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个地区,风景如画,民国时期却是一个匪患猖獗的地方

中国的一个地区,风景如画,民国时期却是一个匪患猖獗的地方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乌龙山剿匪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以湘西匪事为题材的影视剧纷纷热播,湘西给人的印象是风景如画,处处都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且还有赶尸、蛊术、落洞女三大未解之谜,充满了神秘色彩。但不可否认,湘西却也是一个多年以来土匪多如牛毛的动荡之地,从清朝末年到民国的几十年间,上山为匪是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存手段和生活方式。

中国的一个地区,风景如画,民国时期却是一个匪患猖獗的地方

1965年,新中国已经成立整整16年了,这年春天从湘西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潜伏十多年的巨匪覃国卿再一次浮出水面,为了歼灭中国大陆的最后一个土匪,湘西成立了专门的指挥部,调动部队、公安、民兵达三万余人进行了长达几十天横跨大半个湘西的大扫荡,并最终击毙覃国卿。

中国的一个地区,风景如画,民国时期却是一个匪患猖獗的地方

民国时期土匪最大特色在于只要是手里有几杆枪就有了被招安的机会,也就是说,一夜之间,匪可以变成官,官也可以变成匪,覃国卿被招安后仍然是暗中进行绑票贩毒等勾当,等到解放军进入湘西,国民党正规部队溃败,覃国卿又上山为匪,在解放军不断的围剿中,覃国卿最后只剩下五个手下了,只得仗着地形熟,跑进深山打游击。这游击竟进行了十六年,创下了中国现代土匪之最。湘西多匪患,其实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中国的一个地区,风景如画,民国时期却是一个匪患猖獗的地方

第一点就是五方杂处,民风剽悍。湘西既是湘、黔、川、鄂数省的交界地带,同时也是汉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多民族的杂居之地,多年以来,处于边境四不管和五方杂处的多民族混居状态,决定了这里民风剽悍。历史上湘西的各个民族尤其是汉族与其他几个少数民族之间有着数不清的纠葛,这些纠葛长期得不到排解,往往就会演变成个人与个人之间、家族与家族之间的血腥仇杀。

中国的一个地区,风景如画,民国时期却是一个匪患猖獗的地方

第二点就是历代屯兵,崇尚武力。正因为湘西乃五方杂处,多省交合的要地,历代中央政府为了镇压少数民族叛乱,无不在此驻扎军队,但因为湘西交通不便,这些驻军的给养成了很大的难题。自明朝开始,朝廷创设了世兵制度,天下平定之初,随朱元璋打天下来自江淮地区的将士被安排屯驻在以今天的凤凰为中心的湘西地区,但他们不再是中央政府的正规军,而是一支世袭的地方武装。历史上来自湘西地区的士兵一直以勇猛善战著称,如戚继光曾招募湘兵抗击倭寇,晚清定海总兵葛云飞曾凭借湘兵抵抗英军。

中国的一个地区,风景如画,民国时期却是一个匪患猖獗的地方

第三点就是湘西地区山深林茂,谋生艰难。虽然湘黔川鄂边境的雪峰山并不高,但是异常险峻,山深林茂的地理环境加深了湘西人谋生的难度,历史上雪峰山腹地的湘西男人只有困守山林,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或者直接靠狩猎为生,于是不少的湘西汉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纷纷加入到了土匪的行列。

中国的一个地区,风景如画,民国时期却是一个匪患猖獗的地方

第四点就是天下鼎沸,占山为王。国民党败退前收编了各种队伍并且给这些队伍的首领封以各种乱七八糟的司令或者总指挥的头衔,并慷慨的委任为中将、少将,并且把大量的武器弹药留给他们,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要刚刚解放的大陆不得安宁。

中国的一个地区,风景如画,民国时期却是一个匪患猖獗的地方

于是就这样共和国建国之初湘西匪事愈演愈烈,为了平息匪患,二野四十七军集中全部兵力和地方武装在湘西东西两百里、南北四百里的中心区域展开搜剿行动,经过长达两年的清剿,湘西匪患之火才被基本扑灭。现在的湘西,在共产定的领导之下,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早已变成了人人称羡的新湘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