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危房改造,很多村干部背了处分,为什么很多村干部不服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农村危房改造,很多村干部背了处分,为什么很多村干部不服

最近,笔者的一个朋友回家,回来后对笔者唉声叹气,说我回家几天,原来和气的几个亲友之间全部为这个农村危房改造吵起鬼架来了,二叔家里前年修房子,危房改造补助只有一万元,同年其它建档立卡户都是两万五,还有的三万四万五万,去年其它建档立卡户更高,三叔家里也没进建档立卡,现在几个叔叔天天就骂当支书的四叔搞事这不公平那不公平,都是他贪污了,要村里给他出钱修房子,四叔不好做声,以至于这几天四叔生日,这几家都不到场了!

农村危房改造,很多村干部背了处分,为什么很多村干部不服

老实说,农村房子到了这样还没自己重建新房的已是极少了

笔者说:这很正常,人都是自私的,看着差不多的条件,别人得到那么多,自已没那么多,心里肯定不平衡,村里也为难啊,危房改造政策不是村里能够左右的,今年是什么标准,明年是什么标准,哪家多哪家少,村里哪里能决定!

这位朋友说,村里肯定也有问题,要不然你在百度上看新闻,尽是村干部套取国家危房改造资金而被处分的。

笔者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的问题肯定是真实的,但有些处分合不合适那却有值得讨论的地方!

这位朋友不解,问为什么!

农村危房改造,很多村干部背了处分,为什么很多村干部不服

这人如果真上访,绝对首先是骂村干部,骂村干部搞事不公平,优亲厚友

笔者说:现在的农村里,一般条件最差的那几户,一般都是低保或兜底,这几户享受各种政策,一般人不会说什么(当然因为懒惰致贫的在外),然后条件很好的毕竟也只有那么多,一般条件都差不多,说很好算不上,说不好,日子一般都过得去,而危房改造这个事,主管部门又会卡指标的,比如说一千人的村,一年只有五个指标,如果说这个村只有五户修房,那一户一个,皆大欢喜,如果说有十户修房子,只有五个指标,那矛盾就出来了,不管你给哪五个,那另外没搞到的就会说不公平,就很可能会到处上访。

笔者就有一位朋友在外经商,收入比较高,还给村里公共建设捐过不少钱,但他家修房,他父亲就揪住村干部要享受危改补助,说他也是一个公民,凭什么就不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村干部跟他解释政策,他根本就不听,天天上访!反正就是一个原则,别人得到多少,我也要多少!有不少条件很好的群众也有这种想法:我条件好是我自己的努力,难道我自己努力了,就没有享受国家优惠的资格了?我就不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了?难道都要不思进取指望国家就可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这是一部分条件比较好的群众经常挂在嘴边里的一句话。

农村危房改造,很多村干部背了处分,为什么很多村干部不服

纯理论研究用

平心而论,他们的诉求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们也有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权利。

很多村干部的亲戚关系恶完了也就是这个原因,就象你刚才说的这种情况,到处都有,所以基层为了避免矛盾,为了避免无谓的上访,一般都会内部协调,如果说五个指标,那么都是五家领钱,十家平分,不然就肯定有没得钱的到处上访!搞得鸡犬不宁。

农村危房改造,很多村干部背了处分,为什么很多村干部不服

这位朋友点点头,说农村有这种情况,我这几个叔叔家里就是这种情况!可是还有一些说不符合条件的,还有几年前的都又搞来搞危房改造,这是什么原因!

这还能有什么原因,肯定就是前几年修房子没搞到钱,现在又报一个跟他搞点,免得上访。笔者就曾亲眼看到一个女的,2013年修房子,没有享受到危改补助,2015年年底缠着民政专干非要享受危改补助,扬言:“你不给我落实,我就跟着你吃跟着你睡”,笔者当时还揶揄她,人家才二十多岁,你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还想跟着他睡,你倒是想老牛吃嫩草哦,那女的被我噎得不好吱声,但是整天跟着民政专干跑,民政专干缠得没办法了,只好又给她申请!

这位朋友苦笑,说这个也能理解!只能说是上面的政策不太接地气,与群众想的有所不一致的地方,也不能全怪村干部搞名堂。那很多村干部虚报危改资金用于村里其它用途又做何解释?

这个事么?这就看村干部的社会关系怎么样了,有的村干部在社会上筹得到钱,自是不会在这上面打主意,有的村里要修路,还有一些村民坚决不交医保,村里没办法、要填钱交医保,村里又没钱,村干部在社会上又筹不到钱,那怎么搞,只能这么搞名堂了!

农村危房改造,很多村干部背了处分,为什么很多村干部不服

贾宝玉富贵闲人一个,又兼文采风流,社会关系好,是个当村干部的好苗子

笔者认为:当然就专项资金而言,村干部肯定是违规了,但是在客观方面,村干部没有往自己腰包里放,特别是那种五个指标十个修房分钱的情况,村干部如果背处分,肯定就有很多村干部不服,清朝咸丰年间戊午科场案中,文渊阁大学士柏葰渎职,军机大臣肃顺弹劾他,咸丰皇帝不想处理得太重,称柏葰“罪无可逭,情有可原”,结果肃顺反驳称“虽属情有可原,究竟罪无可逭”,咸丰皇帝仍旧犹豫不决,结果肃顺见咸丰下不了决心,干脆拿过朱笔代书,这事也算肃顺的霸气,朝廷吏治因此为之一振。

咸丰皇帝这句 “罪无可逭,情有可原”用在那种因为五个指标十个修房分钱而背处分的村干部是很合适的。

农村危房改造,很多村干部背了处分,为什么很多村干部不服

也许庙堂决策前先在地方试点几年,反复总结经验,可能更加接地气一点!如果说危房改造补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扶持弱者,体现正义,另一部分实行普惠制,体现公平,只要修房的人人有份,这样才能兼顾公平与正义,基层执行起来也容易一些,群众的怨言可能也会少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