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是努尔哈赤的饮恨之地,却也是袁崇焕的成名之地

宁远是努尔哈赤的饮恨之地,却也是袁崇焕的成名之地

宁远是努尔哈赤的饮恨之地,却也是袁崇焕的成名之地

1

天启五年十月,关外。一辆马车停在道旁,车边,两个人相对而立,这是袁崇焕来送别老师孙承宗。良久,袁崇焕再也忍不住,涕泪长流。

孙承宗镇守关外四年间,边防事业卓有成效。只可惜,纵使有天大才能,也挡不住宵小之辈的无耻攻击。

孙承宗走了,那谁来接任他辽东经略的职位呢?很不幸,朝廷,或者说魏忠贤派了一个无用之人,高第,孙承宗四年的心血,几乎毁于他手。

2

高第这个人,基本上属于百无一用是书生,不仅如此,胆子还奇小。天启五年十一月,高第下达命令,大军撤回关内。

立刻有人不干了,袁崇焕给高第上疏,说此时万不可撤退,只可惜高大人不听,仍然坚持撤退。

气愤之下,袁崇焕发誓:“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必不去。”于是,当大军撤回山海关时,只有一座城池仍然有兵把守,那就是宁远。

3

很快,努尔哈赤就带兵来攻,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三日,大军抵达宁远,开战前,努尔哈赤让一个汉人入城充当使者,告诉守城的人,说:“吾以二十万兵攻此城,破之必矣,尔众官若降即封以高爵。”

没想到,城中之人很快就回信,说:“汗何故遽加兵耶?宁锦二城乃汗所弃之地,吾恢复之,义当死守?岂有降理?乃谓来兵二十万,虚也,吾已知十三万,岂其以尔为寡乎?”

宁远是努尔哈赤的饮恨之地,却也是袁崇焕的成名之地

努尔哈赤愤怒了,既然这样,那就打吧。此时的袁崇焕开始了紧张的部署,首先,他令人将城外的所有房屋一律烧毁,所有防御设施能搬回的搬,不能搬的就地毁了。

4

而后命人在城中清查人口,找出后金的奸细。继而命总兵满桂守城东,副将左辅守城西,参将祖大寿守城南,副总兵朱梅守城北;满桂作为援军,援应各处。而袁崇焕则坐镇于城中,统领全局。

二十四日,后金大举进攻,努尔哈赤命人将一种战车推上战场,有这种车挡在前面,掩护士兵朝城上发起攻击,而不受来自城楼上的弓箭和石头的伤害。

袁崇焕有比战车更加可怕的武器——大炮。袁崇焕将从京城调来的十一门大炮依次列于城墙之上。当后金的军队开到城下时,他们才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个怎样恐怖的境地。

5

伴随着一声声巨响,后金士兵被震得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脑袋开花了。炮声一声接着一声,从天而降的炮弹把后金军队打得四分五裂,什么战车,此时早已经被炸成灰烬。

就在红夷大炮发威的时候,袁崇焕却在城中和从朝鲜来的使者交谈甚欢,当第一声炮响时,使者被吓了一跳,而袁崇焕只是笑了笑,说:“贼至矣!”说着他打开窗子,让使者看看战况。

宁远是努尔哈赤的饮恨之地,却也是袁崇焕的成名之地

这个朝鲜人恐怕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面对战争,他的描写很是生动。“地炮大发,自城外遍内外,土石俱扬,火光中见胡人,俱人马腾空,乱堕者无数”。

6

努尔哈赤一看,强攻是没戏了,干脆改挖墙脚吧。这个想法很好,只不过,不起作用。天太冷了,连地基带土壤都被冻住了,怎么凿都不管用。

袁崇焕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敌人凿自己的城墙,于是,不知道是谁发明出了一项新式武器,用棉花裹上浸了火油,包了炸药的稻草,朝城下扔去。

至此,努尔哈赤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反而死伤无数。无奈之下,努尔哈赤只得下令,暂时停止进攻,待明天再来。

7

二十五日,后金再一次发动攻击,而明军自然也是用大炮对付。一发炮弹出去后,袁崇焕看到后金军队有明显的退去之势。这是怎么了,一炮弹就把他们打跑了?那昨天怎么没这个效果?袁崇焕怎么也想不明白。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一炮,打中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具体是谁,史书上没有统一的说法,明朝说打中的是努尔哈赤,但清朝的史书又不承认,谁也没有亲眼见过。

宁远是努尔哈赤的饮恨之地,却也是袁崇焕的成名之地

战斗以后金的惨败,明军的胜利告终。宁远,最终成了努尔哈赤的噩梦。面对重重包围,袁崇焕显示出了一个将领应有的勇气和责任。誓与宁远共存亡,袁崇焕用行动说明了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句誓言,一句要用血来铸就的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