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列強入侵,清朝上億百姓無動於衷,滿清是怎樣失去人心的?

一個王朝到了末期,很難獲得老百姓的支持,因為腐敗問題,土地兼併再加上飢寒交迫,老百姓自己都已經危在旦夕了,更不要談為國出力的事情,這正應了一句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明朝滅亡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無動於衷的,老百姓也都打開城門迎接李自成,因為李自成會免去他們的欠款。

面對列強入侵,清朝上億百姓無動於衷,滿清是怎樣失去人心的?

那麼清朝時怎樣失去民心的?首先滿清入關的時候僅有十幾萬人,他們所要統治的是明朝幾億的人口要想確保這個龐大的帝國正常運行,不被漢人所推翻,必須要保持八旗子弟優越的地位,他們知道漢人一旦強大,滿人必會滅亡,所以滿人的地位遠高於漢人,造成了經濟和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引發了滿漢對立,老百姓渴望滿清被推翻。

面對列強入侵,清朝上億百姓無動於衷,滿清是怎樣失去人心的?

第二點是滿清的高壓統治,文字獄實行了幾百年,這對老百姓的摧殘是巨大的,所以老百姓在看到滿清被列強欺壓的時候也無動於衷。再加上老百姓淳樸的思想,無非是想過安穩的日子,列強對滿清的戰爭正好能減少滿清對老百姓的壓榨,老百姓受不到影響,自然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所以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甚至有一大部分老百姓幫助他們。

面對列強入侵,清朝上億百姓無動於衷,滿清是怎樣失去人心的?

老百姓只有當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時,才能意識到事情的危害性,《辛丑條約》規定滿清要賠償4.5億兩白銀,每個老百姓要出一兩,這才意識到列強是對中國人的欺負,列強的入侵可以說是近代中國人民思想崛起的催化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