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經絡必知何爲陰經、陽經,何爲原穴

本 期 導 讀

路老師按:

學習其實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什麼是最難的?堅持是最難的。

與你共勉~

這一期,我們將會補充一些理論知識,很多幹貨哦!(雖然略枯燥~)但希望對大家學習經絡課有幫助。

上過路老師經絡課的都知道了,經絡不是組織也不是器官,它是空間,是肌肉和肌肉之間的縫隙,肌肉和骨骼之間的縫隙,肌肉和肌腱之間的縫隙,甚至肌肉和血管之間的縫隙。

我們平常理解的「經絡」其實是狹義的,一般指的是十二經脈(又稱十二正經)。

廣義的經絡指的是「經絡系統」。

經絡系統由經脈和絡脈組成,經脈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附屬於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包括十五絡脈和難以計數的浮絡、孫絡等。

有些朋友不明白十二經脈為什麼是六條陽經和六條陰經組成,不明白陽經和陰經是怎麼區分的。

其實這個是古人根據陰陽消長變化的規律劃分的。何為陰陽?(這一部分的內容會歸屬到中醫基礎理論裡面)

陰陽可以表示互相對立的事物或現象,又可以表示同一事物或現象內部對立著的兩個方面(有點像「矛盾」的概念)。前者如天與地、水與火等,後者如寒與熱、升與降、明與暗等。

凡是運動的、向上的、上升的、溫熱的、無形的、明亮的、興奮的都屬於陽。例如幾歲的小孩子生機勃勃的,陽氣很足,我們說「純陽之體」。

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是屬於陰,例如北半球山的北面屬陰,江河的南面屬陰,因為曬不到太陽嘛。

學經絡必知何為陰經、陽經,何為原穴

那我們自然垂手站立,假如太陽光直直地從左或者右照過來,手臂、腿腳的內側面是不是都曬不到太陽?手臂、腿腳的外側面是不是都可以直接曬到太陽?

所以十二經脈裡面,六陰經、六陽經也是依據這樣劃分的。但這還不足,我們看十二經脈的全名是「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

也就是十二經脈的名稱由「手足+陰陽+臟腑」組成。手足、陰陽都好理解了,那麼臟腑與十二經絡的關係呢?

這就可以引出十二經脈陰陽屬性的另外一個決定因素,那就是屬髒屬腑的問題。

我們常常聽到「五臟六腑」,五臟為心肝脾肺腎,六腑為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

十一個臟腑為什麼能組成六對呢?

因為在經絡學說中,我們還有第六髒——心包,所以又稱為「六髒」,這樣就可以組成六對了。

五臟(六髒)屬裡,「藏精氣而不瀉」;六腑屬表,「傳化物而不藏」。五臟共同的生理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六腑共同的生理特點是受盛和傳化水谷。

中醫學以生理功能特點的不同作為區分髒與腑的主要依據,那麼經絡學說中區分陰陽的依據也是一樣的,主要以其功能劃分。

「藏」屬陰,「瀉」屬陽。因此心經屬陰,小腸經屬陽;肺經屬陰,大腸經屬陽;脾經屬陰,胃經屬陽……

十二經脈的命名由手足+陰陽+臟腑組成,一一對應,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十二經脈裡面有分陰經和陽經了。

還有一個很多朋友關心的問題:原穴是什麼?

十二經脈上面有十類的「特定穴」,五輸穴、原穴、絡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會穴、八脈交會穴、交會穴。我們這裡著重介紹一下原穴。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原穴是陽經上才有的,陰經沒有。但也有說法是「陰經以輸為原」,「陰經之輸並於原」,意思是陰經的原穴與其五輸穴的「輸穴」同一部位,實為一穴(我們以後再講五輸穴:井滎輸經合)。

「原」含本原、原氣的意思,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十二經脈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原穴是指臟腑原氣輸注、經過和留止於十二經脈四肢部的腧穴,又稱「十二原」,多分佈在腕踝關節附近。

這樣講有點難以理解,不要緊,我們來舉個例子。

著名的合谷穴,就是大腸經的原穴。

愛學習的孩子,可能有聽過原絡治療法,原絡治療法是經絡治療的法則之一,就是取病經的原穴,取相表裡的絡穴一同治療。

例如大腸有問題,用原絡治療法即需要取合谷和相表裡的肺經的絡穴列缺。我們知道了是大腸經的問題,腑的問題我們需要先辨清楚是實症還是虛症。

實症呢,就是痛,差不多一週之內。超過一週以上,病人會實帶虛,痛多酸少。再久一點變虛中帶實,酸多痛少。如果說純虛症,就不痛,只有酸。

實症很簡單,用子穴去瀉它。

實中帶虛就先瀉後補,因為痛比較多嘛,後補,後面補它。

虛中帶實,先去補它,再去瀉它。

純虛症,用補的手法。

所以,病人是純實症或純虛症時,有的時候用一個穴位就好。有酸有痛時,可以扎原穴,扎病經。合谷這個原穴特別好用,虛症或實症都可以治療。

大腸經又痛又酸,就用原穴,對原穴下針(艾灸、點按都可以),針原穴就像你跟身體講話,我知道你的病在大腸上面,這時候扎肺經的絡穴列缺。這樣就是原絡治療了。

這裡我們只是舉例說明一下,不理解不要緊的,試著理解即可。

我們想告訴大家的是,每一個穴位都有它的屬性,都有它的功能所在。這些基本的概念要了解,這樣學下來就很簡單了。

互動

偶數屬陰還是屬陽?

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