不理解這種簡陋的武器,為何造成士兵恐慌

當時德軍佔領火車站,大批坦克裝甲車在此集結,蘇軍偵查兵觀察到目標後,把座標報給蘇軍“喀秋莎”部隊,一場好戲開始。

德軍圍觀喀秋莎,不理解這種簡陋的武器,為何造成士兵恐慌

突然大批密集的呼嘯聲劃過,如雨點一般的火箭彈把德軍打的一片火海,坦克全都變成鐵棺材,時候德軍指揮部大為震驚,在調查清楚真相後,德軍落荒而逃。

德軍圍觀喀秋莎,不理解這種簡陋的武器,為何造成士兵恐慌

這種被火箭彈“招呼”的命運,也一直延續到戰爭結束,後來德軍投降的士兵坦白為何“喀秋莎”在德軍士兵中間引起恐慌,他說士兵們一聽到火箭彈的呼嘯聲就心理崩潰,在柏林最後的日子裡,只希望能有一個堅固的建築,或者躲在地下希望躲過“喀秋莎”這要命的一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