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成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

一根竹,百种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贯穿古今之灵气,编织艺术之经纬

“竹编之乡”——崇州市道明镇

以其独特的竹编文化远近闻名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道明镇是四川省崇州市的田园文化城镇,位于成都近郊西部平原与山丘过渡地带,居成都经济发展三圈层内。因镇政府驻地道明场而得名。清末易名为道民场,取“以道为民”之意。民国年间写作“道明”,源于《周易》:“天道下济而光明。”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道明白塔

蜀州八景之一的“白塔斜阳”,是道明镇最著名的旅游景点白塔湖,景区内有三面环山之湖,湖旁山巅有一座白塔雄姿挺拔,如柱擎天,倒映湖中。

家家户户有“手艺” 竹编承载传统文化记忆

道明竹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依竹而居,以竹为器,处处呈现出“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户户编花篼”的景象。通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道明镇已孕育出自己独特的竹编文化而成为川西平原的“竹编之乡”。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走进成都崇州市道明镇,各种竹编艺术品在这里随处可见,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竹编之乡”,“竹编”这项充满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成为道明镇最靓丽的“名片”。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道明竹编

一根根竹子,一条条竹篾,经过匠人们的巧手变成具有观赏性或实用性的艺术品、生活品。在这个小镇上,竹编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掌握的一项传统技艺。上到耄耋老翁,下到青年群体,人们将这项工艺不断传承弘扬,形成独具特色的道明文化。

一座“网红”建筑 点亮传统技艺

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

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

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

——《太平时》 陆游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坐落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所在地崇州道明镇竹艺村的“竹里”,创作灵感来源于陆游诗。从空中俯瞰,这个建筑的外形类似“无限(∞)”这个符号,是集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于一体的佳品。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竹里”背靠跨溪,面向广袤的油菜花田,在自然的空间中一个当代建筑融合朴素的农村景观:竹内有筑,竹里有院,竹外有田,而田又在竹内。是个集展示、展览、会议、民宿,以及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增加了城市与新乡村建设的互动空间。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现在道明的“竹里”,不仅是道明乡村的“景点”,还是竹编文化传承与复兴的载体。

岁月沉淀古老技艺

道明竹编是四川古老的民间艺术,道明老一辈匠人将这门艺术传承发扬,新一代道明人正带着他们对竹编艺术的执着和倔强,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出新的生机。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随着竹编文化进一步发展,今后将会有更多年轻人来到这里,追求自己梦想的同时担负起传承非遗的重任,道明竹编也将成为这些后起之秀的“创意舞台”。

非遗特色小镇未来

非遗特色小镇是一个来自政府层面的重大举措,既是对道明竹编艺术的肯定, 又为这一艺术的传承提供了契机,既传承了传统文化技术,又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将发展竹编产业与促进村民再就业以及农村旅游业相结合起来。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道明竹编要加强自己的设计,建立自己的品牌,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搞好品牌经济,让竹编这个独门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多元方式 一心传承

每一个地方,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建筑符号。每一种传统技艺,也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传播成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得以传承。由斯维登集团和途礼公司主办的主题为“创意天府,礼遇成都”首届“天府途礼”特色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项目创意设计大赛正在持续报名中。

成都非遗特色小镇|“竹编之乡”道明镇

本次大赛的主旨是希望设计师能充分了解成都的文化底蕴,用匠人精神结合创意为成都做出既符合市场又结合传统文化的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